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12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城市环境质量和人类福祉——一种社会地理视角
Michael Pacione
摘 要
关注现代生活质量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特征。本文解释了用社会地理学方法研究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质量。提出了一种生活质量研究的五维模型,并研究了一些关键的概念和方法。我们采用了两个示例性案例研究来说明五维社会地理视角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最后,评估了生活质量研究的潜在用途,并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结论。
关键词:社会地理;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人类健康;有用研究;宜居城市
1.简介
关注现代生活质量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特征。各种社会评论都偏向评价现代生活质量。对与生活质量有关的问题日益增长的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中富裕的悖论,其中对生活质量的关注随着技术进步和收入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发达国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生活质量不一定是物质财富的简单部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环境健康,导致寻找除基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标之外的指标,这些指标将更充分地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公民福祉。
“生活质量”这个词的含义不同,因为它的使用方式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它的意思是指人们生活的环境条件,(例如:空气和水污染,或者住房条件差),或人们自身的某些属性(如健康或教育成就)(Pacione,1982; Hills,1995; Benzeval等,1995)。
这种对生活质量的兴趣的核心是研究人们与日常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理解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是典型的地理问题,它是社会地理学子学科的核心。在建筑环境的特定背景下,这可以被解释为关注城市居民与其城市环境之间的一致性或不一致程度(Pacione,1990; Michelson,1997)。
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已经成为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特别是从应用或问题导向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因此,在城市社会地理学中,人们已经花费了相当大的努力来评估不同居住环境的质量(Pacione,1984)。在这一研究领域,大城市地区的社会条件被特别关注,尤其是生活质量低下的情况。例如,在英国,一些市中心地区的地位持续下降,分析显示失业人员,低技术人员,老年人和少数民族的高度集中,伴随着高度过度拥挤,缺乏舒适度的住房的情况,同样,在美国,城市社会地理学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大城市和大都市核心遭受经济和财政基础下降和逐渐恶化的物理结构(Rusk,1994; Midgley和Livermore,1998; Waste,1998)。简而言之,在生活质量不利条件下的条件的研究形成了当代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Wilson,1969; Smith,1994; Mingione,1996)。
地理学家引入了地域社会指标的概念,以识别和分析不同地理尺度(从全球到地方)对生活质量造成的社会空间变化。大多数使用地域社会指标的研究都采用了客观方法,这些方法来自初级实地调查或来自二级(通常是基于人口普查的)数据集的分析。总的来说,这一系列研究对于不符合标准住房的范围和分布以及城市内的贫困发生率的差异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然而,客观的观点与使用主观社会指标的工作的发展以及侧重于城市宜居性概念的方法(Pacione,1990,1993)是平行的。与城市环境质量的客观定义相反,城市宜居性是一种相对而非绝对的术语,其精确含义取决于评估的地点,时间和目的,以及评估者的价值体系。这种观点认为,质量不是环境固有的属性,而是环境特征与人格特征相互作用的行为结果。显而易见,为了正确理解城市环境质量,有必要采用客观和主观的评价。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地面上的城市和思想中的城市。
我们可以参考两个关于城市环境质量的地理研究的案例研究来说明这个规范。然而,在这样做之前,有必要考虑一些更普遍的关键概念和方法问题。
这些涉及到:
(a)指标类型的选择;
(b)指标的特殊性;
(c)分析范围;
(d)社会群体的第五个维度;
(e)生活质量的构成;
(f)测量难题;
(g)生活质量的结构模型;
(h)城市影响理论。
我们可以参考图1来审视这四个问题,图1代表了生活质量研究的五维结构。
2.指标类型的选择
生活质量的任何定义必须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它们是一种内在的产生满足感的心理生理机制,以及参与该机制的外在现象。因此,政策制定者越来越认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指标适合衡量社会和个人的福祉。第一部分包括描述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客观指标(参见,例如,Liu,1976)。这些可能涉及医疗保健,犯罪,教育,休闲设施和住房等问题。第二个是主观指标,旨在描述人们感知和评估周围环境的方式(例如,Campbell等,1976)。
迄今为止,大多数社会指标研究都集中在客观或主观措施上。尽管一种指标可以有助于另一种指数的解释,但在单一研究中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实证尝试相对较少。因此,通过改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看法,接受的护理或可获得的卫生服务的补充数据,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客观健康状况的含义。此外,在有效性和可靠性方面,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种指标优于另一种指标。这一点,以及生活质量的客观和主观测量之间存在单一直接关系这一事实尚未得到证实,强化了使用这两种类型的论点。
一个重要问题涉及生活质量的客观和主观指标之间关系的性质。经验证据通常表明,同一现象的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从强联系变为弱联系或不存在关系。然而,鉴于认知的复杂性,在通过客观指标衡量的感知条件和条件之间应该存在分歧这两种情况,得到的结果并不令人惊讶。
包括个人和社会特征,如年龄,收入,教育和健康状况在内的许多因素,在客观世界和个人评估之间进行干预,这些因素可能成为扭曲客观条件的过滤器。因此,个人感知将最初被视为普遍客观情境的东西转变为对该条件的高度个人主义解释。个人经验也是影响特定领域感知的关键因素。例如,作为犯罪受害者的经历可能会对个人对其家庭或社区的安全感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而不论客观指数所测量的犯罪程度如何。在客观-主观关系中可能具有重要性的另一个因素是个人的期望水平或期望。这有助于解释一个人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而这个人的客观情况一致性差的情况。调节的概念是另一个可能影响客观和主观条件之间关系的变量。这表明,在一个固定的情况下,个人对某种情况的满意度可能会因为适应这种情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从而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半永久性地陷入贫困客观情境的人对其状况表达了相对较高的满意度的情况。在生活质量的客观和主观评估之间进行干预的其他因素包括个体的文化背景,它产生了衡量客观条件的比较标准。虽然在国际范围内最明显的重要性,但这也可能影响一个城市内不同的种族或社会群体。需要注意的最后一个因素是规模不一致的问题。这意味着虽然为明确界定的地区单位收集客观社会指标,但个人感知的地域基础不太可能与用于收集客观数据的行政单位的边界完全一致。尺度不一致因素可能影响感知健康的所有方面,其包含地域组成部分,包括邻域满意度的一般概念。此外,生活质量的客观和主观测量之间存在简单的直接关系,这清楚地表明一种或其他类型的指标是多余的,这和缺乏这种关联却强调了使用客观和主观指标的情况一样。
3.指标特异性
除了客观-主观区分外,社会指标也可以根据其特异性或一般性进行分类(图1)。这是指特定指标所涉及的个人或群体的生活空间比例。例如,一个主观指标可能涉及非常具体的体验,例如当地公交服务的质量,而另一个可能涉及更一般的体验类型,例如对一个社区的满意度。在最一般的层面上,指标可能与评估一个人的整体生活质量有关。客观指标的具体程度也各不相同,例如,从房屋内部配件的质量到当地公共设施的可用性。
4.分析规模
长期以来,公共当局一直试图利用社会指标来衡量国家的健康状况。对于地理学家来说,早期方法中最严重的遗漏是对参考空间尺度的任何明确考虑。这种空间近视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简而言之,对国家总体状况的关注隐藏了真正的人类问题所嵌入的当地情况。只有当国家目标和指标成为提及与次国家地区有关的更具体目标和指标的方式时,它们才具有意义。否则,它们可能没有比全国平均天气报告更重要。
尽管人们对基于地区或地域的社会指标表示了兴趣,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关于生活质量的大多数主要陈述和报告几乎都是非空间内容。只有在地理学家进入生活质量研究领域之后,空间维度才被添加到社会条件与时间的早期二维考虑中。显然,正如可以在不同层面评估个人生活质量一样,可以在不同的地理范围内评估社会,从个人到群体或地方范围,再到城市,区域,国家和国际。
无论选择什么规模,反复出现的问题是生态相关性不一定反映该地区内所有个体的生活问题。这对于研究生活质量的空间或地域方法来说是一个固有的困难。探究单位越大,内部变化对平均位置的潜在无知就越大。由此可见,尽管宏观尺度上的描述性模式识别和绘图作为指向详细调查的指标具有价值,但政策相关的生活质量指标更有可能在当地范围内得出。这些指标也可能与特定的生活领域有关,例如住房条件,就业或获得公共设施。
5.社会群体的第五个维度
除了与指标类型,特异性水平,分析规模和时间有关的四个维度,生活质量研究的重要性的第五个维度集中在城市中不同社会群体所经历的生活质量。城市人口可以按照分类,年龄,生活方式,性别和种族等大量分裂的方式进行分类(Pacione,2001)。此外,还有基于行为(例如公共交通工具)和共同利益(例如,房地产居民)的分组。为了对公民和政策制定者具有实际价值,必须将生活质量研究指向适当的社会群体或选区。
6.生活质量的构成
早期的生活质量研究主要涉及定义概念的含义(例如,Wingo,1973; Hornback和Shaw,1973)。最近的研究已经从教育学的生活质量定义提出,并确定了概念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两种主要方法可以确定生活质量的要素。首先是从理论中推导出它们(例如,在心理学或社会学中)。这里的问题是,没有普遍接受的社会理论规定了人类福祉及其相对权重的模糊定义条件。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直接询问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幸福状态来试图发现生活质量的要素(Andrews和Withey,1974)。尽管通过调查研究对直接监测生活质量有相当大的研究兴趣,但尚未达到能够提供确定的标准清单的阶段,除了受限制的人群。第三种方法包含两种主要方法的要素,是参考专家意见或科学家和公众意见代表的判断(Koelle,1974)。显而易见的缺点是,这些人可能无法反映广大民众的担忧,因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政治家和专业人士的偏好和优先事项与一般人的偏好和优先事项一致。
应该将社会的哪些基本方面作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一个指南简单地说,所选择的一套指标必须足够广泛,以包括正在调查福祉的人口的所有最重要的生活问题。生命关注列表已被许多研究人员所遵循和使用(Smith,1973; Drewnowski,1974; Pacione,1980)。许多列表之间的密切相似性提供了对最重要的生命关注点的直观结论的支持。与个人的直接个人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生活问题的总和增加了生活质量,但必须注意的是,每个组成部分的特定价值或重量因人而异,社会群体之间也各不相同。
7.衡量标准难题
生活质量研究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是衡量标准。解决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许多生活质量研究人员认为,这个概念可以被视为制定政策的工具,尤其是社会规划。决策者倾向于不同意这一观点,并指出,由于研究者偏见的范围,生活质量研究的结果可能不适合制定政策,并且只与学术问题直接相关,如测试生活质量的概念模型。因此迫切需要对生活质量概念和模型进行更多的实证检验。必须明确承认结果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a)选择指标;
(b)将指标汇总为一个要素的方法;
(c)指标的加权或非加权;
(d)所采用的测量技术的类型。
Pacione(1982,1995a,b)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
8.生活质量的结构模型
生命关注的规范和对它们的反应的确定可以结合起来以预测人们对整体生活质量的感觉必须在概念模型的框架内进行。 已经提出了几种结构模型来解释个体如何将多样化的主要满足感结合到一般的幸福感或生病感中。 最简单的模型表明,对生活的满意度通常是对不同领域或生活方面(例如,工作满意度)的满意度的加权和,反过来,这些领域满意度是特定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的加权和(图2)。 更复杂的表述是需求模型的层次结构(Maslow,1954)。 这表明某些类型的需求比其他类型更基本,并且在合理满足这些需求之前,其他因素对整体满意度几乎没有影响。
这些和其他模型具有吸引人的特征,但迄今为止大多数地理研究都倾向于简单的聚合或线性加法模型。这个模型表明,不知何故,个人将特定问题的悲欢加起来,以达到对一般健康的感觉。这个过程似乎以这样一种方式发生,即生活中一个领域的欢乐可能能够弥补其他领域的悲伤。评估每个领域对整体健康状况的贡献的问题的可能方法是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该技术已被采用,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该技术的一个关键假设,即缺少测量误差,是传统地理研究中最常被忽视的假设之一。这一因素在生活质量研究中的重要性值得重申。
9.城市影响理论
至少提出了五个主要的理论观点来解释城市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这些理论观点基于以下原则:
(a)人类生态学(Wirth,1938);
(b)亚文化(Fischer,1984);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429871],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GIS矢量地图的鲁棒水印方案外文翻译资料
- 中国相似地理位置发达地区房价影响因素的差异——以西安高新区和沣渭新区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集成数据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动态监测的应用——以印度金奈都市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全球地表水及其长期变化的高分辨率制图外文翻译资料
- 造成沿海大型城市内涝灾害的主要因素识别——以中国广州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SFPHD框架的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绿地演变的未来城市地表热岛强度的多情景模拟预测外文翻译资料
- 中国大陆272个城市地面和冠层城市热岛强度的长期趋势外文翻译资料
- 与孟加拉湾热带气旋有关的中国低纬度高原远距离降雨事件外文翻译资料
- 新丰江水库流域GPM IMERG降水产品评价及水文效用研究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