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TUAL PROPERTY, VIRTUAL RIGHTS: WHY CONTRACT LAW, NOT PROPERTY LAW, MUST BE THE GOVERNING PARADIGM IN THE LAW OF VIRTUAL WORLDS
Cifrino, Christopher J. Boston College. Law School. Boston College Law Review; Newton Centre Vol. 55, Iss. 1, (Jan 2014): 235-264.
Headnote
Abstract: Virtual worlds such as World of Warcraft and Second Life have recently exploded in popularity. As users of these worlds acquire virtual assets, conflicts inevitably arise. These conflicts are currently resolved through the terms of End User License Agreements ('EULAs') between users and developers. Many commentators, however, criticize EULAs as being too one-sided and argue for courts to acknowledge traditional common law property rights in virtual property. These arguments invoke three theoretical justifications for virtual property rights: Lockean labor theory, personhood theory, and utilitarianism. This Note argues that each of these theories is a poor fit for virtual property, and that contract law should remain the dominant paradigm. There is demand for virtual world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user rights, and, unlike generally applicable property law, a EULA-based contractual scheme allows the developers of virtual worlds the flexibility to efficiently respond to such demand.
INTRODUCTION
Marc Woebegone had found a loophole.1 By manipulating an Internet address, he gained access to an auction for a piece of land earlier than the seller intended and won the auction with a bid far below the minimum.2 Woebegone, a lawyer, had scoured the terms of service for the auction website and believed that exploiting this loophole was not prohibited.3 The seller, Linden Research, thought otherwise.4
The fallout for Woebegone was extraordinary.5 Linden not only unilaterally retook possession of the parcel, it seized and resold all other property owned by Woebegone-from real estate to personal possessions and bank ac- counts.6 More shockingly, Linden did everything in its power to erase Woebegone#39;s identity and threw him into exile.7
This sequence of events was possible only because Woebegone lived in the virtual world of Second Life, an online three-dimensional world developed and run by Linden.8 Woebegone was, in fact, merely an avatar created by Marc Bragg, a Pennsylvania lawyer.9 Furthermore, the parcel of land in question was 'virtual' real estate that-just like all of Woebegone#39;s personal property- existed only in the world of Second Life.10
In 2007, after Bragg#39;s Second Life account was frozen and his avatar deleted, he sued Linden in federal court.11 Bragg argued that Linden#39;s penalties and punishments violated Bragg#39;s property rights in his virtual property.12 According to Linden, no such rights existed per the terms of service contract agreed to by Bragg before joining Second Life.13 Linden argued its actions were squarely within its rights spelled out in the terms of the contract.14
As Bragg#39;s case illustrates,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contractual powers of virtual-world developers and the alleged property rights of users persists.15 Because courts have not resolved the issue, many legal commentators, concerned about the unequal nature of these user-developer contracts, have argued for increased user property rights in virtual worlds.16 These arguments rely on a num- ber of theories, including labor theory,17 personhood theory,18 and utilitarianism.19 Other commentators have advocated for the continued application of contract law in determining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users and developers.20 These arguments focus on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real-world and virtual property, the rights of virtual-world developers, and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implementing a traditional property regime in virtual worlds.21
This Note argues that each traditional justification for property rights is inadequate in a virtual-world setting.22 The contract rights forged by End User License Agreements ('EULAs') offer virtual-world developers the opportunity to tailor user rights to an optimal level.23 Some virtual worlds may call for little or no protection for users#39; virtual property; others may necessitate extensive protections that go beyond even traditional property rights.24 A one-size-fits-all property rights regime, lacking the precision of a EULA-based approach, would negatively affect virtual worlds-harming developers and users alike.25
Part I of this Note begins by grapp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defining 'virtual property,' continues by explaining the nature of virtual worlds and the kinds of property assets found therein, and concludes by examining the law#39;s treatment of EULAs.26 Part II examines three philosophical justifications for recognizing increased property rights in virtual assets as an alternative to EULAs.27 Part III then explains how each traditional property justification is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flawed when applied to virtual property.28 Finally, Part IV concludes that only contract law allows developers to offer the optimal level of rights to users. 29
I. VIRTUAL PROPERTY IN VIRTUAL WORLDS
An exact definition of 'virtual property' remains elusive.30 One early influential article attempted to define the titular class as computer code that mimics real-world objects.31 That article asserted that such code is imbued with three characteristics shared by real-world property: rivalrousness,32 persistence,33 and interconnectivity.34 Subsequent commentators have variously modified this definition,35 taken a more categorical approach,36 or even objected to the label itself.37
This Part examines a class that qualifies as virtual property under any definition: assets in virtual worlds.38 Section A introduces virtual worlds and sketches some of their different formats.39 Section B then explores the different kinds of property-like assets
全文共93234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虚拟财产,虚拟权利:为什么合同法,而不是物权法,必须成为虚拟世界法律的指导范式
克里斯托弗·J·波士顿学院。法学院。波士顿学院法律评论;牛顿中心第一卷。55,国际空间站。1,(2014):235-264
摘要:魔兽世界和第二人生等虚拟世界最近大受欢迎。随着这些世界的用户获得虚拟资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这些冲突目前通过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最终用户许可协议(“EULAs”)的条款来解决。然而,许多评论员批评欧盟法律过于偏袒一方,并主张法院应该承认虚拟财产中传统的英美法系财产权。这些论点引用了三种关于虚拟财产权的理论依据:洛克劳动理论、人格理论、 功利主义。本文认为,这些理论中的每一种都不适合虚拟财产,合同法应该继续是主导范式。与一般适用的财产法不同,基于EULA的合同方案允许虚拟世界的开发人员灵活有效地响应这种需求。
马克·福贝贡发现了一个漏洞。通过操纵一个互联网地址,他早于卖方的意愿就获得了一块土地的拍卖权,并以远远低于预期的价格赢得了拍卖。并且律师认为利用这个漏洞是不被禁止的。林登不仅单方面重新占有了这个包裹,还没收并转售了所有其他由厄古诺拥有的财产——从房地产到个人财产。 更令人震惊的是,林登尽了一切力量抹去不幸的人的身份,并把他放逐。
这一系列事件之所以可能发生,只是因为布吕冈生活在“第二人生”的虚拟世界中,这是一个由林登开发和运行的在线三维世界,实际上只是一个由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位律师马克·布拉格创造的 “阿凡达”。此外,这片土地是“虚拟”房地产,就像所有穷人的个人财产一样,它只存在于世界各地。 布拉格的第二人生账户被冻结,他的头像被删除后,他向联邦法院起诉林登。11布拉格争辩说,林登的惩罚侵犯了布拉格的财产权。 据林登说,根据布拉格在加入第二人生之前商定的服务合同条款,这种权利是不存在的。 它的权利在合同的条款中阐明了。
正如布拉格的案例所表明的,虚拟世界开发商的合同权利与用户的财产权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存在。因为法院尚未解决这一问题。一位法律评论员担心这些用户开发者合同的不平等性质,他主张增加虚拟世界中的用户财产权。 包括劳动理论、功利主义等在内的各种观点。其他评论员主张继续适用合同法来确定权利和责任。 这些争论集中在现实世界和虚拟财产之间的本质区别,虚拟世界开发者的权利,以及执行者的经济后果。虚拟世界中的传统
财产制度
本文认为,在虚拟世界中,每一种传统的产权理由都是不充分的。最终用户许可证协议(“EULAs”)提供了一些虚拟世界可能需要很少或根本不需要保护用户的虚拟财产。 而一个一刀切的产权制度,缺乏基于EULA的方法的精确性,将对虚拟世界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讨论了“虚拟财产”的定义问题,接着解释虚拟世界的性质和其中发现的财产种类,并说明“虚拟财产”的定义。 通过审查法律对EULAS的处理,第二部分审查了承认虚拟资产中增加的财产权作为EULAS的替代办法的三个哲学理由。 然后解释适用于虚拟财产时,每种传统财产理由是如何有缺陷的。最后,第四部分得出结论,只有合同法允许发展,能为用户提供最佳的权限级别。
I.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财产
“虚拟财产”的确切定义尚不明确。早期一篇有影响的文章试图将其定义为模仿现实世界对象的计算机代码。这类代码具有现实世界财产所共有的三个特征:竞争性、持久性和相互联系。随后的评论员对此进行了不同的修改。他们采取了更明确的方法,甚至反对它自己的定义。
本部分研究了一个在任何定义下都有资格成为虚拟财产的类:虚拟世界中的资产。A节介绍虚拟世界,并勾勒出它们的一些不同形式。 然后,B探索了在这些虚拟世界中可以找到的各种资产,比如资产。最后,C部分探讨了管理这些世界现行法律框架:EULA。
- 什么是虚拟世界?
“虚拟世界”是一种持久化的在线环境,允许在图形界面内进行社会交互。这些世界有多种形式。最流行的虚拟世界,暴雪娱乐公司的魔兽世界,是一个“大规模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或“MMORPG”。每个用户创建一个虚拟角色,或“化身”,然后引导它通过一个三维游戏世界。 “魔兽世界”被标榜为一款游戏,包含许多传统的游戏元素,如格斗、积分系统和设置围棋。将一个化身推进到用户可以体验到所有游戏内容的程度,这是非常耗时的。在最初的2004次迭代游戏中,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大约456小时(19天)能做到这一点。自那以后,暴雪一直在不断扩大游戏内容。的确,游戏的成功以及暴雪每年15亿美元的收入可归因于用户的不断增加。
其他虚拟世界,如林登实验室的“第二生命”,放弃战斗,以及只专注于社会互动的怪物。就像“魔兽世界”中的“第二生命”一样,第二生命用户创建虚拟角色来探索魔咒。 然而,第二人生的用户不需要冒险对抗电脑控制的敌人,而是从事更社会化的活动。例如,用户其他用户经营的虚拟商店购物,参加虚拟社交活动。这种活动是以游戏为导向的虚拟世界有社会元素,社会导向世界有类似游戏的元素;许多成功的虚拟世界是这两种类型的混合体。 HIP模拟器-对对抗计算机和用户的对手与复杂的世界经济,是由用户资源收集,制造和销售。Zynga的新的Farmville 2,只有通过Facebook,用户要想把农场建设到更大、更高效的高度,就必须与朋友进行互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在过去的十年里,虚拟世界的流行迅速增长。 Warcraftalone拥有超过1000万的订阅用户,58个注册用户,还有超过300万个注册的第二人生帐户。 例如微软在“第二人生”中维持虚拟办公室,美国第六巡回上诉法院著名法官理查德·波斯纳(Richard Posner)通过“第二人生”(Second Life Avatar)进行了一次演讲。 虚拟世界的成功,再加上虚拟世界所需的大量时间投资,催生了一种新的市场:现实世界的美元被虚拟世界的资产所交易。
B.虚拟世界中存在哪些资产?
许多虚拟世界资产紧密地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对象。魔兽世界的化身可以购买采矿机,徒步到山上开采一些矿石,把矿石冶炼成铁条,伪造矿石。 把宝剑变成剑,把剑卖给另一个使用者,然后用所得的钱买一只宠物狗。虽然并不是所有这些都是现实世界中许多人的共同活动。魔兽世界是一个幻想的世界,毕竟所涉及的每个项目有一个易于识别真实世界的模拟,例如,“第二世界”具有数千个不同的衣物和附件,许多是由其他用户设计和销售的。在这个世界中,虚拟对象是竞争的、持久的和相互连接的。在“第二人生”中购买的时髦的三件套装是不能复制的。它由别人拥有,它将留在放置的地方,别人也可以看到它,就像在现实世界里购买的三件套西装一样。
其他虚拟世界的资产更像不动产。“第二人生”的开发商将定期举行网上拍卖,在他们的虚拟世界中释放更多的“房地产”。 可购买土地,然后再细分、开发、出租,或视情况转售。林登实验室至少一开始明确赞同将其比喻为现实世界的不动产,并获得其首席执行官的赞同。 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说,林登“把所有权卖给了买家”,虚拟房地产是他们的“自由和清晰”。
用户拥有了这些虚拟资产,欲望往往重叠。例如,在虚拟的可以发展项目。例如魔兽世界,获得一种新的武器可以允许用户打败新的敌人,并获得一种新的马可以授予访问第二人生权利。物品可以提供独特的外观,允许用户自定义其化身的外观,甚至可以充当状态符号。
在现实世界中,用户的化身并不容易与之平行,但仍然可以成为虚拟财产的一种形式。例如,花在虚拟世界上的时间常常会使化身获得某些好处。 从虚拟财富的累积,这些好处可以采取独特的化身技能或力量的形式。因此,这些好处可能迫使新用户从另一个用户那里购买一个较老的化身,而不是从他们自己的一个全新的化身开始。
无论法律是否将这些资产视为财产,许多用户从虚拟世界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以真实世界的金钱买卖这些资产。 这些资产已经出现了所谓的“真正的货币交易”(“RMT”)的市场交易对象。最近的估计表明,这一虚拟财产市场每年交易可能超过10亿美元。整个第三方 RTY公司纷纷涌现,也便利了这些交易。85名第二人生土地大亨已有百万人。
开发人员在RMT上存在分歧:一些人认为RMT破坏了他们对用户体验的控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RMT是潜在的新收入来源。 转让虚拟世界资产,以及将任何虚拟世界资产兑换成金钱。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允许用户“付费赢钱”是有害的。 一些用户会认为这种支出是不公平。开发人员可能会担心被卷入用户之间的争端。
然而,其他开发人员已经接受了RMT,自己运行虚拟店面,或者为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易提供了便利。在最初禁止这种做法之后,Everest II就像魔兽世界一样允许用户参与有限的RMT。
C.关于虚拟世界的现行法律:EULA
用户在其虚拟资产中的权利目前几乎完全由EULAs及其变化者管理。EULA构成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合同协议。 例如,开发人员可能会同意授予用户访问虚拟世界的权限,只要用户同意不使用攻击性化身名称或从事任何未经批准的RMT活动。
开发人员需要控制用户行为,以保护虚拟世界的完整性,并保证用户体验良好。例如,破坏性用户可能口头骚扰其他用户。虽然理论上可以将用户限制编入基本的虚拟世界代码,但这并不总是可行的。因此,EULA提供了一种更简单、更灵活的控制用户行为的方法。
EULAs被描述为“click包装纸”,这是对真实世界“收缩包装”合同的引用,这些合同在从产品中取出收缩包时被接受。在启动虚拟世界程序时,用户将面临协议的条款,可以单击“我接受”(打开虚拟收缩包装并继续)或“我不接受”(终止程序)。 Ave-it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批评,认为开发商正在利用不平等的谈判能力,用户通过EULA放弃的所有权利没有得到公平的交易。有人还被批评为太长太混乱,这可能使用户甚至不敢阅读。尽管有批评,但法院通常坚持这种点击包装合同,并将其分析为任何其他合同。美国地区公司在2007年度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例外。 “布拉格诉林登研究公司”案,第106号公司在布拉格案中,法院没有执行“第二生命EULA”中的仲裁条款,认为这两项条款都是合法的,但长期和实质上不合理。
然而,许多人仍然相信布拉格是例外,不是规则,而法院将继续广泛认可的虚拟世界的EULA 也许从布拉格得到的最好的启示是,EULA和其他任何合同一样是一种合同,而传统的合同法,例如不合理的抗辩,也同样普遍适用。
ii.赋予虚拟资产财产权的传统理由
尽管虚拟世界和RMT市场已经存在了十多年,但法律对法律的规定却很少。法律学者对欧盟法律援助团不公平的可能性日益感到关切。 在主张增加虚拟世界中的财产权时,评论员提供了各种理论依据,其中有三个占主导地位:洛克劳动理论、人格理论和功利主义理论。
本部分考察了产权的三大理据及其在虚拟世界中的应用。 A节讨论洛克劳动理论。B节讨论人格理论 最后,C节讨论了财产权的功利理由。
A.洛克劳动理论
劳动理论为承认虚拟财产权提供了一种规范的解释。约翰·洛克(JohnLocke)在“1690”一书中提出,某人将劳动转化为产品,从而使它成为他的财产。“根据洛克的理论,因此,一个人只需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对某一物体的财产权益:劳动、投资。二者是天生的一对,是对身体进行一个简单的扩展。
洛克的理论在虚拟财产中的应用是直截了当的。由于用户在虚拟世界中花费自己的劳动、时间和技能来获取虚拟资产,他们理应享有财产权。 在这些资产中,125名用户多年来通过与其他用户进行精明的交易积累了大量虚拟财富,如果有竞争对手侵入这些资产,应该得到一些保护。 同样,一个花费大量时间成为一名虚拟世界工匠的熟练和出名的用户,应该从他的创作单边主义中得到保障从而不被开发人员从虚拟世界上移除。
B.人格理论
虚拟财产权的另一种理由植根于人格理论。玛格丽特·简·拉丁教授在她的1982篇文章“财产与个人”中首先支持这种财产理论。 这个理论侧重于对象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应该对财产权产生的影响。对Radin来说,财产可以连续地分类在两极之间,一端是“个人”财产,或某种意义上与自己融为一体的财产,因此对一个人来说价值超过了其货币价值。 典型的例子包括一个家,一个结婚戒指,或者一个人自己的身体。在连续体的另一端是“可互换的”财产,或者可以被替换的财产,而不会对个人造成任何伤害。 可互换财产的典型例子是金钱;个人对特定票据或硬币没有个人依附。根据这一理论,财产关系定义了CLA。 因为物体本身并不是个人的或可供使用的。而对钟表制造商来说,手表可能是可以出售的可替换财产,同一只手表可能被证明是一种珍贵的传家宝。 或另一种财产,因而也是个人财产虽然洛克的理论可能因为他的劳动投入而赋予了钟表匠财产权,但人格理论不承认额外的权利,如果制造者对手表没有任何依附。
人格理论建议对个人财产给予更大的保护。根据这一理论,个人对一项财产的依附程度越高,法律的权利就越大。例如,人格理论支持租金管制法,这种法律将房东的可替代利益置于承租人的个人利益之后。 人格理论认为,个人财产应成为“市场不可剥夺的”,这意味着它可能被放弃,但永远不会出售。例如,如果传家宝表是真正的个人财产,对其所有者而言,所有者不应以任何数额的金钱将其出售。
运用人格理论在虚拟世界的财产自然关注用户和“阿凡达”之间的连接参数。用户经常花费大量时间登录 145个用户可以与他们的化身建立个人关系,因为他们允许你这样做。 例如,用户可以设计化身以满足他或她的愿望如果用户是短的,则化身可以是高的(或者EV)。 较短的,或有紫色的皮肤,或翅膀)。用户可以使用化身在现实生活中完成超出使用者范围的神奇壮举,例如飞行或使用魔法能力。 “阿凡达”甚
全文共11062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6141],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