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10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国家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对中国大都市地区空气质量的有效性 作者:王少雄,贾兴,赵斌,张凯丽,昊己铭
出自: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1月1日26(1):13-22
1.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084,中国,邮箱,shxwang@tsinghua.edu.cn
2.空气污染综合治理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中国
3.美国环境保护署,研究三角公园,美国
4.区域环境质量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北京100084,中国
摘要
了解国家空气污染控制的有效性对于改善中国未来空气质量控制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建模分析评估了近期在中国实施的主要国家控制政策的有效性。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控制政策(2006-2010)于2010年已经成功地比2005年的二氧化硫含量降低了14%。相应地,华东地区周围二氧化硫和硫酸盐浓度下降了13%-15%和8%-10%。“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的氮氧化物控制政策目标是在2010年将国家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10%。模拟结果表明,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会将华东地区环境中二氧化氮,硝酸,1小时最大臭氧浓度和总氮沉积量分别减少8%,3%-14%,2%和2%-4% 。发电厂新排放标准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二氧化氮,硝酸,1小时最大臭氧浓度和总氮沉积量减少2%-4%,1%-6%,0-2%和1% -2%。
关键词
空气污染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发电厂
引言
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国空气污染状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得多。随着经济、城市化、交通运输等等的飞速发展,这些在发达国家近一个世纪遇到的空气污染类型在中国近二十年爆发了。混合空气污染的特点是区域光化学烟雾和雾霾近年来在发展中的地区,如华北平原,长三角和珠江三角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为了防止空气的进一步恶化,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国家控制政策,以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自2005年起(王和昊,2012)。十一五中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2010)要求在2010年硫磺年排放减少量比2005年要高出10%。为实现这一目标,烟气脱硫(FGD)已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 2005年,仅有15%的发电厂装有烟气脱硫机,但到2010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81%。因此,国家二氧化硫排放趋势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增长后,已经下降了。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减少已通过地面监测器和卫星监测仪器观察到。
中国对于氮氧化物(NOx)控制的迫切需求最近的研究已经得到解决。
在“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中,在全国范围内对NOx排放进行控制
以及对二氧化硫和初级粒子进行控制。中国环境保护部(MEP)制定了2015年国家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降低10%的目标。正在采取涉及所有新建和最现有的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和车辆的全国性控制措施。
另外,2011年7月29日,环保部发布了新的“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进一步加强了NOx的控制和保证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目标
中国区域空气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对于大都市地区,地区内的城市相互影响。 为了更好地改善大都市地区的空气质量,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发布了“共同防治空气污染”行动,首先将在京津冀三个重点地区实施 ,例如“十二五”期间的长三角和珠三角。 该计划旨在建立联合防控体系,确保三个重点地区各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等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有效提高区域空气质量。
目前中国处于空气质量管理最关键的阶段。对当前和未来政策效能的评估不仅对我们对现行国家控制政策的作用的理解对未来政策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延续我们以前的研究,本文采用模型3 ——社区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来分析实施的国家空气污染控制政策的有效性。除了基线之外,还模拟了不同排放量的几种假设场景。 从敏感性分析来看,“十一五”二氧化硫排放量对“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估。区域联合控制行动的必要性也得到了解决
1方法论
1.1排放清单
遵循与Wang等人相同的方法 ,2005年和2015年的排放清单从2005年的先前排放清单中更新对活动的变化和实施控制措施。 使用Xing等人开发的方法计算活性增长。用于排放预测的关键参数在表1中给出。表2给出了每种情景的描述细节。
表1: 2015年活动预测中使用的主要参数 |
|||
项目 |
2005 |
2010 |
2015 |
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价格,十亿元) |
18322 |
31097 |
45692 |
人口(times;106) |
1306 |
1340 |
1390 |
发电量(TWh) |
2500 |
4207 |
5579 |
粗钢产量(Mt) |
353 |
627 |
675 |
水泥产量(Mt) |
1069 |
1880 |
1940 |
城市住宅楼 |
19.2 |
23.0 |
26.0 |
人均面积(m2) 农村住宅楼 人均面积(m2) |
29.7 |
34.1 |
36.5 |
表2排放情景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 |
|||||
年份 |
名称 |
发电厂(PP) |
工业锅炉(IN) |
交通 |
住宅 |
2005 |
2005基线 |
2005基线 |
2005基线 |
2005基线 |
|
2010 |
正常业务(BAU) |
2005基线 |
2005基线 |
2005基线 |
2005基线 |
基线(BAS) |
FGD系统安装在所有新的火力发电厂; 关闭能源效率低的小型工厂 |
工业中使用的清洁燃烧技术; 综合处理废气 |
与BAU一样 |
住宅用清洁燃料; 集中城市供热 |
|
2015 |
按惯例(BAL) |
2010年基线 |
2010年基线 |
2010年基线 |
2010年基线 |
“十二五”规划 |
所有燃煤发电厂都使用LNB; 烟气脱硝技术安装在200MW以上的工厂中 |
LNB应用于新建工业锅炉,包括烧结矿和具有预分解技术的水泥厂 |
应用新车标准 |
居住区用于节能和清洁燃料; 集中城市供热 |
|
发电厂新排放标准(POR ) |
发电厂实施新的排放标准 |
与“十二五”相同 |
与“十二五”相同 |
与“十二五”相同 |
与“十二五”相同 |
2005年的参考情景(REF)代表了2005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和氮氧化物排放.2010年营业情况(BAU)假设没有控制“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量。 2010年基准情景(BAS)在“十一五”期间考察了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政策,如表2所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mu;m的颗粒(PM10)和非甲烷的国家人为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NMVOC)估计分别为24.6 Tg,24.9 Tg,11.7 Tg和20.2 Tg。与2005年相比,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和PM10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4%和39%。然而,NOx和NMVOC的排放量分别增加了34%和21%。为了评估“十一五”期间国家二氧化硫控制政策的有效性,设计了两个假设排放情景。 BAU和BAS方案的差异表示“十一五”控制下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绝对减少量。 REF和BAS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与“十五”计划相比2005年相对变化。
为了评估“十二五”期间国家NOx控制政策的有效性,设计了三个假设排放情景。 在2015年BAU中,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十二五”控制,NOx排放量将继续增长。 对于其他两个受控场景,在2015年度,我们假设了NOx控制
“十二五”规划 在2015年发电厂现场新标准(POW)中,我们假设了新的发电厂排放标准,以进一步降低NOx排放。
因此,“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表示“十二五”排放量的绝对减排量,“战俘”和“五一”指的是电厂更严格的排放标准的有效性。 本研究仅关注SO2和NOx的控制。其他物种的排放量与2010年BAS保持一致。在不同的场景和省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的比较图表1和表3中给出。
表3各情景下的省排放量
项目 |
SO2 |
NOx |
PM10 |
NMVOC |
||||||
安徽 |
640 |
786 |
578 |
763 |
943 |
1039 |
784 |
698 |
502 |
872 |
北京 |
213 |
263 |
202 |
316 |
460 |
414 |
348 |
340 |
112 |
362 |
重庆 |
689 |
871 |
715 |
259 |
377 |
400 |
334 |
316 |
209 |
341 |
福建 |
437 |
540 |
404 |
384 |
720 |
860 |
675 |
608 |
284 |
476 |
甘肃 |
324 |
394 |
270 |
318 |
425 |
475 |
356 |
312 |
182 |
225 |
广东省 |
1107 |
1344 |
912lt;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7255],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我国省级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绿地,公共卫生和环境正义:使城市变得“足够绿色”的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区位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扬州市乡村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亚洲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1]外文翻译资料
- 从1661年到1996年中国耕地覆盖的空间显性重建外文翻译资料
- 江苏省十三市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1960-2013年观测数据的中国夏季极端高温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外文翻译资料
- 亚太地区资源利用与资源效率外文翻译资料
- 转型视角下1970-2008年中日韩三国的物质流与资源产出率分析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