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11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溶胶-水热法制备Dy掺杂BaTiO3陶瓷纳米粉末介温稳定性研究
摘要:通过改进的溶胶-水热法合成了单分散的Dy掺杂BaTiO3纳米粉末( xDBT ),其x=0,1,2,3,4,5 mol%。研究了Dy3 对xDBT陶瓷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发现Dy对xDBT纳米粉末的形状有轻微影响,而过量Dy会导致Dy(OH)3杂质的形成。此外,Dy3 掺入抑制了烧结过程中的晶粒生长。此外,基于晶格体积和相组成的变化推断了Dy3 可能占据的位点。在含4 mol% Dy的样品中,观察到一种同时占据Ba位和Ti位的自补偿模式。重要的是,由于化学不均匀性引起的扩散相变行为(计算的扩散因子gamma;= 1.952),在x = 4mol%时实现了介温稳定性。
关键词:介电性能、溶胶-水热法制备、Dy掺杂、 BaTiO3
1 .引言
钛酸钡( BaTiO3,BT )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多功能材料,具有压电和介电性能,最近已广泛应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 MLCC) 的组成部分。然而,BT陶瓷在相变温度(-90°C、0°C和120°C ) 附近具有高温度系数,特别是在居里温度( Tc=120°C )下,使得它们难以在更宽温环境中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通过调整它们的组成和缺陷浓度来改变它们的介温性能,从而调节相变温度并使电容变平坦。由于稀土(RE)离子半径介于Ba2 ( 1.35Aring;)和Ti4 ( 0.64Aring;)之间,以及在BT中可能占据Ba和/或Ti位点,其在调整组分和缺陷方面是非常有效的。通常,离子半径较大的稀土元素(如La3 和Nd3 )完全替代Ba,导致室温介电常数的提高。而半径较小的稀土离子(如Yb3 和Er3 )倾向于占据Ti位置并提高温度稳定性。例如,Morrison等人报告说,在居里温度下, Ba1-xLaxTi1-x/4O3(x=6)陶瓷的介电常数可以高达25000。与La掺杂不同,Yb掺杂BT陶瓷在居里温度附近的介电常数明显受到抑制。具有中等离子半径的稀土离子(如Dy3 )通常表现出两性行为,并且可以占据晶体结构中的两种阳离子晶格位置。例如,已经证明Dy3 在Ti 位点的溶解度为9 mol%,在Ba位点的溶解度为2.5 mol%。为了达到电荷平衡,电离氧空位和钛空位通常会以Ti位引入的Dy3 作为受体和Ba位引入的Dy3 作为供体产生。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包覆法制备的Dy掺杂BT陶瓷具有稳定的介电性能,符合X7R标准( EIA code: Delta;C/C=plusmn;15% at -55℃ to 125℃)。或者,总是采用共添加Dy / Mn离子或Dy / Mg离子来改变BT陶瓷的微观结构,削弱介电常数对的温度依赖性。
然而,上述RE取代通常通过高温固态反应实现。从该方法获得的粉末粒径很大,并且显示出低活性,这既不利于烧结致密化,也不利于掺杂剂的均匀分散。因此,获得可加工的稀土掺杂BT纳米晶体是非常理想的,但也具有挑战性。水热合成是制备具有窄尺寸分布的高纯度纳米粉末的有效方法之一。尽管对BT纳米粉末的可调水热合成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关于RE替代的报道实际上是有限的。在本研究中,通过改进的溶胶-水热法成功地制备了Dy掺杂BT纳米晶体。然后,用常规无压烧结技术在空气中烧结所得粉末,并研究Dy3 对BT陶瓷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2 .实验步骤
Dy掺杂BT纳米晶体( xDBT )是通过改进的溶胶-水热法合成的,其中x=0、1、2、3、4、5mol%,分别缩写为BT、DBT1、DBT2、DBT3、DBT4和DBT5。TiO2溶胶首先通过连续搅拌将Ti(OC4H9)4和乙醇混合来制备,然后缓慢加入含有乙醇、硝酸和去离子水的溶液。随后,将40 ml Ba ( Ac ) 2水溶液和10 ml制备的二氧化钛溶胶倒入Teflon容器中。然后,加入不同体积的Dy(NO3)3溶液以控制Dy浓度。在此过程中,使用KOH水溶液调节碱度( 2 mol/L )。将所得混合物搅拌20分钟,然后将Teflon容器放入不锈钢高压釜中。密封高压釜在200℃下加热16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交替洗涤所得沉淀物数次。此外,收集所得沉淀物,在冰箱中冷冻,并在冷冻干燥机中干燥。将制备的Dy掺杂BT粉末与3 wt% PVA混合,并在8 MPa的单轴压力下压制成直径为10 mm的圆片。在650℃烧除有机粘合剂5小时后,通过常规无压烧结在空气中以100℃/h的加热速率在1350℃下烧结2小时。最后,将所得陶瓷抛光并用银电极涂覆,用于介电测量。
使用Cu Kalpha;射线(lambda;=1.54178Aring;)在40 kV和40 mA下,通过X射线衍射( XRD) (Bruker D8 Advance,German )检测所得样品的结构。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FESEM ) (Hitachi S-4800, Japan)观察形貌和微观结构。它们的介电特性是使用连接到直流电源的阻抗分析仪((HP 4294A, Agilent, USA)来实现的。它们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的频率依赖性在室温下从40 Hz到110 MHz进行测量。陶瓷的温度-介电常数是在100℃到180℃、1 kHz下测量的。
3 .结果和讨论
图1为合成的DBT粉末在2theta;=10~80°范围内的XRD图谱。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表现为钙钛矿型四方结构,对应于标准卡( JPCDS : 05 - 0626 )。( 200 )和( 002 )的峰通常被公认为四方相的特征峰。然而,在我们的研究中,在2theta;=45°附近的峰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分裂,这可能是由于低四方度和纳米尺寸效应。Dy3 含量小于2 mol%时,没有检测到第二相,表明Dy3 成功进入BT晶体结构。在掺杂水平x>2 mol%时,可以观察到另外Dy ( OH ) 3的峰 ( JPCDS : 19 - 0430 ),特别是在DBT5样品中。从图2中可以观察到,所有的颗粒都表现出高的单分散性和窄的尺寸分布。其中,纯BT主要由不规则球形颗粒组成,当x=1 mol%时出现了一些立方体颗粒。请注意,一些颗粒在较高的Dy3 含量( x=5 mol% )下稍微长大,而大多数颗粒保持原始尺寸。没有发现Dy(OH)3的痕迹,可能是由于它们的相似形态或微量杂质。Dy3 的加入似乎对BT颗粒的形貌影响不大。
图1 溶胶 - 水热合成DBT纳米粉末的XRD图谱:(a)BT; (b)DBT1; (c)DBT2; (d)DBT3; (e)DBT4; (f)DBT5
图2 溶胶 - 水热合成的DBT纳米粉末的FE-SEM图像:(a)BT; (b)DBT1; (c)DBT3; (d)DBT5
图3为在1350℃烧结2 h的xDBT陶瓷的XRD图。如图3(a)和(b)所示,烧结BT和DBT1样品具有典型的钙钛矿结构,没有杂质。这一结果表明Dy3 完全进入BT晶体结构,形成了x=1 mol%的固溶体。典型的四方相特征峰可以在样品( x=0,1,2 mol% )中观察到,而其他样品则没有如上所述的明显四方相特征。随着Dy含量增加到x=2和3 mol%时,观察到杂质Ba12Dy4.67Ti8O35,如图3(c)和(d)所示。结合图1中合成粉末的XRD结果,推断Ba12Dy4.67Ti8O35可能是由Dy(OH)3与过量Ba和Ti在高温烧结过程中反应产生的。然而,在DBT5陶瓷中,另外一种杂质Dy2TiO5与Ba12Dy4.67Ti8O35共存(图3(f) ),这可以理解为Dy(OH)3和过量Ti反应的结果。有趣的是,DBT4陶瓷显示为纯钙钛矿结构,没有任何第二相,如图3(e )所示。众所周知,在富Ba条件下,Dy3 更愿意占据Ti位点作为受体,形成Ba12Dy4.67Ti8O35相。在富Ti条件下,Dy3 将取代Ba离子,并诱导富Dy的第二相的形成。
图3 在1350℃下烧结2小时的xDBT陶瓷的XRD图谱:(a)BT; (b)DBT1; (c)DBT2; (d)DBT3; (e)DBT4; (f)DBT5
如图4(a)所示,基于标准卡( JCPDS : 05 - 0626 ),计算它们的晶格参数。相应地,c/a值被提高以评估四方性,如图4(b )所示。可以看出,随着Dy3 浓度的增加,四方性逐渐降低,BT在x>2 mol%时具有伪立方结构。此外,当x<2 mol%时,由于TiO6骨架中的Ti4 (0.64Aring;)被Dy3 (0.91Aring;)取代,BT的晶格体积增加。当Dy3 含量增加到x=3、4 mol%时,晶格体积收缩,这是由于Dy3 掺入Ba位点。据报道,Ba位点的Dy3 含量低于2.5 %,这远远低于Ti位点。因此,DBT5陶瓷的轻微体积膨胀应该是由Ti位点占据引起的。显然,与纯BT相比,所有样品都显示出更大的晶格体积。结合相组成的变化,可以很好地得出结论,Ti位取代在目前的工作中占主导地位,Ba位占据发生在x=3、4 mol%。特别是,在DBT4样品中观察到一种Ba位点和Ti位点同时占据的自补偿模式。
图4 (a)晶格参数和(b)从Jade分析中提取的在1350℃下烧结2小时的xDBT陶瓷的比率和体积变化作为Dy含量的函数
图5为在1350℃烧结的不同的Dy3 含量xDBT陶瓷的SEM图像,。与图2相比,初始纳米粉末演变成烧结后完整的陶瓷颗粒。无法检测到Ba12Dy4.67Ti8O35或Dy2TiO5相。其中,纯BT表现为微小的晶粒,如图5(a)所示,而掺杂陶瓷的晶粒尺寸为亚微米级。一般来说,由纳米粉末得到的BT基陶瓷的粒度比通过固态反应获得的陶瓷颗粒的粒度小得多。然而,纯BT陶瓷中的异常晶粒生长可能是由于溶胶-水热合成BT纳米颗粒的烧结温度过高。当Dy3 被引入晶格时,会产生空位来维持电荷平衡。相应地,由空位产生引起的晶格畸变将消耗一些能量。为了降低能量消耗,Dy3 倾向于位于晶界处或晶界附近,从而阻碍晶界迁移并阻止晶粒生长。纯BT的平均粒径约为5mu;m,在引入1 mol % Dy3 后,该粒径降至约500 nm (图5(b) )。同时,在DBT1样品中可以观察到不均匀的尺寸分布。随着Dy3 浓度的增加,晶粒尺寸进一步减小,尺寸分布变窄。对于DBT4和DBT5样品,成功地获得了200 nm至400 nm范围内的相对均匀的晶粒,如图5(c)和(d)所示。DBT4和DBT5陶瓷中观察到的一些明显空隙可以解释相对低的密度。表1显示陶瓷的密度随着Dy3 浓度的增加而降低,DBT4和DBT5陶瓷的相对密度低于90 %。
表1 在1350℃下烧结2小时的DBT陶瓷的密度,介电常数,转变温度和扩散系数gamma;
图5 在1350℃下烧结2小时的DBT陶瓷的FE-SEM图像:(a)BT; (b)DBT1; (c)DBT2; (d)DBT3; (e)DBT4; (f)DBT5
如图6所示,已经研究了陶瓷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作为40 Hz至10 MHz范围内频率的函数。值得注意的是,纯BT的介电常数大小依赖于频率,特别是在低频(le;10 kHz ),如图6(a)所示。另一方面,Dy掺杂BT样品的介电常数随着频率的增加缓慢下降,并最终保持恒定值。其中,DBT1样品具有最佳的介电频率特性,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最高的介电常数。从图6(b)中可以看出,纯BT陶瓷的介电损耗降低很快,尤其是在较低频率下。而Dy3 掺入后观察到稳定的频率特性。因此,添加Dy3 可以改善介电性能的频率独立性。
图6 频率与(a)介电常数和(b)室温下测量的烧结xDBT陶瓷的介电损耗的关系
(a)在1kHz下测量的烧结xDBT陶瓷的介电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b)具有不同Dy含量的xDBT陶瓷的ln(1/εr-1/εmax )与ln(T-Tmax )关系的改进居里图。
进一步研究了温度相关介电常数,以评估Dy3 对BT基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如图7(a
全文共9946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94],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复杂热电材料外文翻译资料
- 以自蔓延高温烧结方法制备热电化合物以及燃烧合成的新标准外文翻译资料
- 氮掺杂分级多孔碳作为氧还原反应的高效电化学催化剂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孪晶诱导塑性高嫡合金的设计外文翻译资料
- 含铌先进Fe-Cr-Ni型奥氏体耐热钢富铜相的析出强化在超临界电厂的应用外文翻译资料
- 不同温度下直接能量沉积层状工具钢的弯曲强度外文翻译资料
- BiFeO3的光伏效应外文翻译资料
- 通过氢稳定的MgaPt研究核壳纳米结构Mg@Pt中快速“氢泵”的可视化外文翻译资料
- 一种铱核心环金属有机配体显著地提高了有机太阳能电池 的光伏性能外文翻译资料
- 钠离子电池的高性能阳极材料:三组分共组装法制备层次多孔碳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