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科技企业孵化的成长与演变外文翻译资料

 2022-10-08 10:17:09

英语原文共 15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中国高科技企业孵化的成长与演变

摘要:企业孵化器是一个创新的组织实体,起源于美国,旨在为新企业提供一个支持性环境。中国政府在八十年代末采用这一创新,作为解决创新市场失灵,赢得全球技术竞争的计划的一部分。这一创新在中国的成功传播和后续的革新已经导致了亚洲最成功的商业孵化运动之一,在企业孵化器的数量上仅次于美国。政府作为创新看门人指导孵化器的创造和运营,正是由于这样的重大影响,中国孵化器模式最初趋向于整体式;然而,本地的需求,例如需要吸引受过良好教育的海外华人学生回到家园,已经导致了这些广泛参数内的本地孵化方法,如第二代孵化方法所示。这一贡献追溯了中国企业孵化器两个阶段的增长和演变,考虑到了孵化器成功的决定因素,以及政府的作用和新风险创造的宏观环境。根据中国各地为了满足当地需求而发展的各种本土类型的孵化器来讨论相关孵化器的水平维度。本研究包括对中国孵化器运动的成功和面临的挑战的批判性评估,在研究结束时提出政策和管理影响。

关键词:企业孵化器,中国,金融服务,孵化器服务,孵化器管理,本土孵化模式,政府角色

  1. 介绍

企业孵化器是创业的坩埚,当早期企业的增长和相关的风险资本需要远远超过他们的能力来产生自我维持的现金流的时候,企业孵化器培养扶持企业度过“死亡谷”。作为企业发展工具的孵化器起源于五十年代后期的美国,并且随着国家种族的传播而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去赢得经济和技术竞争的比赛。创意的扩散在本质上是动态的,比如孵化器,在不同背景下,它的采用通常涉及某种形式的重塑,这种重塑被定义为创新在采用过程中被用户改变或修改的程度。此外,更高程度的重新提出,导致更快的采用率和更高水平的创新可持续性。因为中国旨在成为一个以创新为本的国家,它已经成功地采用和重塑了孵化工具并将其作为促进高科技企业家发展的手段,特别是通过政府的授权和支持。通过采用孵化器作为经济技术发展的手段,拥有500多家企业孵化器的中国引领着亚洲最成功的企业孵化工作之一,在企业孵化器的数量上仅次于美国。随着中国逐步过渡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孵化器试图通过连接人才,技术和资本,为政府制定的高科技领域创造新的投资环境。

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政府在创造和运营中的重大影响力,中国孵化器模式往往相对标准化或同构化,同时也趋向于模仿全球孵化模式的某些特征,这是因为孵化器概念是在对西方模式,特别是美国进行密切的研究之后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商业孵化的全球或一般模式是混合型,边界跨越组织形式,作为私人新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源的中间人或渠道,一般以公共和私人合作伙伴的“彩虹联盟”的支持为基础,以非营利性的身份运作。

公众,政府和大学对孵化的支持通常带有如图1所示的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技术转让和商业化的期望。对政府发起人的投资回报主要是增加税收收入,而大学赞助者通过技术转让或商业化获得投资回报,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附带的福利。世界各地的孵化器都隶属于大学/政府,或隶属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机构,将公共/私人资源投入孵化,以支持其生命周期最早和最脆弱阶段的新企业。

图1商业孵化的通用模式

大学

各级政府

政府提供赠款和

政府提供 贷款,孵化企业 大学提供

资金,企业 缴纳税款 技术;

孵化器缴纳 商业化

税款

企业孵化器提供

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

企业孵化器

孵化企业

孵化企业支付租金和费用

在中国孵化器增长的过去的十年中,当地的需求,如需要吸引受过良好教育的海外华人学生回国,或者从重组后的国有企业吸收过多的劳动力,导致了在这些广泛参数范围内创新的孵化方式。几个本地的孵化模式,如Repatriate Scholar Incubator,国有企业孵化器或国际商业孵化器,同时强调高科技的联系,是全球或通用孵化模式的变体,中国已经重新发明适应其孵化,因为它们倾向于更好地反映和响应当地的需求。提供的服务,其赞助模式和结构配置各不相同,因为它们对当地环境条件和该国独特的创业生态系统非常敏感。同样,中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也受到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和制度因素的影响。在孵化器层面,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有望发展,以适应当地的需要,导致以下假设:

假设1:在宏观层面上,中国的孵化器传播预计将是动态的,并对当地的环境背景做出反应,导致全球孵化模式的变化以适应当地的需求。

假设2:孵化器水平维度,如服务金融服务,管理结构,租户选择,孵化器资金/赞助,预计将随着孵化器创新重新发明以响应当地需求而发展成为其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

假设3:在微观层面上,随着创新在扩散过程中逐渐成熟,孵化器的人力资源功能预计会无论绩效如何,奖励均等或者以绩效为本,以绩效为导向的旧的管理体系分离。

这一贡献追溯了自上而下的政府授权的高科技重点企业孵化器运动在中国的增长和发展的两个主要阶段,在过去二十年中,其经济增长率呈现巨大增长。在上下文讨论了孵化器成功的决定因素,如强大和多样化的赞助商,适当的资金和优质的服务,以及政府的作用,为新企业创造的宏观环境,孵化器和孵化器的水平维度。使用从深度收集,结构化访谈,档案数据和现有文献收集的数据描述了中国一般模式和本土孵化模式。包括对中国孵化景观成长与演变的描述和分析,对中国孵化器运动取得的成功和挑战进行了重要评估。评估结果后的政策和管理影响在研究结束时提出。

孵化器作为创新型企业开发工具的扩散显示出不同国家背景下扩散模式的显著变化。例如,在中国的民主邻国印度,经济是一个混合的,自由的市场体系,政府在把创新带到国家方面的作用并不是一样的。因此,印度的孵化器主要通过基层,自下而上的努力,大学/私营企业家的举措来扩散,而不是中国的自上而下的扩散过程。在印度,孵化器扩散被雾化和分散; 因此,其组织形式在中国方面看起来很少甚至没有标准化。

  1. 方法

本研究借鉴了来自中国七个重点城市的12企业孵化器,进行深入的面对面交流,南至广州,深圳,北至沈阳,大连,西至西安,东至上海,天津。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分别在七个城市的各自一个孵化器和中国首都北京的五个孵化器中进行了访问。由于北京在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中的领先地位,其拥有比全国任何其他城市多的和多样化的孵化器。 12个企业孵化器的位置,类型和大小列在表1中。

选择半结构化访谈格式,因为这种模式提供了重点和系统的信息收集,同时允许受访者提供适合每种情况的丰富和相关的情境信息。对于访问的每个中国孵化器,负责公司事务的总裁,副总裁或总监/经理接受了访谈。此外,样本还包括孵化器协会理事,学术界和企业家的访问,因为多类访谈提供了中国孵化器现象的三角统一的观点。孵化器经理被选为重要的信息,因为他们最有能力概述孵化器的战略方向,资金来源,历史背景。在几个例子中,访问的参与者的企业孵化器被采访了收集与企业家观点相关的信息,其动机是促使他们寻求孵化器帮助他们发展新业务,提供孵化服务的价值以及他们对新创业和发展的财务/一般环境的看法。孵化器协会主任是中国各级政府政策信息以及孵化网络性质的有价值来源。访谈采用中文,数字记录,转录和翻译成英文,用于随后的内容分析和提取关键主题。

表1 企业孵化器采访

孵化器 位置 创始人 所有制结构 孵化数量 成立年份

1 清华大学 大学 非政府 100 1999

2 北京 国有企业 非政府 合伙制 20 1999

3 北京 市政府 政府 670 1994

4 北京 市政府 政府 20 1989

5 北京 大学、市政府 非政府 合伙制 82 1997

6 上海 市政府 政府 200 1998

7 深圳 政府、私人,大学 非政府 合伙制 80 2000

8 广州 市政府 政府 300 1991

9 沈阳 市政府 政府 165 1993/2000

10 大连 市政府 政府 320 1991/2000

11 天津 市政府 政府 138 1998

12 西安 市政府 政府 400 1996

3. 中国企业孵化器成长历史

1988年火炬计划由科技部(MOST)实施,其任务是加快国家技术开发,商业化和国际化。火炬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在政策,融资,信息网络和战略发展方面为高科技产业创造有利环境。由于这些努力,1987年,在政府的资助下,第一家企业孵化器在武汉成立。随着武汉第一孵化器成立,中国企业孵化器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火炬中心的财政支持。火炬中心的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中国政府在这些企业孵化器方面的投资已产生了全国534家孵化器。截至2006年,孵化器的孵化企业总数为39,491户(占中国所有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三分之一),总共有15,815家企业,其中50家是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申请的专利共计17,225件,其中10,926件已获得批准。 经济贡献包括总收入1.6万亿元(2350亿美元),创造就业总数71万。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的重要作用,比如是创造高科技企业的催化剂,弥合创新/知识创造与商业化之间的差距,发展企业家,实现土着创新和自给自足的目标,在中国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长期规划(MLP 2006-2020)中得到了重申。

正如北京附近的中关村一批高科技初创企业的出现所证明的,创建连接商业,学术和政府三螺纹的高科技园区或创新集群的动机是凝聚国内宜居地区高科技生产要素的战略意图,60多家顶尖的公共研究机构和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CAS),开始探索学术界和私营初创企业之间的合作研究机会。中国第一个科学园区和孵化器是沿着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或北卡罗来纳州的研究三角线进行了模仿。1986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又称863计划),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1988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园区北京中关村新技术与产业发展实验区成立,它经常被认为是中国的硅谷。1988年以后的十年,上海,北京等几个高科技园区成立。1997年在复旦大学等著名大学附近设立了孵化器,将大学,企业和政府的所有权多元化。下一阶段见证了基于区域性孵化器的发展,基于市政府,区域政府与地区企业在一个地区的合作关系。中国最新的孵化品牌是基于专门从事政府指定为未来经济支柱的战略产业之一的新孵化器。政府任务要求新一代孵化器在行业方面专业化,拥有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具有适应孵化器高科技专业化特色的能力,具有能够共享和交换资源的平台结构 与其他孵化器和大学。

  1. 中国新创业环境

在世界银行2010年营商环境新业务形成的容易性方面,中国排名第151位(183项),美国排名第八。在税收相关制度因素,聘用员工的便利性或者确保产权的法律制度方面,中国也处于较低水平,表明中国创业创业环境还有改善空间。过去,在中国,浅层资本市场难以从银行资金难以获得,并且天使/风险资本的匮乏增加到初创企业的不适应环境中。根据2009年“创业板报告”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该报告指出,中国发展的但充满活力的非正规资本市场,其中非正式投资占中国GDP的11.3%,而美国则为1.5%。然而,银行仍处于政府控制之下,因此风险资本不会被市场定价,资本市场为中国的新兴企业提供有限的退出选择。在美国,一家成功的新企业被一家大企业收购并不罕见,或者前者可以通过IPO进入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金。在中国,市场创造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型企业的收购在一个环境中相对较少。2009年创业板业绩报告显示,在风险投资的可用数量上,相比中国的86亿美元美国仍然领先277亿美元,这表明了中国新兴但又是初创的风险投资市场。

鉴于结构刚性,在政治上是专制和经济上集中的国家背景下如何培养技术创业的环境?中国政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实施“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等几个计划,促进本地科技创新,刺激经济,创造蓬勃发展、可持续的高科技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之前,新兴企业家和企业家面临着几乎不存在的金融市场,商业和研究基础设施不足以及商业/专业服务人才不足的恶劣环境。为提供更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中国建立了科技园区和企业孵化器(在中国被称为创新中心)。中国的科技园区和嵌入其中的孵化器是全国几个地区的密集型企业集团,企业孵化器作为集群的催化节点,旨在激发区域增长和创新。 这些集群是中国科技政策的衍生物,与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强调本土创新能力发展。

虽然企业层面的资源和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发展很重要,但集群理论强调了近期环境的重要性,丰富的资源和能力支持和加快了宏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36737],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