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standing actor perspectives regarding challenges for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R. J. den Haan, J. M. Fliervoet , M. C. van der Voorta, V. J. Cortes Arevalo and S. J. M. H. Hulscher
Abstract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increases technical as well as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complexity. In this multidisciplinary setting, actors, from their different backgrounds, frame both issues and solutions differently. To resolve conflicts,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 and to not ignore - the existence of contending social framing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is needed of how actors frame issues and solutions in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To gain this better understand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Dutch river basin management actors following Sensemaking methodology. Three challenges were identified where respondents framed both the issue and solution differently: (1) creating flexibility in a controlled river system; (2) sustaining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in the maintenance of floodplains; and (3) formulating future river basin management policies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Cultural Theory was subsequently used to analyse how respondents construct perspectives towards these challenges. The analysis showed how actors use different rationalities in constructing these perspectives. As an implication, it is important for actors to recognize and acknowledge these perspectives in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New tools, embedded in learning environments, are needed to facilitate exchanging and understanding actors perspectives.
Keywords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floodplain management;learning environment;the Netherlands
Introduction
Integrative management approaches are increasingly common in river basin management (Mitchell 1990, 2005, Watson 2004, Pahl-Wostl et al. 2008, Rijke et al. 2012, Fliervoet et al. 2013). Such approaches, commonly referenced to as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in general acknowledg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water - both quality and quantity - and other variables such as land use. Therefore,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requires a holistic or systems approach to address issues (Mitchell 1990, 2005, Watson 2004, Rijke et al. 2012). Two interpretations of a holistic or systems approach exist. First is the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which addresses a system at its largest scale - e.g. river basin 一 and includes all possible variabl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Second is the integrative interpretation, which takes a more focused approach by selecting the key variabl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hat determine the most variability in the system. As Watson (2004) explains, more recent forms of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use the integrative interpretation to avoid conceptual, analytical and managerial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The integrative interpretation is defined by Rijke et al. (2012, p. 371) as an approach that 'aligns multiple objectives in a river basin across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and temporal dimensions.
In The Netherlands,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is found in the Room fbr the River programme (RftR) and the Delta Programme (DP). In these programmes, flood risk management targets have been combined with objectives on, for example, nature restoration, recreation and agriculture (Rijke et al. 2012, van Herk et al. 2012, Klijn et al. 2013). Moreover, these programmes have shifted Dutch river basin management from protecting against water with dikes to accommodating water with spatial measures such as side-channels and dike relocations, placing more emphasis on spatial development (Wiering and Arts 2006, Wolsink 2006). Such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approaches are not limited to the Netherlands and can be observed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see Warner et al. 2013).
Consequently, integrative approaches introduce actors from non-water related disciplines to river basin management. As a result, decision-making in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has become much more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and complex (Pahl-Wostl 2006, Dewulf et al. 2015, Margerum and Robinson 2015).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a need fbr understanding how actors frame issues in such decision-making settings (Curtis et al. 2002, Gray 2004, Mostert et al. 2008). Following Goffrnan (1974), actors frame issues in order to organize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issue and to subsequently guide future action. If actors do not recognize and acknowledge other actors framing issues differently, it becomes difficult to reach a shared solution (Thompson 1997, Gray 2004, Mostert et al. 2008). The importance is therefore to recognize the existence of conflicting frames,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hese frames and develop responses that take all relevant frames into account.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obtain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issues and solutions in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are framed differently by involved actors and serves as a preparatory ste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erious game. Serious games are generally referenced to as games developed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entertainment (Michael and Chen 2006, Susi et al. 2007). The word serious reflects this other purpose 一 i.e. education, decision-making or developing public policy - not[Hierarchist bull;Pursues a structured world with strong gover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bull;Believes in strong structures where rules are followed and authorities obeyed
bull;Looks to establish stability in and controllability of the world
Egalitarian bull; Pursues a collective world wherein humans live in equality with each other and in harmony with nature
bull;Believes in strong communities with moral and ethical principles
bull;Looks to establish trust, cooperation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附录A 外文翻译
行为者视角下的流域综合管理挑战
摘要:综合流域管理增加了技术和管理和治理的复杂性。在这个多学科的背景下,不同背景的角色对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框架不同。要解决冲突,重要的是要承认和不忽视存在争执的社会框架。如何更好地理解流域综合治理中的行动者框架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采用流域管理的方法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三个挑战是确定的受访者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不同:(1)创造灵活的控制河流系统;(2)维持综合方法在维护洪泛平原;(3)制定未来的流域管理政策,以适应气候变化。综合流域管理理论随后被用来分析受访者如何构建对这些挑战的观点。分析表明,不同角色如何使用理论在构建这些观点。作为一个理论,重要的是,角色在综合流域管理决策中认识和承认这些观点。新的工具,嵌入在学习环境中,需要促进交换和理解角色的观点。
关键词:流域综合治理;滩涂管理;学习环境;荷兰
一、研究背景
综合管理方法在流域管理中越来越普遍(Mitchell 1990, 2005, Watson 2004, Rijke等. 2012)。这些方法,通常被称为综合流域管理,一般认识到水之间的相互关系-质量和数量-和其他变量,如土地利用。因此,综合流域管理需要一个整体的或系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存在一种整体或系统方法的两种解释。首先是综合解释,它解释了一个规模最大的系统。例如河流域包括所有可能的变量及其关系。第二个是综合解释,它通过选择关键变量及其关系来确定系统中的最大可变性,从而更加集中地进行解释。正如Watson(2004) 所解释的,最近的综合流域管理形式使用综合解释来避免综合解释所带来的概念、分析和管理方面的挑战。综合解释是由Rijke等人定义的。
作为一种方法,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和时间维度上对流域中的多个目标进行对准。在荷兰,综合流域管理是在“河流规划部署”(RFTR)和“三角洲计划”(DP)中找到。在这些方案中,洪水风险管理目标与自然恢复、娱乐和农业等目标相结合。此外, 这些方案已经转移荷兰流域管理从保护堤防水,以适应水 与空间措施,如SIE渠道和堤坝重新定位,更强调空间发展(Wiering and Arts 2006, Wolsink 2006)。这样的综合流 域管理方法不限于荷兰,可以在许多发达国家观察到(见 Warner等. 2013).
因此,综合方法将非水相关学科的参与者引入流域 管理。因此,流域综合管理的决策已经变得更加多学科、协作和复杂((Pahl-Wostl 2006, Dewulf 等. 2015, Margerum and Robinson 2015)。以前的研究表明,需要了解角色如何在这样的决策设置框架问题(Curtis等. 2002, Gray 2004, Mostert等. 2008). 遵循Goffrnan (1974), 角色们为了解决问题而组织自己的问题,并随后指导未 来的行动。如果角色不承认和承认其他角色框架问题不 同,很难达到一个共享的解决方案(Thompson 1997, Gray 2004, Mostert 等. 2008). 因此,重要的是认识到冲突帧的存在,发展对这些帧的理解,并开发将所有相关帧考虑在内的响应。
这篇论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整合流域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是如何被参与者牵涉到的,并作为一个严肃博弈发展的准备步骤。严肃博弈通常被称为博弈的目的除 了娱乐以外的发展(Michael and Chen 2006, Susi等. 2007). “严肃”这个词反映了另一个目的。即教育、决策或发展公共政策——而不是“博弈内容”或“如何进行”。为了了解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框架,本文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
- 流域管理者所感受到的当前复杂挑战是什么?
(2)通过这种流域管理者设想的解决策略是什么来解决这些问题;
(3)流域管理者对这些挑战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为了研究问题,半流域的采访是通过流域和洪泛平原管理者进行的。为了探索第一和第二个研究问题,应用了德文的意义生成方法。因此,访谈是建立在以用户为中心、建构主义的方法的基础上的,从关注者的角度着眼于两方面的挑战和提出的解决策略。为了探讨第三个研究问题,使用文化理论分析了受访者对这些挑战所表达的观点。
二、理论框架
(一)意义制造方法论。
Dervin的意义创造是一种研究个体角色如何建构意义的有效方法论,或是有效的框架——环境(Dervin 2003)。首先,它假定角色是他或她的世界中的专家,同时承认其他的专长可能是有用的。第二,它假定角色是他或她的世界中的 理论家,因此有关于事物如何连接和权力流动的预感、假 设和概括(德文1999)。作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 感觉制作集中于识别个人角色“真正”的想法、感觉、愿 望和梦想(Dervin 1998,第39页)。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Romanello (2003)执行了意义访谈,并要求自然和社会科学界对气候问题的具体讨论进行讨论。这种应用的意义在 于分析个体角色如何思考、感觉和质疑某些情况。意义制 造方法论在这项研究中同样应用,通知面试方法,三种不同的方式之一应用感觉马克作为一种方法 (Dervin 1999)。此外, 意识的使用被用来允许被告提出,构建和框架的挑战,以及解决策略,基于他或她自己的世界。
在访谈法中,意识的产生是通过对被调查者的世界付诸“经验的关注”而不是研究者的世界(Dervin 2003)来进行结构主义假设的。被调查者被视为面临一个因他或她无法达到预期结果而产生的鸿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弥补差距(Naumer 等. 2008, Dervin and Foreman-Wernet 2012)。有意义的观点包含了一个精心的设计,邀请受访者通过在过去和现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自己的联系来弥补差距;权力的关系和影响;正式信息或缺乏信息的价值(Dervin,1999,第746页)。
(二)荷兰流域综合治理理论
继1993和1995莱茵河和梅厄斯河附近的洪水事件之后,河流规划部署(RFTR)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双重目标的新的国家政策。
通过空间措施增加洪水安全性,通过将多个目标纳入其他河流功能来改善河流区域的空间质量(Rijke等. 2012, van Herk等. 2012, Klijn et al. 2013). 因此,来自空间规划、生态和商业等学科的角色被引入Dutch流域管理,增加了其复杂性((Wiering and Arts 2006, Wolsink 2006, van Herk等. 2012). 通过河流规划部署的综合方法, 许多洪泛区已经发展成为自然或文化景观区。因此,荷兰的河流和洪泛平原已经从以前的农业单一功能转变为多功能河流景观。39个项目已经在RFTR PrimeGracm下执行,其中大部分都是在编写时完成或几乎完成的。因此,RFTR项目转变为各自的维护阶段。
另一方面,三角洲计划(DP)正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荷兰水管理的中长期战略 (2050-2100 展望)。在其河流成分的背景下,三角洲计划是使用RFTR作为一个例子,合作和整合战略。与河流规划部署相似,三角洲计划试图将洪水安全性与空间质量相结合。
然而,对于三角洲计划空间质量本身并不是次要的目标,因此不完全由政府资助。相反,它试图将洪水安全措施与其他参与者的空间发展相结合。即省级政府、市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愿意看到并做出贡献。河流规划部署和三角洲计划的河流组分的第二个主要区别是,R河流规划部署只考虑空间河流的措施,三角洲计划 结合了堤防加固的空间措施。在编写时,第一批短期项目正在以堤防加固为主,长期战略处于计划制定阶段。
(三)访谈方法论
为了回答研究问题,采用半结构化协议对不同流域管理者进行访谈。采用意义访谈法,使被调查者专注于自我认同的挑战情境,建构自己的观点。为了深入分析这些观点, 文化理论被用来分析这些观点并产生观点。访谈分为四个阶段:
(1)在流域管理中,对受访者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对洪水安全管理、自然管理和滩涂管理的看法以及当前趋势进行了调查。
(2)与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有关的情境问题——由被调查者自己确定——比如他们的目标、他们所从事的其他角色和他们所采取的行动。
(3)具体的问题涉及到确定的挑战性的情况,如他们有什么或有什么斗争,他们关心什么,他们希望看到什么样的问题。
(4)设想与确定的挑战性策略有关的问题,如什么是他们的首选结果,什么将帮助他们实现它,如果他们给了魔术棒他们会做什么。
三、研究步骤
(一)受访者选择
邀请受邀参加从Fliervoet和Van (2017) 在不同的流域和滩涂管理组织为起点。其次,根据他们的标准邀请受访者:(1)有五年以上的河道、洪水管理工作经验;(2)有一定的决策能力。第一个标准确保了受访者有足够的经验与RFTR政策及其综合方法。第二个标准确保受访者参与决策无论是在各自的组织内和组织之间。
总共有15个访谈,每一个案件由一个采访者;本文的第一作者。表1提供了受访者的概述,他们所代表的不同组织,以及他们的功能的分类。一次采访是同一个自然发展组织的两位代表进行的访谈。访谈是在受访者的办公室进行的。十三名被调查者为男性,三名女性,这是该领域性别划分的代表。面试在2016年7月15 日和2016年11月18日之间进行,持续47到124分钟,平均每面试80分钟。并记录下来转录和编码。
(二)数据分析
访谈分两步进行分析。第一步是遵循Mealm和Hubman(1994)的演绎编码。第一作者充当第一编码器,第二作者充当第二编码器。第一个编码器在迭代中开发了一个编码方案,这导致12个主题和66个主题低于这些主题。该方案随后被第一和第二编码器用于对访谈进行编码。然后, 建立备忘录,对主题和类别中的信息进行结构分析,类别之间的结构联系,以及被调查者的答案和意见的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当前流域管理面临的挑战,并对回答者设想的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回答了第一个和第二个研究问题。为了回答这第三个研究问题,受访者采取行动。文化理论(CT)随后被用来了解受访 者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情况的基础上,受访者的意见,信仰的表达,以及提出的解决策略反映了文化理论的合理性。正如(Hartmann 2011,第41页)所解释的那样,同一个回答者可以在一个情境中按照哲学的合理性进行行动,但 在另一个情境中遵循个体理性。因此,分析并没有将一 个或多个合理性指派给被告,而是分析他们在这些情况下的行为。在前面的研究结果中,被调查者的这些观点 被认为是广义观点。因此,这些不一定反映文化理论的固有的合理性;观点可以是非定型的,并反映多个合理性。这一方法被认为是对所识别的挑战的现实分析,而实际上, 个人和组织都不遵循文化理论的刻板印象,而是对多重理性的低信仰。假设在个人层面上的基本信念和 价值在组织层面同样被发现。这些信念和立场的概述可以在附录中找到。该概述被用作在第一分析步骤中与每个识别的挑战相关的备忘录的编码方案,以构造被调查者的观点。
(三)结果:确定的挑战和分歧的观点
在访谈分析中确定了三个挑战:(1)在受控制的河流系统中创造灵活性的挑战;(2)维持泛洪平原的综合方法的挑战;(3)未来流域管理政策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下面,提出每个挑战,结合受访者的解决策略以及广义观点。
四、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控制河流系统创造柔性的挑战
荷兰河被认为是一个受控制的系统,河流被运河化,腹地被洪泛平原和堤防免于极端的河流排放。在河流规划部署(RFTR)中,主要目的是创造水作为洪水安全策略的空间, 而发展空间质量的次要目标通过应用空间措施以及关注自 然恢复而更加重视河流的洪泛平原。在这里,受访者展示 了如何看待洪泛区和特别是自然恢复区的洪泛区的不同观 点。随着多个受访者解释,这些新创造的自然领域的主要 思想是让自然动力学在一定程度上运行它们的过程。但是, 受访者如何管理这些地区在另一个控制的河流系统。
表1采访受访者及其组织
(备注:在本表所列的其他组织中,保存了与流域管理有关的前期职能。)
1、控制视角
在控制的角度,特别是水管理者重视在自然区域内允许的自然动力学的范围上创造清晰的边界。这些受访者解释了如何允许自然动力学将导致植被生长和洪泛平原的水力阻力增加,限制了它们的排放能力。因此,在控制洪水的平原上,必须注意保持植被的必要性。正如一位水经理解释的那样:“你不希望在错误的地方发生不必要的发展。”,“一方面,你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动力,另一方面限制洪水安全呢?”
作为一个管理解决方案,以保持洪泛平原植被控制,受访者解释说,公共工程局开发所谓的植被层。这一层是一个洪水安全管理工具,包括地图和规则,指定在洪泛区的哪个位置允许什么类型的植被。基本上,它建立了洪泛平原植被的标准,这可能是不超过的。正如一位水经理解释的那样:“植被层说,我们作为公共工程权威,如何允许植物进入洪泛区。”
在很大程度上,受访者在这一视角下表现出对管理洪泛平原的等级主义合理性,表现出对自然的部分控制、可控性作为所需的系统属性和将洪泛平原视为可控土地。植被层的发展是通过制度化作为风险处理方式和建立不可超越的阈值来保障系统的可控性,从而降低等级制度合理性的响应。
2、柔性透视
在控制角度的水管理者强调自然动力学的可控性的必要性时,自然人和一些政府管理者把重点放在允许洪泛平原的自然动力运行。在这里,受访者解释自然管理者如何接近洪水平原与水管理者根本不同:“洪水安全基础 本身是固定的现状和允许的变化。我们的管理重点是遵循自然过程的系统开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418148],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