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状况和框架外文翻译资料

 2022-06-26 23:14:33

The situation and the framework of the carbon trading market in China

2.1. The development course

China#39;s carbon trading development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In the first phase, China was given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DM and gradually became the lar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in CDM project. In the second phase, China started to develop carbon trading system. In 2008, China#39;s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put forward to the work of building carbon trading pilot for the first time [34]. In 2009, a target to contro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was announced o?cially by Chinese govern-ment that, by year 2020,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per unit GDP will drop by 40–45% compared with 2005 [35]. In October 2010, China#39;s State Council proposed to establish and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emissions trading [36]. In November 2011,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pproved the plan of carrying out the pilot work of carbon trading in Beijing, Tianjin, Shanghai, Chongqing, Hubei, Guangdong, Shenzhen and other municipalities. On June 18, 2013, the first carbon trading pilot of China was launched in Shenzhen [37,38]. In August 2013, the state council confirmed the work of building carbon trading pilot as a way to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ing mechanism [39]. By the end of the July 2014, all these seven major carbon trading pilot have started operating and the unified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will be put into e?ect in 2017 [5].

2.2. Carbon trading trial system

Building the unified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is a long-term proces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preparation, which means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 quota cap-and-trade system at the local level by the end of 2015.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improvement for operati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16 to 2020. The target of this stage is to accomplish the constr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 quota trading system at the national level, which requires to convert from the intensity target to the total amount control target. The third stage is the expanding stage, which covers the period from 2020 to 2030. The main objectives are to build the carbon trading system under the absolute amount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the institutional, regulatory and market operation will be mature. The fourth stage is the deepening stage with the target of building the trading system under the aim of absolute quantified emissions at national level. Besides, this system has the capacity of connecting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dominating the international carbon market. Till now, China#39;s carbon trading system is gradually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which realizes the development from the local trial market to national unified market and then to the global market.

At present, China#39;s carbon trading market is just in the experi-mental phase. Since 2011, some provinces and cit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carbon trading pilot and carry out the basic works in succession, for example, formulating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determining the target and scope of total amount control,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greenhouse gas measurement,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 (MRV), etc [15]. It can be formed in Fig. 1 as a complete basic framework of carbon trading pilot system.

In general, carbon trading pilot system is mainly divided into six modules, local government has define the total target and scope, quota 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 MRV system, implementation system, trading system and capacity building respectively by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trial carbon trading system is to prepa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ified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2.3. Carbon trading basic framework

China#39;s carbon trading market is a free market whose target is to achieve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duced by market mechan-isms. Fig. 2 displays the framework of carbon trading market and its main participation subjects are consisted of government, emission reduction enterprise or individu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ermediaries and carbon investors.

Government plays the key role in goal setting, legislative support, encouraging and guiding the transaction, standardizing and super-vising the market and participators behavior. Reduction enterprise or individuals are divided into the demander and supplier. The entities with insurancient allowances act as main demand-side to buy allowan-ces. The other covered entities act as main supply-side to sell allowances in the market. Suppliers can also participate in the carbon trading market in the form of carbon financial derivatives and carbon sink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carbon market directly by providing financing service; they can also supply other financial supports and innovative researches to join the market indirectly. The du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intermediary institutions in the carbon market are providing consulting services, providing the consulting certification for carbon suppliers, providing consulting for carbon sequestration investors, and o?ering verification testing for corporations and individuals whose carbon emissions is excessive.

isms. Fig. 2 displays the framework of carbon trading market and its main participation subjects are consisted of government, emission reduction enterprise or individu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ermediaries and carbon investors.

Government plays the key role in goal setting, legislative support, encouraging and guiding the transaction, standardizing and super-vising the market and participators behavior. Reduction enterprise or individuals are divided into the demander and supplier. The entities with insu?cient allowances act as main demand-side to buy allowan-ces. The other covered entities act as main supply-side to sell allowances in the market. Suppliers can

全文共6594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状况和框架

1.介绍

1.1发展历程

中国的碳交易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优先发展清洁发展机制,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国家。在第二阶段,中国开始发展碳交易体系。2008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次提出了建立碳交易试点的工作。2009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2010年10月,中国国务院提出建立和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201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3年6月18日,中国首个碳交易试点在深圳启动。2013年8月,国务院确认建设碳交易试点工作,推动营销机制发展。截至2014年7月底,这七大碳交易试点全部启动,统一碳排放交易体系将于2017年实施。

因此,完成当前碳市场建设,积累经验,以保证国家碳排放市场的完成,实现中国碳减排和能源结构优化目标,实现碳排放效率对于中国碳交易市场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我国的碳交易体系仍处于试验阶段,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参与率低,定价机制不完善,监督不力,奖惩难等。刘立伟等(2014)认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突出问题是市场细分,参与程度低,定价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市场交易量的扩大,价格形成和统一市场的发展[6]。周文波等(2011)分别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角度对中国碳交易市场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问题是碳排放交易价格不合理,政府监管缺陷和排放配额初始分配等[ 7]。黄平等(2014)比较了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指出中国新兴碳交易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激励机制,市场分割,缺公平性等一系列系统性问题[8]。此外,由于市场的不成熟性,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存在配额分配不准确,交易机制不完善,立法滞后等一系列制度性问题[9,10]。中国应尽快建立成熟的碳交易市场。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学者研究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效率,主要分为两个阶段:CERs OTC和试点碳交易。在对早期CER等的研究中,王灿等人(2005)利用全球碳排放交易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中国CDM的市场潜力[11]。洪娟等人 (2010)通过ADF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12]描述了CERs现货与CERs期货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CER与EUA之间的相关性。在对碳交易市场的研究中,王倩(2014)基于试点交易市场的数据,采用一系列方差比检验和ADF检验来研究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是否有效,结果表明部分试点交易市场取得了较弱的效率[13]。唐玲等人(2015)开发了一个多智能体模型来调查不同CET设计的影响,以期找到最适合中国的CET设计[14]。赵新刚等(2016)从价格,交易量,市场流动性和信息透明度等角度分析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市场效率,他们发现市场效率并不理想[15]。

1.2碳交易试验系统

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他的第一阶段是准备,即到2015年底完成地方一级碳排放限额交易制度的建设。第二阶段是2016年至2020年期间的运营改善。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完成国家层面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制度建设,要求从强度目标转换为总量控制目标。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完成国家层面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制度建设,要求从强度目标转换为总量控制目标。第三阶段是扩大阶段,涵盖从2020年到2030年的时期。主要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绝对数量的碳交易体系,机构,监管和市场运作成熟。

第四阶段是深化阶段,目标是在国家层面实现绝对量化排放的目标下建立交易体系。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与其他国家连接并支配国际碳市场的能力。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碳交易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实现了由本土试点市场向全国统一市场,再到全球市场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正处于实验阶段。自2011年以来,部分省市高度重视碳交易试点工作,并陆续开展基础工作,如制定当地法律法规,确定总量控制目标和范围,建立体系 温室气体测量,报告和验证(MRV)等。它可以形成图1作为一个完整的碳交易试点系统的基本框架。

一般而言,碳交易试点体系主要分为六个模块,地方政府分别按照规章制度明确总体目标和范围,配额分配和管理,MRV体系,实施体系,交易体系和能力建设。可以得出结论,试行碳交易体系是为建设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做准备。

1.3碳交易的基本框架

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是一个自由市场,其目标是通过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 图2显示了碳交易市场的框架,其主要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减排企业或个人,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碳投资者。政府在目标制定,立法支持,鼓励和引导交易,规范和监督市场和参与者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政府在目标制定,立法支持,鼓励和指导交易,规范和监督市场和参与者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减排企业或个人分为需求者和供应者。配额不足的企业作为购买配额的主要需求方。其他涵盖实体作为主要供应方在市场上出售配额。供应商还可以以碳金融衍生品和碳汇的形式参与碳交易市场。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融资服务直接参与碳市场; 他们也可以间接提供其他金融支持和创新研究来加入市场。碳市场中介机构的职责是提供咨询服务,为碳供应商提供咨询认证,为碳封存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并为碳排放过量的企业和个人提供验证测试。

2.中国碳交易市场效率分析

根据现代有效市场理论,碳市场的有效性指的是所有与碳排放相关的信息,可以用价格来反映。 Fama(1970)根据价格反映的信息将市场效率划分为三个层次。

1)弱形式效率。

在形式效率较弱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了过去历史的价格信息。这意味着投资者不能通过利用过去的信息赚取非正常的利润。

2)半强效率。

在半强效率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可以充分反映公共信息,这意味着投资者不能通过利用公共信息赚取非正常收益。

3)强大的形式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可以充分反映公司运营的所有信息,如历史信息,公共信息和内部未公开的信息。

有效市场理论基于三个假设,可以归纳为理性参与者,没有机会成本和没有信息成本。这些假设将用于本节分析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效率,并作出初步判断。

2.1理性参与者的分析

中国的碳交易市场目前处于试验阶段,以及七个试点单位都是独立个体,每个实验单位都有其独特的情况。每个试点单位在领导和责任分工上都有差异,这导致不同试点项目的同一类法律的发布时间和内容差异很大。例如,在处理超额排放量时,深圳按照非法碳排放的市场平均价格提供减排企业三次罚款; 2013年11月,上海企业违反排放限制,罚款3万至15万元;北京方面明确表示,根据2013年12月27日的市场平均价格,超配额排放单位将被罚款3-5倍。这些差异将使参与者难以形成合理的预期,导致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所有的碳交易试点单位都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交易系统还是交易模式都比较成熟,大部分企业和投资者对碳排放交易的理解仍处于培训阶段,导致投资不合理。同时,除了减排幅度较大的企业外,市场上存在个人投资者和投资机构。他们有确切的碳排放限制。另外,利润是他们参与交易的唯一目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投资行为是不合理的,所以不合理的投资机会导致市场稳定减少以及碳价波动。

2.2信息成本分析

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正处于实验阶段,没有统一的市场信息披露规定。因此,所有试点单位都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披露信息,使其在每个交易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上存在巨大差距。例如,广东,湖北等地公布了配额数量,配额比例,免费配额和缴费配额等信息,其他试点则公布相关信息。低透明度可能会导致市场的不信任,这使得一些企业进入市场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市场上的误解,他们可能会被驱逐。另外,一些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无法做出决策,这也是交易市场透明度低的结果。

信息不对称也体现在减排企业和决策者之间。在碳交易政策的转移过程中,由于各级利益的不一致性,减排企业在碳的实施过程中通常以自己的损失和利润作为交易政策的参考数据。政策的灵活解释导致信息不对称。例如,在配额分配阶段,决策者根据企业的预期减排量或投入产出来确定权重分配。但是,企业的治理成本和生产力属于私人信息。由于“逆向选择”的问题,企业隐性报告和虚假报告的行为会出现。对企业来说,生产效率低,排放量高,治理成本高,减排能力低,获得的配额较多。因此,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和价格将被扭曲,排放效应将会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拍卖系统中更为常见。企业无法根据未来市场的总排放量确定现有的配额价格。因此,对配额的初始价格作出准确的判断是很困难的。同时,碳交易过程往往涉及财政,金融,环保等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不能摆脱个人利益的概念。此外,在功能,资源,信息等方面无法实现有效沟通。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选择性过滤”的问题,也会造成信息成本。

2.3交易成本分析

在碳交易市场中,企业的交易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如图3所示。第一部分是入场门槛部分,包括程序的应用,服务系统的注册以及发生的其他入场成本;第二部分是运行成本,包括预测风险,交易对象追踪,执行交易和其他在报价交易完成时发生的行为,包括运行成本。

在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中,一些企业有入场成本,而大部分都有运营成本。这些额外成本的存在导致市场流动性和活力的下降。交易成本的存在使价格无法合理反映信息,从而影响市场的效率。总之,中国碳交易市场存在不合理的参与者,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信息的传递,并且使参与者无法完全获得与价格相关的信息,即历史信息,公共信息和内部未公开的信息。因此,中国的碳交易市场还没有达到强大的效率。

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成立于2013年,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每个市场的企业类别和系统设置都是不同的。同时,市场机制尚不稳定。一方面,碳交易市场的成熟度不能支持市场参与者获取全部公共信息,如社会实际减排,配额冗余,企业排放信息等;另一方面,缺乏碳核算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阻碍了市场参与者获取所有公共信息。因此,目前中国的碳交易市场还没有达到半强效率。不过,市场状况将逐渐满足。2014年和2015年,碳交易市场已经达到一定规模。随着交易量逐渐增加,市场交易活跃,市场流动性大大增强。相应的,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成熟,深圳碳交易市场的阶段性已经到了弱效的形式,市场价格趋于合理。

天津碳交易市场和上海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深圳相似。市场在2014年刚刚开始,但尚未达到弱 效率。而在2015年,随着市场的发展,天津和上海都形成了弱势效应。总的来说,每个试验市场的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提高。每个试验市场的运行测试结果都反映了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总体而言,ADF检验结果表明,检验统计量不能拒绝所有城市的零假设,而且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已经取得了较弱的效率。运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量的增加,市场流动性的增强以及机制的不断完善,碳交易市场逐渐由低效状态向弱效率转变。

3.数据

本文中的价格数据来自中国的碳排放量交易网站。我们之所以选择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的碳交易价格作为样本数据是因为这些城市的数据更为丰富,而这四个城市规模更大相应的交易量也更大。样本涵盖2013年6月18日至23日期间2015年9月。这分别产生了6276,412,628和813个观测值。观测总数为2479。

图4显示了这两个碳交易市场从2013年到2015年的价格。其中,深圳的碳交易市场碳价格最高,北京居第二位。天津的价格最低。图4还显示了所有市场的价格波动。深圳市场波动幅度最大,从2013年6月份开始,价格约为30元人民币。到2013年10月中旬快速增加到120元,然后大幅下调出现调整至接近80元的价位。其后价格呈现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说,深圳的碳交易价格不稳定,介乎30元至120元。该北京的样本数据显示碳交易不太规范。价格相对稳定,大约在50元人民币左右,格仅在2014年6月波动一次,上涨到80元人民币,很快就回落到50元,随后保持稳定。上海碳交易价格在10至50之间波动,总体来说,碳交易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天津碳交易市场稳定,价格约为30美元。2013年12月在20到50之间变化。总的来说,深圳的碳交易价格改变了剧烈的变化,其他三个城市价格相对稳定。

4.结论和政策影响

本文测试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效率。市场效率通常很重要。它与碳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相关。然而,在相对年轻的中国碳市场中,我们样本期间的交易量非常有限。正是这种频繁的交易对测试的统计推断具有负面影响。

对于2013年6月18日至2015年9月23日的样本期间,EMH通过ADF测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已经实现了弱的形式效率,而半强效率和强效的形式效率还没有达到。 测试的结果表明,当市场不成熟并处于新兴国家时,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是低效的,但是当市场相对成熟并达到一定规模时是有效的。这表明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弱势效应逐步实施,中国碳交易市场显示出恢复市场效率的迹象。

我们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政策。一是注重提高企业对碳交易的认可度和碳资产管理能力,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提高对碳交易政策的认识水平。二是完善碳交易信息披露制度,颁布碳交易会计准则,碳交易市场信息的公开性,透明性和规范性,使各个企业的信息具有可比性和可信性,便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社会监督。三是构建中期碳交易体系,根据各个时期碳市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形成差异化的市场机制。四是构建多层次碳金融市场体系,促进碳金融价格稳定增强企业积极性。最后,为了提高碳排放权的流动性,地方政府应将碳排放配额视为生产

全文共5584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0652],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