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课程高考科目设计方案评述外文翻译资料

 2023-01-10 14:49:52

中国新课程高考科目设计方案评述

摘要:基于新课程的高考科目改革设计是改革的重点和难度。在中国,包括山东、宁夏、广东、海南、江苏等十多个省份实行“高考改革”,各具特色。每个省份的改革都有许多迫切的问题待解决。在审视一个发达国家的高考科目改革的现状、价值取向和新追求的中国方案设计学科的高考应加强机会选择主体,主张既要统一和多样化,保持一定程度的学科覆盖面,强调全面质量评价,实行分类和等级考试,追求公平和准确。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 科目设置; 价值取向

  1. 引言

自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正在校园实施。新课程高考改革是个系统性的、复杂性的工程,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高考科目和内容的相关改革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制约着学校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管理方向和教育改革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各国大学入学考试的动态,尝试做一些理论探讨。

  1. 新课程实验区高考科目改革方案

2004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四个省是第一批试点地区开展国家高中课程改革试点工作。2005年十二月中旬,教育部召开了一次专家会议,对四个省的高考改革方案进行了审查和评价。教育部对这4个新课程实验省区各自的高考新方案统一审核后,于2006年4月正式批准,2007年高考按新方案实施。2006年9月,教育部2007年新课程高考大纲已经出台。2007年教育部批准了江苏省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方案。直到2009年高考,已有十多个省、地级市都实施了新的高考方案。新高考方案内容主要如下:

广东省试行“3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X”方案。“3”指的是语文、数学和外语3个科目。“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全部只考新课标的必修课内容,力求达到为考生减负的目的。“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

山东省试行“3 X 1”方案。“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X”是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1”是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内容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考生都要参加基本能力考试。

海南省试行“3 3 基础会考”方案。“3”是指语文、数学(分文科/理科)和外语3个科目,另一“3”是指文科需考政治、历史、地理3个理科,理科需考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基础会考”是指文科生考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5个科目,理科生考政治、历史、地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5个科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试行“3 文综/理综”方案,“3”指的是语文、数学(分文科/理科)和外语3个科目。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

江苏省试行“3 学业水平测试 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高考录取是取决于这三个方面的,可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课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以单科考试的形式存在,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信息和通用)。高考录取实行原始分和等级分相结合的方式。

2009年,包括福建、辽宁、浙江、安徽、天津在内的几个省和地级市先后实施了新的高考,其高考科目的设计方案与宁夏和山东省实施的类似。各省份都在试图避免高考方案的不足之处,共同对之前的方案进行了改革,坚持“争取稳中求变”的原则。他们还尝试减轻学生的学习课程负担,努力减少对现有高中的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并设法尽可能在新旧高考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研究新课程高考科目改革时,十个省级地区都出现了几种常见的趋势,即:突出专业选修科目;增加选择题;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案等等。这些趋势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成功地将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融合,预示着“3 X”计划的完善与发展。新高考改革的考试科目更全面,更灵活。

  1. 对新课程实验区高考科目的评论

参加高考科目改革的十个省和地级市都试图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设计原则,同时尽可能地满足高等教育、高级中学、教育行政部门和考生相统一的要求,并体现相应的特点。

  1. 科目选择性增强

广东和江苏省采取了多种科目组合的方式。在广东“X”表示的是专业选修科目,考生能够从9种科目中选其中的一科。江苏省的学业水平测试,包括5门必修课和2门选修课,考生有相当广泛的自由选择权。在新课改中的这2种方案,适当地体现了多元化和选择性的原则,使学生能全面、独特地追求他们的目标。这种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优先考虑高校选择考试科目的自主权,利用考试科目的限度组合来满足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拔的差异性要求,促进学生的独特发展,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但是由于复杂的科目组合也产生了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不同考试科目的等值问题,不同科目组合一般允许“兼报兼收”,但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是在调剂录取时如何处理不同科目组之间的成绩转换。每年有超过500万人被中国高校录取,招生规模在一个巨大的范围内,因此,我们必须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寻求平衡点。有时,我们的招生的方法和操作成为决定性的招生因素,而忽略了原有的目标;因此,我们设置改革科目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核心问题的改革,并确保在招生过程中的公正性操作不受到影响。我国在不同招生考试科目组的选拔人才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面,还缺乏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核心问题不解决或者不完全解决,不仅会影响我们目标的实现也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此外,学校制定招生名额和招生计划的过程中方法复杂化,且考生在太多的选择面前,往往不知所措,增加了填写志愿的难度。许多考生对考试科目的选择上并不是从自身的特点出发,而是从如何才能被高校录取考虑,甚至采取多报科目组的办法增加录取机会,这样高考科目设置就失去了减轻考生负担和增强选择性的本来意义。

  1. 既要统一性又要多样化

在高考科目的改革的设置上,我们不仅要有统一性而且要有多样化。多元化应建立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在学科改革的基础设置高考科目的改革中,三门核心课程语文、数学、外语作为考试的必考科目是绝对必要的,可用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高考核心课程的统一考试是评价一个很好的衡量学生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尺。目前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这一衡量标尺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促进数据的采集和实施比较分析。因此,它为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教育发展战略提供了基础。在坚持核心课程在统一大纲下进行全国统考或分省区统考的同时,过于集中的高考通过实行分省区科目方案及命题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进行适当分化,以使在具体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方面更多地体现出地方特色。

  1. 保持一定程度的学科覆盖面

中国为了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的狭隘问题,让他们通过“3 X”改革方案自由选择高考科目。然而随着高考竞争日益加剧,背道而驰,偏科现象更加严重。高考考试科目和内容设计应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因此,在设置高考科目时,多个科目不应设置太少,考试要保持一定的学科范围。

当前,“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教什么”不但仍然是客观现实,而且也比较“准确”地表达了高考科目设置与中学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在考虑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时不得不“尊重”的事实。目前,多数省市依靠“学业水平测试”以保持一定程度的课程覆盖面,避免考生偏科。这有利于促进新高中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然而,受高考科目设计方案的影响,学生偏科程度减改善,但导致高考筛选功能减弱。此外,一些省级地区的学科设计仍偏向于狭窄的一面,而其他地区,“学业水平测试”的权威性也比较弱。因此,支持一些课程的现象仍然相当突出,并阻碍教育质量的提高。

  1. 追求公平性和准确性

在高考招生考试设计的公平性方面,一般而言,综合的高考科目比单一的更为公平。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高考制度应该对考生能学好每门课程一样没有歧视。将学生在高考中存在的偏科理解为在学习某门课的优势,就会有更多的课程选择。高考的歧视性和可靠性都非常高,不统一的考试在现实中仍然会有引起不平等的有针对性的要求的科目、内容和考试的目标。

在考察相关省份高考科目改革方案中,一些省区已引入学科如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艺术、综合实践纳入高考评价的范围。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和全面发展,且在人在选拔方面也比较准确。然而,我国各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不平衡,甚至在一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都存在这明显的差距。高考制度和学科设计已成为经济资源、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一个渠道。在高考竞争中,弱势群体处于劣势。高考科目在新课程高考中的城市价值取向是一种无形的不公平。

在回顾我国高考改革设计的过程中,在数量方面,高考科目不断走上了“简化的道路”。高考科目从原来的6或7 门课到“3 2”或者“3 1”模式,最后变成三门科目(如江苏省高考计划)。随着高考科目数量的减少,“减轻负担”的学生不仅会降低高考的有效性和歧视性,而且对公平性也有显著的影响。例如,江苏省高考项目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大核心课程。由于城乡差距,重点与非重点中学,在外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设施和资源的数量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由于文化资源的优势,使其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相当强的优势,将语文和外语纳入高考方案,并对这些科目的分配给予了更多的优势,使学生在高考中的优势更突出。因为是高考科目的重点,因此对高考的公平性起到很大的作用。城市化趋势对违反了高考科目设计的公平性原则。这使得高考科目的设计从客观上延续或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高考的理想公平和准确的性质是自相矛盾的:在促进考试的准确性的同时影响公平性,另外,提高考试的公正性会影响其准确性。高考科目设计的当前价值目标应该是追求一个准确与公平的兼容性平衡。

总之,在高考改革科目设计上必须要综合考虑,设计一个统一的高考以及改革的考试内容。此外,学科设计的改革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性。目前,改革的主要趋势是让高校对保留一个考试科目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在实践中,我们必须保证招生的公平性不受影响;在理论指导中,我们必须避开大量实例中的偏科,引导高中和考生的全面发展。高考科目设计的改革必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在每次教育水平和高中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为不同等级的高等教育机构选拔人才做出贡献。在高考科目改革设计与复杂的斗争中,在教育问题上矛盾的增加与激烈的辩论,我们必须遵循“三个有利于”。我们也坚持公正的准则,在课程设计和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目标上聚焦精度。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实验的基础上,为避免重大政策失误,我们必须可靠地实施新课程的高考科目改革方案。

外文文献出处: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ol. 46, no. 1, January–February 2013, pp. 32–40.

附外文文献原文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ol. 46, no. 1, January–February 2013, pp. 32–40.

copy; 2013 M.E. Sharp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ermissions: www.copyright.com

ISSN 1061–1932 (print)/ISSN 1944–9298 (online)

DOI 10.2753/CED1061-1932460103

A Commentary on Chinarsquo;s New Curriculum and the Programs to Design Subjects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Houxiong Wang

Abstract: Designing and reforming the subjects o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are the focal point and also the most difficult aspect of entrance exam reform. The entrance exam subject programs instituted in more than ten “subject reform” regions in China, including the provinces of Shandong, Ningxia, Guangdong, Hainan, and Jiangsu, each posses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Each has also given rise to a number of isues that urgently require resolu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10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86479],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