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10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创新绩效:来自中国的证据
摘要:近年来,许多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OFDI)大幅增长。这些经济体的政府应该鼓励对外直接投资以促进国内创新吗?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EMNEs)的许多对外直接投资都是为了收购海外战略资产,但这些收购在国内是否带来了创新效益?本文的实证分析考虑了OFDI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以中国各省为研究对象,发现OFDI对国内创新的影响非常显著。此外,我们还确定了三个偶然因素:吸收能力、外国企业的存在和当地市场的竞争强度。在这三个偶然因素当中,当地市场的竞争强度缓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关键字: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创新;吸收能力;外国势力;竞争强度
1 介绍
关于外国直接投资(IFDI)对东道国经济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已经有很多报道。相比之下,很少有研究考虑到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本国经济创新绩效的影响,尤其是在新兴经济体(EMNEs)跨国企业投资的背景下。然而,自世纪之交以来,新兴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流量大幅上升,目前占全球FDI流量的三分之一以上(UNCTAD, 2014)。此外,有大量文献表明,这种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当大一部分是由战略资产寻求驱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理由假设,这种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对EMNEs所在地区的创新绩效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以中国为背景,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其他任何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来源国。近13500家中国企业在178个国家共投资了425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5万亿美元。此外,有大量证据表明,许多中国跨国公司积极寻求战略资产和海外技术。因此,中国为探索对外直接投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合适的背景。
本文借鉴了国际商业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重点研究了与中国OFDI相关的逆向知识转移,具体探讨了中国本土区域创新绩效如何受到OFDI的影响以及调节这种关系的因素。我们对现有文献的贡献有三种方式。第一,我们为EMNEs从OFDI衍生的潜在逆向知识转移提供了证据,强调了海外投资对国内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第二,我们试图了解国内吸收能力在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知识吸收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三,我们阐明了外来直接投资和外来直接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当地市场竞争强度对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反向技术转让的重要性。
论文组织如下。在第二部分,我们回顾了相关文献,并提出了七个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在第3节中,我们描述了数据集和回归模型规范,解释了估计方法,总结了依赖变量和解释变量是如何操作的,并给出了一些描述性统计。回归结果在第4节中给出并讨论。最后一部分总结了研究结果,概述了实际意义,并强调了局限性。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发展
有相当多的文献表明,创新绩效不仅在国家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州或省等次国家区域之间也存在差异。这是因为知识的产生和新技术的开发往往是空间聚集或集中的(Li, 2009),而知识和技术能力在地理上是有限的,这意味着知识溢出往往是局部的。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传播。此外,创新活动的不均衡分布在许多新兴经济体中尤其明显,比如中国。
创新活动地域性的根本原因是RIS理论的主题。Cooke、Uranga和Etxebarria(1998)将RIS定义为“企业和其他组织通过以嵌入性为特征的制度环境系统地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系统”。Iammarino(2005)补充说,RIS构成了“由不同部门的不同参与者和机构组成的本地化网络,他们的活动和互动在区域内外产生、吸收和传播新技术”。RIS理论在考察创新绩效的决定因素时尤其适用于那些覆盖巨大地理区域的国家,这些国家通常在经济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Fu, 2008;杨林,2012)。
现有的文献已经确定了区域创新绩效的几个驱动因素。例如,研发投入被认为是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投入(Griliches, 1990)。其他人也发现,区域情报(以知识工作者的角度衡量)是区域创新的一个强大的直接和间接驱动力(Sleuwaegen amp; Boiardi, 2014)。Cornett(2009)认为基于知识的区域发展政策的组织和功能方面是值得考虑的,因为它们有助于刺激当地工业部门的创新行为。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创新绩效显著提高。例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专利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07年,中国人均专利申请增长了近13倍(Li, 2012)。这一显著增长帮助中国成为全球第三大专利申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并超过韩国成为亚洲最大的专利申请国。胡和Jefferson(2009)认为研发强度是创新绩效提高的部分原因。他们还发现,外国直接投资、所有权改革和更强大的法律体系也促成了专利申请的激增。最近的研究不仅集中在解释中国国家专利行为活动的非常迅速的发展,而且还解释了日益增长的地区差异。例如,Li(2009)指出,中国各省市实施的区域补贴计划是促进区域专利行为活动增长的关键因素。尽管人们对中国的RIS越来越感兴趣,但很少有研究考虑过中国OFDI通过逆向知识转移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或OFDI如何与区域因素(如国内吸收能力、外来直接投资和本地竞争)相互作用。
2.1 国内经济的对外直接投资
IB文献中通常将对外直接投资分为自然资源寻求、市场寻求、效率寻求和战略资产寻求(Dunning amp; Lundan, 2008)。许多作者认为,战略资产寻求是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个重要动机。Child and Rodrigues(2005)和Mathews(2006)认为,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可能不是在利用现有的竞争优势,而是在努力解决自身的竞争劣势。此外,Rui amp; Yip(2008)认为,中国企业经常利用跨国收购来获取战略资产,以弥补其竞争劣势,同时利用自身独特的所有权优势。
事实上,有人提出,许多中国跨国公司在发达市场进行收购,主要是为了将无形战略资产汇回国内市场。换句话说,中国跨国公司并不打算直接在其他外国市场竞争。相反,它们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在其规模庞大但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上开发获得的无形战略资产(技术、品牌等)(Child amp; Rodrigues, 2005;罗东,2007;Ramamurti, 2012;叶睿,2008)。例如,Ramamurti(2012)注意到为了开拓国内市场而进行的海外收购的潜在重要性。也有大量的文献,虽然主要是关于发达经济体的跨国公司,证明了与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的反向知识转移效应(如Ambos, Ambos, amp; Schlegelmilch, 2006;杨,穆达姆比,迈耶,2008;Rabbiosi, 2011)。我们的第一个假设是: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
2.2 国内经济的吸收能力
吸收能力的概念是指企业或者经济体能够认识到外部信息的价值,吸收它,并将其应用于商业目的。这一概念不仅适用于公司,也适用于国家和区域经济。Borensztein等人(1998)认为,通过外国直接投资(IFDI)的技术溢出的发生率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同样,Fu(2008)认为,国内创新者并不能立即获得内嵌在投资中的隐性知识,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和研发经验,区域创新绩效不太可能从IFDI中受益。因此,更高的区域吸收能力可能与更好的创新绩效直接相关。
同样,我们认为,现有的研发专业知识(设施和人员)的存量和质量将影响知识从海外市场反向转移和溢出到国内经济的程度。因此,EMNEs不仅必须通过其直接投资活动获得有价值的战略资产,而且还必须随后能够调整和利用这些资产,使其本国经济受益。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为了充分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创新的好处,区域吸收能力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假设:区域吸收能力将对国内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区域吸收能力对OFDI与国内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2.3 国内经济中的外来直接投资
许多作者认为,外国公司的存在对东道国经济的创新绩效有积极的影响(Ben Hamida, 2014)。这些效果除了外国公司直接引进的任何创新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第一,本土企业可以通过模仿外国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来学习,例如逆向工程。第二,土著企业可能受益于劳动力市场的更替,即外国附属公司的熟练工人带着宝贵的知识迁移到当地企业。第三,可能存在一种“示范效应”,即在国外市场开发的产品和技术被本土企业观察到,并由它们自己的研发努力加以调整。第四,知识溢出可能是明显的横向从外国竞争对手在同一行业,或垂直通过上游或下游价值链链接从外国公司到当地供应商或分销商(Buckley,2006)。
因此,外国跨国公司的存在对本土企业起到了激励作用,这些本土企业被迫观察、学习和模仿外国竞争对手的优越能力,从而与它们的业绩相匹配(Duran amp; Ubeda, 2005)。例如,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采用的技术、质量标准和财务标准帮助中国企业学习了一些全球商业规则。因此,外国公司在任何地区的存在越高,就越有可能与创新绩效的提高直接相关。此外,这些影响也将使国内跨国公司能够充分利用它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资产。因此,我们假设: 区域经济中的外来直接投资越多,国内创新绩效越好;外来直接投资对OFDI与国内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2.4 国内经济的竞争
竞争与创新之间关系的本质并不明确,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EBRD, 2014)。一方面,更大的产品市场竞争可能会降低后续租金的可能性,从而抑制创新。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相信他们能够在随后使产品差异化和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创新后竞争使他们能够从研发工作中获利,他们可能会追求创新(Lee, 2009;波特,1980;姚,刘,布鲁顿,2007)。在中国的新兴经济背景下,我们预计后一种效应将占主导地位,更大的竞争将导致更多的创新。
关于竞争对对外直接投资与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我们认为负面影响将占主导地位。EMNEs活跃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时间进行研发(Breschi amp; Lissoni, 2001);因此,他们吸收和运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获得的知识的能力可能是有限的(Chen, Li, Shapiro, amp; Zhang, 2014;Chen amp; Tang, 2014)。此外,缺乏足够和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护知识产权,破坏了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开展研发活动的意愿,尤其是对那些面临高竞争压力的公司(罗东,2007;叶睿,2008)。如果EMNEs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运营,出于对知识产权流失的担忧,它们很可能更不愿意将收购的产品和技术转移回东道国,但如果国内竞争不激烈,它们会更愿意这么做。因此,我们假设:国内经济竞争水平越高,国内创新绩效越好。竞争水平会对OFDI与国内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负向调节作用。
5 结论
许多作者研究了外来直接投资对新兴经济体创新绩效的有益影响,包括一些与中国相关的研究。但外界对外国直接投资对国内创新绩效的潜在影响知之甚少,尤其是在新兴经济体的背景下。然而,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大幅增长,往往得到母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就像中国的情况一样。
本文的实证分析考虑了中国30个地区在8年时间(2003-2010)内OFDI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OFDI对国内创新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无论是统计上还是经济上)。此外,我们还确定了三个偶然因素:吸收能力、外来直接投资和当地市场的竞争强度。我们发现,外来直接投资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这一结果与最近的建议相呼应,呼吁更多地关注流入FDI对中国对外FDI的影响。此外,我们还报告了区域吸收能力在促进当地创新者从跨境投资中学习方面发挥的积极调节作用。这一发现支持了许多现有的研究,这些研究强调了吸收能力在利用外来直接投资中嵌入的知识方面的好处。最后,我们提供的实证证据表明,国内竞争强度对OFDI对区域创新绩效的逆向知识溢出具有负调节作用。这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即在评估OFDI与创新的关系时,制度背景非常重要。
关于实际影响,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第一,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在提供更多海外市场机会或确保获得关键生产投入的同时,还能给母国带来好处。第二,政策制定者在制定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时,应仔细考虑对创新的影响,而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的措施可能反过来促进地方的技术发展。然而,这一建议受到一个条件的影响,即母国现有的某些研发强度水平是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好处所必需需要考虑的一个基本因素。由于中国和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研发强度仍然远远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国家统计局,2012),要在中国建立健康的区域创新体系,需要增加和稳定的投资水平。第三,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和吸引更多的IFDI不仅可以直接带来更先进的知识,还可以促进利用与OFDI有关的反向知识流动。第四,决策者还必须考虑可能阻碍与对外直接投资有关的反向知识转让的竞争环境。我们必须认识到,过多的优惠政策也可能阻碍外来投资,从而抵消对创新的负面影响。
本文并非没有局限性,未来的工作可以很好地探讨以下问题。首先,我们使用了汇总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没有确定我们正在研究的跨境投资的海外目的地。但是,流向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很可能与流向其他新兴国家的反向知识转移水平更高有关。其次,我们不能将战略资产寻求OFDI与其他OFDI动机(如自然资源寻求)区分开来。未来的研究可能希望研究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东道国创新方面的作用,并研究不同的进入方式的影响。我们将专利作为区域创新的指标。未来的研究可能采用超越正式研发产出的问卷调查,以获取更多OFDI影响创新绩效的渠道的本质。最后,我们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本研究的目的是看看新兴市场国家是否可能以类似于发达经济体为新兴市场
全文共5789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3092]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