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等离子体前向散射效应:一种强大的光学元件工程方法外文翻译资料

 2022-08-10 17:17:41

英语原文共 7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等离子体前向散射效应:一种强大的光学元件工程方法

引言

在本报告中,利用尺寸控制的银纳米粒子(AgNPs,直径:10-100nm)系统地分析了有机光伏电池(OPVs)中的等离子体效应,该银纳米粒子被并入阳极缓冲层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中。AgNPs的光学特性随尺寸的变化对器件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聚[N-9-庚基-癸基-2,7-咔唑-alt-5,5-(4,7-二-2-噻吩基-2 , 1,3-苯并噻二唑)](PCDTBT)中,功率转换效率(PCE)从6.4%提高到7.6% ;[6,6] -基于苯基C71丁酸甲酯(PC70BM)的OPV,在聚噻吩并[3,4-b]中为7.9%至8.6%。由于等离子体散射效应,吸收增强显著提高了外量子效率(EQE)。最后,我们用近场光学显微镜(NSOM)和解析光学方法观察了AgNPs的散射场,验证了AgNPs的尺寸依赖性,等离子体前向散射效应的起源。

介绍

有机光伏(OPV)电池具有重量轻,柔性小,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具有与下一代太阳能电池一样的潜力。近来,有机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PCE)据报道,超过8〜9%[1-2]。但是,与无机光伏电池相比,OPV电池相对较低的PCE需要进一步提高,才能使这些电池在商业上可行。由于有机材料的低载流子迁移率,所以随着有源层厚度的增加,内部量子效率(IQE)趋于降低。对于本体异质结系统中厚度约为100 nm的有源层,很难吸收所有入射光子。由于该极薄的膜厚度,低的光吸收趋于充当瓶颈,从而阻止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高效率。为了获得高的PCE,许多研究人员试图开发具有宽吸收光谱[3],高载流子迁移率[4]和适当的光学带隙[5]的新型聚合物材料。但是传统的OPV电池结构尚未完全克服吸收不足的问题,由于吸收能力和IQE之间的权衡关系,在OPV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光学工程来增强光吸收。光学工程中有很多方法,包括串联结构[6-7],表面纹理化[8],金属纳米光栅[9],共振腔[10],射线光学光捕获系统[11-13]也被提议用于增加光吸收。在这些方法中,在这些方法中,最近人们对在OPV中使用金属纳米粒子(MNP)越来越感兴趣[14-30],因为MNP的局部表面等离振子共振(LSPR)效应具有增强活性层吸收的潜力。此外,通过改变MNP的尺寸[31],形状[32]和周围材料[33]来实现光学特性的易调节性,已显示出作为薄膜光电设备中的光学工程工具的巨大潜力。许多研究小组报告说,通过在所谓的等离子OPV中使用MNP,可以增强PCE 。另外,关于PCE增强机理的理论很多,例如增强的载流子效应和激子寿命[34],电导率[15]和通过合并MNP修改表面形态[23]。但是,人们对于 LSPR效应在OPV中的确切作用还没有很好的了解。

MNPs的LSPR效应是由MNPs中振荡自由电子与入射光的相互作用产生的。MNPs的LSPR不仅具有各向异性散射,而且还具有吸收入射光的特性。为了研究散射和吸收效率,对PEDOT:PSS中分离出的AgNPs进行了模拟[20]。图1(a)显示了不同尺寸纳米粒子(红线)在300到800nm范围内的散射与吸收功率之比。对于PV应用,理想情况下,比值应该接近1,因为AgNPs吸收的功率作为焦耳热耗散。虽然小的AgNPs(<40nm)的吸收功率支配着散射功率,但随着尺寸的进一步增大,散射功率变得比吸收功率强。因此,可以认为,从光学角度来看,大MNPs(>40 nm)可能是有益的。然而,关于PV的性能与设备中嵌入式MNP大小的相关性的报道很少。

图1 等离子体OPV的示意图和光学仿真结果

(a)分析光学模拟是根据先前的报告进行的[20]。红色:各种大小的AgNPs的总散射功率与总吸收功率值之比。功率在300 nm至800 nm的波长范围内积分。蓝色:PEDOT:PSS中球形AgNPs的前向散射与总散射的比率。模拟中使用的AgNPs的大小为平均大小。(b)等离子体OPV的示意图。器件结构为玻璃/ ITO / PEDOT:PSS,带有AgNPs / PCDTBT:PC70BM(或PTB7:PC70BM)/ TiOx/ Al反射镜。插图说明了PEDOT:PSS层中AgNPs的等离子体正向散射效应。(c)AgNP-13,(d)AgNP-40,(e)AgNP-67和(f)AgNP-94的TEM图像。

在本报告中,我们展示了掺杂在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阳极缓冲层中的具有尺寸控制AgNPs(10-100nm)的有机光伏电池。我们使用AgNPs是因为AgNPs显示出优于任何其他MNPs的散射效率,如图1所示。我们研究MNPs对OPVs的PCE的等离子体尺寸效应,揭示了MNPs与OPVs相互作用的机制。

结果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等离子体设计

所提议的装置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b)所示。在由PEDOT:PSS组成的阳极缓冲层中掺杂不同尺寸的AgNPs,有效地诱导了前向散射。为了将PEDOT:PSS的厚度保持在约30nm,AgNPs悬浮液的掺杂体积固定在40 vol%。将AgNPs悬浮液分散在去离子水中,以便将其与PEDOT:PSS溶液充分混合。在本报告中,我们以聚[N-9-庚-癸基-2,7-咔唑alt-5,5-(4,7-二-2-噻吩-2,1,3-苯并噻二唑](PCDTBT)和聚噻吩[3,4-b]噻吩/苯并二噻吩(PTB7)为光活性供体,以[6,6]-苯基C71丁酸甲酯(PC70BM)为受体制备了两种OPV,控制装置结构为ITO/PEDOT:PSS/聚合物:PC70BM/TiOx/Al。我们基于PCDTBT和PTB7的控制装置显示PCE分别约为6.4%和7.9%。据报道,基于PCDTBT:PC70BM的OPV的PCE高达6%[35]或更高,具有相对较低的吸收率和较高的IQE值[36]。因此,适当的光学工程可以在不干扰高像质的情况下抵消低光吸收,从而有效地改善PCE。

图1(c)-(f)显示了直径在10到100纳米范围内的单分散AgNPs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我们将平均直径为d nm的AgNPs标记为AgNPs-d。精确尺寸分布的直方图如图S4所示,数据汇总在表S1中。图S3显示,AgNPs的尺寸会大大影响散射效率,这意味着器件性能也会受到AgNPs尺寸的显着影响。

光伏性能对AgNPs尺寸的依赖性

我们通过调节AgNPs的两个条件:大小和浓度来研究等离子体视动力学。图2(a)显示了最佳PCDTBT:PC70BM基OPV电池的代表性电流密度(J)-电压(V)特性,AgNP-67以4.5times;109/cm2的最佳浓度嵌入PEDOT:PSS缓冲层(红色填充圆圈)。PCE从6.4%显著提高到7.6%,主要原因是短路电流(Jsc)显著增加了约13%,从11.22mA/cm2提高到12.67mA/cm2(表1)。填充因子(FF)稍有提高,开路电压(Voc)基本不变,说明PCE增强的根本原因是通过引入AgNPs的光学工程。图2(b)比较了最佳等离子光动力与对照光动力的EQE,吸收和IQE。EQE和吸收主要在波长400-500nm处增强,正好与AgNP-67的LSPR位置一致,如图S2所示。注意,该区域活性物质的相对较低吸收有效地放大了吸收增强。对于PTB7:PC70BM装置(图2(a),开环),插入AgNP-67后PCE从7.9%增强到8.6%(表1)。Jsc值基本上得到了提高,而Voc和FF保持不变,类似于基于PCDTBT:PC70BM的OPVs。详细的EQE、吸收和IQE性能指标如图S5所示。图S5(b)显示,在相同的光谱区域,EQE和吸收也大大增强,表明PTB7:PC70BM器件和PCDTBT:PC70BM器件被相同的机制增强。

图2(c)和表1显示了嵌入式AgNPs对OPV光伏性能的尺寸效应。为了使结果一致,在每个条件下至少制造了50个器件。设备性能的完整统计数据汇总在表S2中。对于每个AgNPs尺寸,AgNPs以最佳浓度掺杂以产生最大PCE。随着AgNPs粒径增大到67nm,最大增强逐渐增大。显然,PCE的增强主要取决于Jsc值的增强。不同粒径AgNPs的FF略有增强,Voc影响不大。然而,对于大于67nm的AgNPs,最大增强有所下降。

图2 各种尺寸AgNPs的等离激元OPVs的合资特性和光谱响应

(a)最佳等离子OPV(红色圆圈)和对照OPV(黑色正方形)的JV曲线。实心和空心符号分别表示PCDTBT:PC70BM和PTB7:PC70BM设备。等离子体装置在尺寸和浓度方面进行了优化。AgNPs的最佳大小和浓度分别为67 nm和4.5times;10 9 / cm 2。的7.6%最好OPV实现功率转换效率与PCDTBT:PC70BM和8.6%与PTB7:PC70BM。(b)PCDTBT:PC70的等离子OPV(空心符号)和控制装置(实心符号)的EQE(黑圈),吸收(红色方块)和IQE(蓝色三角形)特性BM和(c)在最佳浓度下,各种尺寸的AgNPs的最大增强。的Ĵ SC和PCE值显著增强,并与AgNP-67进行了优化。误差条是从至少50个设备中获取的。(d)结合各种尺寸的AgNPs,增强OPV的EQE。(e)结合各种大小受控的AgNPs的OPV的吸收增强。(f)嵌入了各种大小的AgNP的OPV的IQE增强:AgNP-13(黑色圆圈),AgNP-40(红色正方形),AgNP-67(蓝色三角形(向上))和AgNP-94(绿色三角形(向下) ))。

聚合物

银杏

V OC [V]

J sc [mA / cm 2 ]

FF [%]

eta;[%]

J sc (EQE) [mA / cm 2 ]

PCDTBT

控制装置

0.89

11.22

0.64

6.4

11.20

AgNP-13

0.89

11.98

0.66

7.0

11.63

<!--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38064],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