论校园霸凌外文翻译资料

 2022-06-05 21:51:39

英语原文共 12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论校园霸凌

Nahla Mansour Al-Ali和Khulood K. Shattnawi

本章末尾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http://dx.doi.org/10.5772/intechopen.75729

摘要

校园霸凌是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也是最常见的青少年和儿童的反社会行为之一。尽管在美国、欧洲和一些低收入国家的倡议下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实施了反霸凌预防计划,但校园霸凌问题仍比其他学校问题更严重。本篇论文提供了一个关于校园霸凌的研究和实证回顾:校园霸凌的定义,问题的规模,霸凌的后果,相关学术关联,受害者情况,学生对校园霸凌的认知,基于学校的研究以及校园霸凌的预防。

关键词

校园霸凌,同伴受害,学生,学业成绩,预防机制,心理后果

正文

许多学者和组织对校园霸凌有不同的定义。经典的定义最初是由Olweus[1]提出的,即“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系指一个学生长期重复的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施加消极行为,导致其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形。消极行为是指“一部分人故意对另一个部分人造成伤害或试图造成不适。”因此当霸凌者和被霸凌者之间的权力存在差异,受害者无法抵御伤害行为时,就有可能发生霸凌行为。直接的霸凌行为包括面对面的对抗,如击打、破坏、踢打等不同种类的身体伤害;而间接的霸凌行为则涉及到第三方,如社会排斥、散布谣言等类型的心理伤害,甚至借助网络实施(网络霸凌)[1-3]。

大多数关于霸凌的定义在霸凌特征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行为的重复性,意图的伤害性,权力的不平衡性,所有这些都凸显了霸凌的长期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将校园霸凌定义为“任何不受欢迎的攻击性行为,都是不是兄弟姐妹或当前的约会伙伴的其他年轻人或群体施加的,并存在重复多次或非常可能被重复的权力不平衡的暴力行为。

一种被称为电子攻击或网络霸凌的新型霸凌行为开始出现。由于青少年和儿童之间通过电子媒介的虚拟互动日益增多,网络霸凌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这种类型的霸凌被认为是数字空间中的一种通过手机和社交媒体的积极的网络暴力行为。学生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即时信息、网站或短信来体验网络霸凌[4,5]。这种霸凌行为与传统的霸凌行为不同的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很难控制这种行为,因为它发生在校外,而且大多是以匿名的形式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信息在网上的,但是,网络霸凌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后果与传统霸凌行为的危害程度是差不多的[5,6]。

1.为什么霸凌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

校园霸凌是青少年中最常见的一种学生暴力行为,已成为一个公共健康和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尽管由于测量方法的不同,霸凌的普遍程度很难估计,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一致认为,霸凌是当今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2016年全国范围的调查中,20.8%的学生称自己被霸凌过[7]。2015年在对12-18岁学生的调查中显示,21%的学生表示在学校里曾被欺负过,13%被取笑、辱骂和侮辱;12%是谣言的对象;5%被人推、打、绊倒,或者被人吐唾沫;5%的学生被群体排斥。在相同调查中,4%的学生经历过伤害性威胁,3%的学生被迫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最后,2%的人报告说他们的归属感被故意破坏了。该调查也显示,女性(23%)比男性(19%)更容易受到霸凌,女性(15%)比男性(9%)更容易成为谣言的对象。然而,男性(5%)超过女性(3%)报告曾受到了伤害威胁。黑人学生(25%)比白人学生(22%)和西班牙裔学生(17%)在学校更容易受到欺负。

在整个调查研究中,霸凌的发生率从9%到98%不等。在针对12-18岁学生的80项霸凌情况研究中,35%的经历过传统霸凌,15%的人经历过网络霸凌。但是,只有36%的孩子报告过被霸凌,64%的孩子则选择沉默[9]。在2015年的高中生的调查中,16%的人受到网络霸凌,20%的人在学校受到霸凌。对于初中生来说,24%的人受到网络霸凌,45%的人在学校受到霸凌。从2007年到2016年,网络霸凌的发生率从18%增加到34%。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被欺负的可能性是正常学生的两到三倍。此外,他们还发现,与正常同龄人相比,他们在学校感到不安全。

非洲裔美国学生中,少数族裔(24.7%)比西班牙裔学生(17.2%)更容易被欺负,其次是亚洲学生(9%)。约74名即36.2%的学生因他们的性取向,以及约55名即22.7%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性取向[10]而受到口头和身体上的欺负。对参与全球校本学生健康调查的19个国家(中低收入国家)的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34.2%的学生在过去一个月曾受欺负,其中曾受伤害达1 - 2天的约55.6%,整个月30天全部受到伤害的达7.9%。霸凌的盛行在每一个国家都在20到61%之间[11]。

2.1.霸凌对健康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霸凌行为对受害者和霸凌者都具有短期或长期的心理作用及情感影响[5,12,13]。霸凌受害者的报告中显示:身心不适,多有焦虑、抑郁症状;感觉悲伤,孤独;呕吐;睡眠障碍;噩梦;身体疼痛;头痛;腹痛和频繁的疾病。这进而增加了直接的生理或间接的心理影响导致的学生旷课行为[12,14]。学生中,无论他们是霸凌者,受害者,还是旁观者,都会报告有自杀行为。年龄在15 - 29岁的学生中,自杀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5]。经历过霸凌的学生有自杀念头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尝试自杀的学生比其他没有经历过霸凌的学生要多2.6倍。根据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YRBS)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17.7%的学龄学生有自杀企图[17]。抑郁症、暴力行为和药物滥用都属于此类霸凌与自杀之间最多的中介因素[12,18]。

2.2.校园霸凌和学业成就

校园霸凌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情感和心理生活,也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和课堂成绩。理实证文献也支持霸凌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直接联系[5,19 - 23]。一项针对中学生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传统霸凌还是网络霸凌,都对学生的学业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制约学生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其表现[24]。其他关于13-18岁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的学习成绩与霸凌呈负相关[25]。一项研究调查了46所学校的学生成绩,发现同龄人的骚扰与学生成就呈负相关,而那些正在取笑被霸凌者的学生则错过了学校的受教育机会。最近的一项小学生研究发现,女学生的口头霸凌致使写作成绩较差,肢体霸凌与计算能力、写作能力呈负相关,同时,言语霸凌和肢体霸凌的学生在阅读、写作、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方面表现成绩较差。

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霸凌行为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心理功能,尤其是学业成绩。同伴受害率与学业成绩往往是相关的,这是因为长期受害的儿童常体验消极情绪和心理,这可能会抑制他们的投入从而影响了他们同伴的学业成绩。虽然学生中占学校霸凌的长期受害者只是小百分比,但也使受害者的学业成绩严重受损[5,21,27 - 29]。

纵向研究的结果突出了同伴伤害使得被霸凌者在中学阶段的平均绩点低,对学业的参与度较低。经历过霸凌的学生对学校的负面认知是其他那些没有参与霸凌活动的人的2-3倍[30]。在对三个非洲国家的12至16岁的学生调查研究结果中表明,霸凌在这三个国家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因素是低学习成绩[31]。从阿拉伯国家的调查报告中显示被霸凌的学生都有抑郁和焦虑的症状,学习成绩也较差[32]。

研究还评估了影响同伴受害的中介调节因素,并提出霸凌行为对内在情感心理的中介影响,如抑郁、焦虑和低自尊,导致学业成绩低下[33]。受欺负的人往往会为自己被欺负而羞愧,而这反过来发展为消极的自我认知,从而影响他们集中精力学习,并有可能在标准测试中表现不佳,导致低分[13]。此外,在霸凌受害者和学术表现之间的关系中,友谊的质量,同伴的社会支持,学校的调整,学校的调整起着一个缓和的作用[21,22]。

来自对全国有代表性的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同伴支持与霸凌行为呈负相关,与学业呈正相关[34]。另一方面,拥有高亲社会行为和低社交焦虑的朋友可以降低受害的风险,提高学业能力[35]。校园暴力和校园暴力文化在消极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以及他们的社会情感健康[35,36]。

3.谁有被欺负的危险

虽然目前还没有涉及霸凌行为中的学生的具体资料[37],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校园霸凌发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生的社会特征、学校规模、学生对校园霸凌的感知程度等方面[19,26,33,38]。有几项研究调查了参与霸凌的霸凌者和受害者的特征。结果表明,在霸凌行为的后期阶段,孩子的娇小、社会经济地位低下以及家庭关系不佳都会增加孩子对欺负行为的参与[26,33,39]。将学生按特定特征分类(如受害者、欺凌者、双重角色者)进行元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那些欺负他人的学生对其他问题都有消极的态度,存在学业和社会认知障碍,他们大多来自低收入家庭。另一方面,受害者更有可能具有自我认知不良、缺乏社交技能,容易被孤立和被同龄人拒绝的特点。霸凌的受害者通常非常谨慎,敏感,容易哭泣,缺乏自信和消极的自我形象。

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学生的性别是学生受欺负的原因之一,其中女学生更容易受到同龄人的骚扰[26,29,39,40]。种族和种族背景也被认为是被欺负的一个原因,少数族裔和亚洲的美国学生比其他人更容易成为霸凌行为的目标。同时,学生社会经济地位越低,被欺负的风险越大[17,41]。

本研究将心理健康作为参与校园霸凌的特征加以考虑,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自尊。虽然低自尊是受害者的一个突出特征,但有些结果与这个想法相矛盾。一些人说,不仅受害者,霸凌者和其他的人也经常表现出较低的自我价值,但他们社会接受程度更高[12,40]。一些研究将自尊评估为防止参与霸凌行为的一种保护因素。家庭因素中例如父母的就业状况也与遭受霸凌的风险显著相关。对16-18岁的希腊学生进行的横断面调查结果表明,在学校表现差和父亲失业的学生更有可能成为霸凌者,而母亲失业的学生则有可能成为受害者[40]。在对哥伦比亚的1000所学校中的5年级和9年级学生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调查了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有关的变量。结果显示,男性学生,同理心水平低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和社区暴力,敌意性攻击,以及支持信仰的社区与霸凌行为有关[19]。

4.学生对霸凌的感知

尽管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校园霸凌已经引起了研究的关注,但学生们对校园霸凌的认知还存在一些不一致之处。研究发现学生认为恃强凌弱者具有优越感、求知欲强等特点,而受害者的行为、装扮(例如,戴眼镜,类型发型或衣服),或行为举止容易激怒他人。此外,学生们认为受害者的长相、说话方式或着装是霸凌的一个重要因素。像穿着不同的衣服,吃不同的食物,听不同的音乐,并有奇怪的行为被认为是与霸凌受害者有关的专属特征[19,26,33,38,42]。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学生们将霸凌者描述为“内心懦弱的人,缺乏对他人的尊重,想要展示自己的力量,想要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想要感觉优越”。学生们认为霸凌的受害者“缺乏自尊,说话或听起来与众不同,害羞,没有朋友”[37]。在学校的男女学生中,受害者和恃强凌弱者都认为,贫穷和肥胖是被欺负的主要原因。体质较弱的男生和身材较矮的女生也被认为是成为欺负对象的主要原因。学生们大多也认为霸凌者行为恶劣,总是在教室里捣乱[38 - 40,42]

5.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

任何以防止和减少霸凌为任务的项目都是注重在霸凌发生之前进行预防。然而,关于防止霸凌的研究还在不断涌现。鉴于校园霸凌现象日益普遍,学校必须通过加强校园教育环境来改善校园暴力,以减少霸凌[35]。校园环境被定义为物质、社会和情感环境,包括学校安全措施、矛盾舒缓方法、学生与学校教职工之间的和谐关系等。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健康和福祉应该是公共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项针对霸凌预防项目的研究综述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策略来预防和减少霸凌[1,13,14,18,21 - 23,29,35,43 - 58]。

bull;学校政策必须强调提高学校的社会和情感氛围,用思想教育代替拘留,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

bull;学校必须制定政策,帮助学生发展韧性,与他们适当地交流来发展有效的应对技能,帮助他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bull;在不同的专业人员和学校工作人员之间促进合作(包括教师、学校管理者、学校辅导员、社会工作者、刑事司法实践者和研究人员)以协调学校的环境、社会和情感因素,从而促进霸凌行为的减少。

bull;实施一项全面的以证据为基础的校园霸凌预防计划,这对于减少和防止学校的霸凌至关重要。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根据学校需要使用监控数据。

bull;在课堂上使用积极的行为支持系统和行为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453881],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