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In金属间催化剂上CO2加氢制甲醇:还原温度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2022-08-06 09:17:20

英语原文共 12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Cu-In金属间催化剂上CO2加氢制甲醇:还原温度的影响

摘要:

通过氢气控制还原CuO-In2O3制备了Cu-In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研究了还原温度对于催化剂性能和CO2加氢性能的影响。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有三个典型的还原步骤。特别是在350℃还原后,Cu11In9出现,且得到了Cu11In9-In2O3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CuIn-350)。结果表明,Cu11In9的形成调节了Cu的电子结构,也提高了H2的吸附强度。Cu11In9与In2O3之间存在界面,说明Cu11In9与In2O3的相互作用密切,也因此影响CO2的吸附强度。还发现H2吸附量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且CH3OH时空产率与CO2吸附量呈正相关。此外,Cu11In9-In2O3界面可以看作是催化位点,并提出了界面催化机理。由于具有中等的H2吸附性能、优异的CO2吸附性能、众多的Cu11In9-In2O3界面位点和良好的热稳定性,CuIn-350使CH3OH的时空产率较高,是CO2加氢制CH3OH的理想催化剂。

关键词:Cu-In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催化剂还原,二氧化碳加氢,甲醇合成,界面位置

1.前言

甲醇,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正在被开发为生产甲醛、乙烯、丙烯、二甲醚和醋酸等化学品的重要原料,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1,2]。甲醇是用天然气通过合成气路线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合成甲醇的唯一碳源最近引起了更多的关注[3–8],因为在利用氢气进行高效节能催化二氧化碳转化方面的显著进展,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和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致力于探索高效的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添加高效的助剂和载体、采用新的催化剂合成方法等方面,来提高铜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9–16]。在常用的Cu-Zn/Al体系中,Zn是一种为人熟知的优良助剂,而Al通常被视为是一种更优良的载体。然而,这些传统的铜基催化剂由于存在竞争的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和活性相的烧结,表现得甲醇选择性低,稳定性差[17]。因此,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目前,双金属催化剂在甲烷/乙醇/二甲醚的水蒸气重整、甲烷分解、CO/CO2加氢反应等许多化学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8–21]。Rogatis等人[22]报道Ni-Cu合金催化剂能够提高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中催化剂的稳定性。Kawi等人[23]发现Ni-Cu合金相对甲烷抑制的WGS反应具有活性,这可归因于Ni-Cu合金在高温WGS反应过程中增强了CO吸附并阻止了CO解离。Tan等人[24]合成了CeO2纳米管负载CuNi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制甲醇,结果表明,Ni和Cu之间的协同效应可以显著改善双金属Cu-Ni体系的分散性和还原性。除铜基双金属催化剂外,还报道了钯基双金属催化剂对CO2加氢制甲醇的催化活性。Williams等人[25]使用双金属Pd-Ga纳米粒子将CO2氢化为甲醇,所得Pd2-Ga基胶体与Cu/ZnO/Al2O3催化剂相比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Mierczynski等人[26]制备了用于甲醇合成的双金属Pd-Cu催化剂,而且双金属催化剂上甲醇的生成速率比单金属催化剂高2倍。Choi等人[27]观察到,Pd-Cu/CeO2催化剂提供了比Cu/CeO2更高的甲醇产率,因为Pd的加入提高了Cu的分散度和表面浓度,并且产生了更多还原Cu位和CeO2表面。Song等人[28]报道,SiO2负载的Pd-Cu合金为CO2活化和甲醇的生成产生了特殊的活性中心。除了实验研究外,还利用理论分析研究了Pd-Cu合金结构和反应机理对CO2/H2生成甲醇的影响[29]

In2O3是一种新的n型半导体材料,正用于做CO2加氢制甲醇的催化剂。Ye等人[30]通过理论计算发现,完美晶型的In2O3对CO2具有优异的吸附和活化性能。

此外,缺陷晶型In2O3表现出更突出的催化活性,CO2加氢反应遵循氧空位的循环生成和湮灭机制。Sun等人[31]认为,纯In2O3在330℃和4MPa下表现出较低的CH3OH选择性(39.7%)和CH3OH生成速率(3.69mmolbull;h-1bull;gcat-1)。为了进一步提高In2O3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一些研究人员对In2O3进行了改性[32,33]。Martin等人[32]报道了In2O3/ZrO2催化剂在300℃和5.0 MPa条件下使用表现出显著的CH3OH选择性和令人满意的1000小时稳定性。Rui等人[33]以肽为模板合成了一种高度分散的Pd/In2O3催化剂,在300℃和5 MPa下反应得到的CO2转化率大于20%,CH3OH选择性大于70%,CH3OH时空产率高达27.8 mmolbull;h-1bull;gcat-1。除这两种In2O3基催化剂外,Pd-In金属间化合物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和CO2加氢合成甲醇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Armbruuml;ster等人[34]在甲醇水蒸气重整用氢气逐步还原PdO/In2O3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Pd-ln金属间化合物,得到了极高的CO2选择性和优异的稳定性。Williams等人[35]观察到,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中含有Pd-ln的催化剂显示出甲醇合成活性的显著增加。

从成本和工业应用角度考虑,金属铜优于贵金属钯。Cu-ln金属间化合物以前已经被合成并用于电化学还原[36–38],它们也是CO2加氢制甲醇的潜在催化剂。本课题中,采用氢气控制还原CuOIn2O3的方法,合成了不同类型的金属间化合物Cu-In催化剂。研究了CuO-In2O3的还原行为,考察了催化剂的化学吸附性能与催化性能的相互关联。

此外,还提出了CO2加氢制甲醇的界面催化机理。

2.实验

2.1催化剂制备

所用化学试剂均为分析试剂(AR)级,购自中国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它们按原样使用,未经进一步纯化处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In2O3。在温度70℃,剧烈搅拌下,将Cu(NO32(0.25 mol/L)和In(NO33(0.5 mol/L)的混合水溶液以及Na2CO3(1.0 mol/L)的水溶液同时缓慢滴入烧杯中的50 mL蒸馏水中。沉淀pH保持在9.0左右。沉淀在室温下老化4h,然后过滤并用去离子水彻底清洗。在80℃的空气中干燥过夜后,沉淀物被研磨成细粉,并在500℃的空气中煅烧3小时。

2.2催化剂还原及催化试验

催化剂的还原及催化试验保持恒温高压,在内径为8mm的不锈钢管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将0.2 g煅烧过的催化剂(20–40目)与0.5 g惰性硅砂(20–40目)混合,然后装入反应器中。在催化剂床层底部附近插入热电偶以测量反应温度。

在CO2加氢之前,催化剂在50 mL/min的氢气流量下以10℃/min的速率加热,并在一定温度(250、300、350、400、450或500℃)下原位还原2 h。还原后的催化剂被命名为CuIn-T(CuIn-250、CuIn-300、CuIn-350、CuIn-400、CuIn-450或CuIn-500),其中T是使用的还原温度。

还原后,将催化剂床冷却至200℃,然后用混合反应气体(CO2:H2:N2=1:3:1,摩尔比)吹扫。提高反应总压并保持在3.0MPa,气体每小时空速(GHSV)保持在7500mlbull;gcat-1bull;h-1。反应温度依次控制在220、240、260和280℃。安装了一个可编程的热控制器来保持排出气体产品的稳定温度,以避免冷凝。采用在线气相色谱法(INESA,GC126,中国)对出口气体进行取样和分析,在线气相色谱法配有两个柱系统,分别连接FID(CH3OH,CH4)和TCD(N2,CO,CO2,CH4)。测定了CO2转化率(Xco2)、CH3OH选择性(SCH3OH)和CH3OH时空产率(STYCH3OH),计算如下:

式中,[CO2]in和[CO2]out是反应器入口和出口处的CO2量,[CH3OH]out是反应器出口处的CH3OH量,FCO2,反应器入口处的CO2摩尔流量,Wcat是使用的催化剂重量。

2.3. 催化剂表征

使用瓦里安720-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煅烧催化剂的化学成分。采用Rigaku-Ultima-IV型X射线衍射仪,在40KV和40mA条件下,用Cu-Ka辐照源(lambda;=0.15406nm)采集了煅烧、还原和使用后催化剂的粉末X射线衍射(XRD)图谱。晶相由粉末衍射标准联合委员会(JCPDS)鉴定。晶体的尺寸由Scherrer公式计算,Dhkl=klambda;/(beta;costheta;),其中Dhkl是晶体在垂直于平面[hkl]方向上的平均尺寸,k是舍尔常数,通常认为是0.89,lambda;是入射X射线波长,theta;是布拉格衍射角,beta;是衍射峰的半高峰宽。在岛津DTG-60AH仪器上结合安捷伦GC7890A-MSD5975C进行差热、热重和质谱(DTA/TG/MS)分析。煅烧后的样品以5℃/min的速度加热至200℃,然后再次冷却至室温,以解吸水分和挥发性化合物。然后在10 vol%的H2/He混合气氛(50 mL/min)中分析样品,从室温到600℃,加热速率为2℃/min。

DTA/TG/MS测量通过空白测量进行校正,以说明任何非样品效应。200千伏的加速电压下,在FEI-Talos F200S电子显微镜上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量色散X射线(EDX)图谱表征。试验前,将原位还原样品加入乙醇中超声分散0.5小时,然后滴一滴所得混合物使其沉积在涂有多孔碳膜的钼微栅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量由配备有Al-Kalpha;(hnu;=1486.6 eV)X射线激发源的Thermo Scientific ESCALAB 250Xi光谱仪进行。所有元素的结合能均以C的1s峰(284.8ev)为基准进行了标定。氢程序升温还原(H2-TPR)分析是用Quantachrome Autosorb-iQ-C化学吸附分析仪进行的。样品在室温下在氦气中吹扫0.5小时,然后在10 vol%的H<su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su


资料编号:[260951],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