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2022-07-20 15:08:05

英语原文共 19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Pin Guo and Yue Shen

摘 要

背景: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速。本文通过将互联网金融的“降低管理成本”和“筹集资金成本”效应引入银行风险承担模型,从动态角度和多样角度,系统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的影响。

方法:利用互联网金融指数“文本挖掘”和2003年至2013年36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SYS-GMM检验。

结果:结果表明,首先,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是一个“U”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初步发展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但随后互联网金融将抬高资本成本,并加剧银行的风险。其次,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大型商业银行的反应缓慢,而中小型银行的反应相对较为敏感。

结论:结论表明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相关机理的复杂性以及功能过程。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风险,系统GMM估计

背 景

从十年前简单的模仿到现在的积极改革,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已经被证实为中国无法忽视的驱动力量。尤其是过去的两年,互联网金融出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无数虚拟企业和实体企业争先恐后想要拓展业务的蓝色海洋。2015年7月18日,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10个机构与部门联合发布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准则》(本文以后简称准则),准则指出,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入结合是大势所趋,对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造成深远的影响,但是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突发性等特点。作为一项新兴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的界限,推动了金融非居间化的进程,对商业银行产生了综合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关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两者的关系的讨论越来越重要。

文献表明,在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上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Shahrokhi (2008)认为,互联网金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或者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而是一种第三方融资模式。Zhiwu (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服务的延伸和优化以及是利用中国金融体系的缺陷而不是所谓的新型金融的监管套利。但是准则的披露结束了这场争论。它清楚地表明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进行资金存放、支付结算、投资以及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进行信息执行中介服务的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的整合关系饱受关注。从金融功能角度看,Syed and Nida (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引导两者的竞争与合作,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改革。从金融约束角度看,郭强、彭飞(2014)强调互联网金融是利率调控下的产物,它的高速发展可以促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提高金融成本,使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增加。Zhilai (2015)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营造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加速转移的氛围,引起资产业务与互联网金融支付竞争紊乱。除此之外,Yue and Pin (2015) 从技术溢出角度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作用于商业银行总的生产力因素。

另一个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溢出效应和风险管理角度上,Xiaoqiu (2015)指出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市场竞争、丰富了金融含义、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然而,由于缺少规章制度,出现了技术独立和信任的缺失的风险,因此,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定一系列合法合规的、协调的、有改革性的监管准则很有必要(Haier and Wuguang 2015)。

不可否认,以上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但是有关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讨论极少。考虑到这一点,本文首先采用理论分析来描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的影响机理,然后采用2003年至2013年中国36家商业银行的微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从动态的趋势图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有一个U性趋势的影响。换言之,起初,互联网金融有益于商业银行减少管理成本和风险,之后,它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资本成本和风险。从宏观角度看,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风险对互联网金融有不同的反应。与中小型商业银行相比,大型商业银行对此的反应更慢。

本文的成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微观的角度说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目前的文献更多聚焦于对商业银行的生意的影响和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发挥,缺乏互联网金融华瑞商业银行风险关系的探讨。本文中作者试图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包括互联网金融约束,作者证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动态的、各种不同的影响,透彻地研究互联网金融,提高有关商业银行风险的架构。

(2)从实验角度看,作者证实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反应。目前的研究更多的是通过银行业的取样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大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不同影响,并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特殊背景对此类实证结果进行了合理解释,为进一步深化 商业银行改革。

(3)从金融功能角度看,建立量化指标测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尽管一些中国学者已经挑选了特定数据代表互联网金融的范围,这些代替数据仅仅包含互联网的支付结算功能,而忽视了建立通道、资源配置和调控分析等其他功能。笔者试图以“文本挖掘”技术为基础,在财务功能思想的基础上弥补本文的不足,从而建立互联网金融指标,使我们能够客观衡量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

方 法

理论模型

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期,互联网企业将业务范围拓展至传统的金融业务领域;第二阶段是互联网支付的高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网络信贷和网络理财的出现阶段。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仍然处于初期,但是在中国金融管制的背景之下,它发展和扩展的速度之快超出预料,Mckinnon (1973) and Shaw (1973) 指出在国家经历经济转变过程中存在金融压制。Xun and Johansson (2013) 也认为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存在许多金融压制的现象——高门槛阻挡潜在的竞争者,很多利率调控降低了储蓄成本使得商业银行沉浸在“垄断红利”和“价格红利”之中,而没有任何改变技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动力。正因如此,新兴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和无界限限制给商业银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互联网向传统金融服务领域扩张期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商业银行改进技术水平,使服务更便捷,同时降低了管理成本。以网上银行为例,这个平台的建立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延长客户链,从而实现仪式化和强化管理效率和流程。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前景看,互联网金融将不止取代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更准确地说是取代银行的存款业务。以支付宝为例,凭借灵活的支付方式和循环资金分配,这种支付模式能够满足社会上大多数支付需求,减少了现金储蓄率,间接增加了商业银行贷款的资金成本。随着互联网信贷管理模式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将会加速价格竞争、推动利率市场化、并增加商业银行的资本成本。以余额宝为代表,尽管财产管理工具在规模上难以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但“鲶鱼效应”极大地改变本来有中国银行掌握的资本定价机制和资金的供求,打破了银行的存贷利差收入状况,有效驱动了价格市场化的进程。

总之,互联网金融从改进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管理成本到分配活期存款、强化价格竞争和增加资金成本两条路线影响了商业银行。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渠道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随着管理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增加,商业银行降低了风险的积极性降低(Hellmann et al。2000; Repullo 2004)。 而“竞争脆弱性理论”表明,激烈的竞争会导致银行特许经营价值下降,这将进一步鼓励他们承担更多风险(Allen and Gale,2000)。因此,得出初步结论——互联网金融“降低管理成本”的效果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但“筹集资金成本”的影响会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

与此同时,利润水平、市场竞争和风险的关系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资金规模、管理策略和监测需求。中国大型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在资产结构、目标客户和政策限制上等变化很快。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区分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的种类。在以上分析中,图一用来描述互联网金融是怎样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的。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从两方面来讨论两者的内在联系。

图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机理

为了论证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模型中使用了Kishan and Opiela (2000)的“互联网金融约束”和“商业银行异质性”假设。假设如下:

假设一:典型的商业银行从大众手中接收存款(D),形成了资本市场的权益资本(E),将这些资金分为存款准备金(R)和可贷资金(L)。资产和负债的公式可以简化为R L=D E。中央银行并不支付存款准备金利率,因此商业银行只有储备需求,即R = rho;D(0 lt; rho; lt; 1),rho;为存款准备金率。

假设二:借贷市场限制。直到2013年,中国的贷款基准利率自由。然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过去的十年,不到25%的账户的贷款利率由基准利率确定。结果是限制贷款基准利率并没有实际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拉高了借贷市场的贷款利率和贷款价格的平衡点。,其中,L1 gt; 0。与此同时,不同用户的L0不尽相同,大型银行比小型商业银行的更多。

假设三:存款市场约束。随着存款利率的长期控制,中国许多学者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认为真正的利益利率低于平衡利率,使用存款利率是有效的天花板。因此,市场均衡利率(r*)高于存款基准利率,较小的存款商业银行更具吸引力。即,其中D1 lt; 0。

假设4:资本市场约束。较高的均衡利率r*E的资本市场比股本资本回报率小,是资本较小的商业银行会提高。即,其中E1lt;0。

假设5:管理成本约束。 典型的商业银行需要支付管理费和服务费。 一般认为,存款和贷款越多,C的成本就越高。因此根据学者们的共同方式,我们建立了公式C = (omega;/2)D2 (nu;/2)L2(其中,omega; gt; 0,nu; gt; 0)来表示单位边际存贷款管理成本。

假设6:互联网金融约束。 互联网金融(IF)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银行单位边际管理成本omega;和v,即omega;=omega;(IF)和part;omega;(IF)/part;IFlt;0,v= nu;(IF)和part;nu;(IF)/part;IFlt;0;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增加筹资成本,纠正存款价格()的扭曲,即和(Nautz and Schmidt 2009; Nautz and Scheithauer 2011)。

因此,有代表性的商业目标的功能和约束条件银行被认为如下:

将上述约束条件(2)代入目标函数(1),则得到取决于L的利润pi;的F.O.C:

公式(3)左边表示商业银行贷款的边际收益,右边表示贷款的边际成本,包括资本成本和管理成本。根据公式(3),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将会增加,而管理成本也会下降。然后解决商业银行信贷供给量的最佳数量L *:

在公式中,Delta;1 = εEL1E1 minus; εLL1E1 minus; L0E1 E0L1 gt; 0, Delta;2 = 2L1(1 minus; rho;) gt; 0, Delta;3 = 2L1 minus;2E1 gt; 0, 和Delta;4 = L1E1 lt; 0。

根据公式(4),我们达到了互联网金融中介和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功能。

在公式中,Delta;5 = 2E1(1 minus; rho;) lt; 0 and Delta;6 = L1E1(1 minus; rho;) lt; 0。

首先,我们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如何通过“降低管理成本”和“筹集资金成本”渠道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我们现在通过v(IF)和f(IF)寻找RISK的一阶导数,并得出以下结果:

公式中,Delta;7 = 2L1 2 E1(1 minus; rho;) lt; 0。

公式(6)表明互联网金融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也就是说,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全新的技术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提高了收入水平,进而削弱了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

公式(7)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筹资成本”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换句话说,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市场价格机制合理化,弥合了存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均衡利率之间的差距,迫使商业银行提高其维持利润的承担风险水平。

公式(8)表明,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是由“降低管理成本”和“筹资成本”渠道共同决定的。回顾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知,在互联网向传统金融延伸的期间,“降低管理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增长,银行将减少风险。在互联网支付、网络信贷和互联网理财期间,因为银行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而承担更大的风险,“筹资成本”将成为当务之急。此时,出现了一个向下和向上的U曲线趋势,描述了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

其次,我们分析了不同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做出的异质性反应。不难发现,公式(

全文共7250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898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