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外文翻译资料

 2021-12-31 22:40:04

英语原文共 10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地下空间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趋势。结合中国地下空间利用的特点,如大规模,快速发展,高速地铁,总结了各种形式。提出了中国地下空间利用的五个问题,包括不协调的解决方案,不完整的管理体系,不完善的规则,不完整的规划和不明确的政策。还介绍了地下空间的四种使用趋势:

北京中央商务区(CBD)地下空间发展与上海世博会和南方商业区相关的综合规划,建设和管理;

以虹桥交通枢纽和北京南站为例,介绍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的城市地下综合体;

地下地铁,道路和物流系统的发展;

地下蓄水空间的科学利用和“海绵城市”的通风。在这项研究中,还给出了一些关于地下空间利用的制度观点。

关键词:地下空间综合管理地下交通系统、节水型城市

1.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现状

自“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确立以来,城市地下空间在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资源方面发挥了优势,并得到了迅速发展(钱,2006).中国地下空间的发展具有以下显着特征。

1.1. 规模大

在过去十年中建造的总建筑面积是过去46年的3倍多。已经开发了近1亿平方米 的面积,并在2011 - 2015年期间建造了2000多个大型地下综合体。在北京,2008年已开发了5000万平方米 的地下空间。截至2013年底,在上海已完成 34000 多个地下工程,总建筑面积为 6875万平方米(CMEA, 2014).

1.2. 发展迅速

预计到2020年,北京将开发9000万平方米 地下空间,年增量300万平方米(施,2006).沉阳地下建筑总面积将达到5000万平方米,计划在武汉主要城市建设 20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孙,2005),在宁波,城市地下建筑总面积将达到4000万平方米,整个城市将达到6000万平方米(沈,2011).

1.3. 地铁的快速施工

截至2014年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在22个城市运营,全长2933公里。北京已建成527公里的铁路运输网络,截至2014年底,在役地铁线路总长度已达548公里(凸轮,2015年).到2020年,北京和上海的网络总长度将分别超过1000公里和800公里。

1.4. 各种形式的地下空间开发

在许多城市,地下空间以各种形式发展:地下交通设施(地下人行道,地铁,地下道路和地下停车场),地下综合体(综合交通,市政,商业和娱乐设施)和地下市政设施(公共沟渠,垃圾处理系统,雨水储存系统)得到迅速发展。

2. 中国地下空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地下空间的运用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

2.1. 需要协调的解决方案

虽然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以及中国个体发展项目的水平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但其在提供城市问题综合解决方案方面的质量仍然不高(钱, 2007).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地下空间的综合规划,协调建设和规范使用。开发集中在浅层或中层深度的地下空间。大多数建成的地下空间是无连接和单功能的。地下和地上空间的发展不协调(王,2013).因此,尚未形成集成且高效的地下网络。地下空间使用管理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2.2. 管理系统未集成

城市地下空间的使用涉及多个行政部门。没有任命明确的管理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尚未建立适当的协调机制(郑, 2012).

2.3. 法规不完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尚未颁布任何有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规或法律。只有文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定”,建设部颁布的部门规定,缺乏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刘等人,2005).地下空间产权的概念和相关规定在现行法律中没有规定。地下空间最基本的民权尚未得到法律的确认(刘等人,2006).

2.4. 规划不完整

地下空间的规划不包括在大多数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可用的地下空间规划是具体的计划,地下和地面空间之间缺乏协调,未来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整体布局(李等,2005).地下空间开发标准的内容,深度和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则。

2.5. 政策尚不清楚

地下空间的采购方式,价格,物业登记和转让,抵押贷款和融资,租赁和销售,税收等相关政策不明确在中国定义(施,2005).目前,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以自己的方式管理地下空间。

3.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趋势

3.1. 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规划,建设和管理

3.1.1. 背景

国家当局近年发布的文件要求:

– “加强城市综合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城市地下空间有序开发利用,提高市政建设科学管理水平。”

– “地上和地下空间的综合设计和主要道路下方地下管线的综合规划”,“规划条件和许可内容应明确规定”。

– “建立综合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地下空间安全利用监督机制”。

3.1.2. 实例

3.1.2.1.北京(CBD)发展起来的最大地下空间

北京的中央商务区(CBD)分为18块土地。规划总土地面积约4.0公里2,其中核心区约30公顷。总面积和地下面积为410万平方米,地上面积约为270万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分为五层,分隔行人和车辆,并容纳地下交通系统,商业街,公共建筑,基础设施,储存空间和民防空间等。将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地下停车系统。邻近建设用地下方的地下停车场应尽可能连接。CBD核心区的地下室2是连接停车场的水平。利用城市道路下方的空间可以建造地下车辆分配环,以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正在建设一条通道,直接连接地铁10号线站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下商场,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中心工作人员的步行距离。地下室3-5设计用于停车场,机械室,热电线路,并提供10万平方米的民防和救灾空间。

3.1.2.2.上海世博会后地下空间的发展

上海世博园区地下空间开发采用综合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模式(图1),

图 1上海世博园区

这也是世博会网站开发的一部分。

在A区和B区的地下空间开发中实施了综合规划,设计和施工,正在讨论中的综合管理(习, 2014).为B区中国国有企业(SOEs)总部基地提供的地下空间约为450,000平方米。

B区不采用单体商业建筑发展模式,而是强调综合发展。十三家国有企业将共享一个基于天然气的分布式能源中心。同时,总部下方将建立巨大的地下空间,以实现商业建筑与地铁站之间的无缝连接,并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社区”。

对于绿谷项目,总地下建筑面积约为218,000平方米。地下开发深度为两层(当地三层)。主要功能包括停车场,设备室,商业仓库,民防,能源中心,辅助空间和为地下通道预留的入口。

绿谷项目的西侧通过中国美术馆的下沉广场与地铁8号线站和世博园下方的地下空间相连。公共地下空间分为三层停车场。

3.1.2.3. 宁波南部商业区土地开发与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与管理模式

中国宁波南部商业区首次采用“综合规划,个体建筑分体建设,共同基础统一发展”的开发建设模式。总体规划由政府决定,开发商完成个别建筑的设计方案。公共设施由市政投资公司建造并在商业区内共享。地下空间通过网络连接,以便全面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

在表面上,周围的道路形成一个运输环。在地面下方,主车道和坡道形成另一个运输环,通过隧道连接到建筑物的各个相邻地下室并形成另一个运输通道系统。通过利用更多的地下空间,可以分离行人和车辆,并且可以有效地缓解地面上的交通压力。

3.2. 城市地下综合体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

3.2.1. 背景

目前,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EMU(电动多单元)网络和高速铁路网络正在建设中。在其中心有一个大型交通枢纽的地下综合体正在迅速发展。

除了城市内的铁路运输外,铁路运输网络发展迅速,包括速度为200英里/小时的动车组网络和速度为300英里/小时的高速铁路网络。正在建设一个城际轨道交通网络,连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

城市公交车站,出租车站,停车场,长途汽车站和地铁站都安排在一栋建筑内,以缩短新建的动车组和高速铁路枢纽的换乘距离。连接多个交通工具以进行城市间转移和城际交通的综合交通枢纽可以为人们节省大量的旅行时间。

3.2.2. 具有交通枢纽的大型地下综合体的特征

3.2.2.1. 三维空间的立体建筑

必须采用以充分利用地下和地上空间,并在交通枢纽设计期间节省城市土地。

3.2.2.2.多种运输方式

交通枢纽的基本特征是它提供各种类型的车辆,以及各种交通方式,包括铁路,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等。

3.2.2.3.集成多种功能

交通枢纽是一个多功能建筑,包括交通,商业和服务功能。

大型交通枢纽的建设,提供了铁路与城市交通的便捷交通,实现了人流和物流的快速聚集和疏散,有效解决了城市的“两端交通问题”。它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和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3.2.3. 正在实践中的例子

3.2.3.1. 虹桥交通枢纽

虹桥是上海西部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的综合交通枢纽(图2).距市中心约13公里,面积26.34公里2。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提供四种交通工具,包括铁路,航空,磁悬浮列车和道路,用于连接或来自城外的交通。该枢纽还连接到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和私人汽车,用于城市内交通。 集线器中的乘客可以在各种运输模式之间轻松转移,并且可以实现外部和内部交通运输之间的无缝连接。

3.2.3.2. 北京南站

北京南站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499200平方米。该站由5层楼组成,包括地上2层和3层地下室(图3).一楼和二楼为候车大厅和入口,建筑面积为50,400平方米。候车大厅的面积为8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500名乘客。地下室1用于入口和出口,转运大厅和停车场。共有904个停车位,建筑面积为134,933平方米。乘客可以进入或离开底层或高架层的车站。高架层主要用于出租车和私家车,底层主要用于公共车辆和乘客入口。地下室2和地下室3是地铁4号线车站和地铁14号线车站分别为41,000平方米。

利用三维构造方法,在一个建筑物中包括各种运输工具。传输距离大大减小,最长传输距离小于200米。乘客可以在大楼内的各种交通工具之间转移。百分之五十的乘客可以以几乎“零转移距离”转移到地铁。

图 2上海虹桥和图 3北京西站

3.2.4大型地下交通枢纽对城市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2.4.1. 改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随着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可以实现地下综合体内的无缝连接和转移,各种综合体可以通过快速运输相连,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和地下快速道路。通过连接各种地下综合体,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城市交通,并且可以显着改善运输结构和综合运输系统。此外,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从而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3.2.4.2. 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大型综合体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行人,货物,金融和信息流动的流量很大,所有这些都可以为周边的各个行业提供机会。周边的交通,商业,旅游,通讯,物流,信息网络和房地产等行业将对城市的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一些综合体不再作为单一功能的交通枢纽,而是逐渐发展成为城市中的区域性多功能综合分中心。大型铁路枢纽逐渐成为周边甚至更大地区城市化的催化剂。通过将交通枢纽与中央商务区的商业开发相结合,客运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相互补充。第三产业与城市交通相结合,逐步形成以枢纽为核心的经济圈,形成城市分中心。它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3.3. 地铁,公路和物流系统,以应对交通拥堵和雾霾

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过高的PM2.5指标和重度雾霾已成为我国环境友好和谐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习近平主席提供了有关交通堵塞的重要指示“为了控制交通拥堵,需要暂时和永久的解决方案。”此外,李克强总理已宣布他在打击交通拥堵和污染方面的决心。

3.3.1. 地下快速道路系统

汽车尾气逐渐超过工业污染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雾霾和PM2.5过多。在对抗污染方面最重要的是地下轨道交通和物流系统的运输工具是电力驱动的,这消除了废气车辆污染。但是,处理正常道路车辆的污染是必要的,以取得进一步进展。

由于地上车辆的排气在排放后迅速扩散到空气中,因此无法控制和处理它。在地下运输系统中,可以在隧道系统内容纳和处理车辆废气(刘,2006).中国大都市地区已实施地下快速道路建设,对交通拥堵控制效果明显。在一个研究项目中,提出了一个在上海拥有26公里地下道路的井形路网,这是在2005 - 2006年进行的(图4) (余和郭,2006).

图 4

2013年,提出了额外的东西和南北线。东西线包括东西隧道和北十字隧道,北十字隧道的建设已经开始(图5) (周,2013).

图 5

南北线包括南北隧道和市中心西侧的南北隧道(图6).

图 6

规划中的上海北十字隧道将穿越市中心,全长19公里,其中地下8.7公里(图7).

图 7

在市中心建设跨河隧道:到2020年,计划在市中心的黄浦江共26个过境点(4座桥梁和22条隧道)和134条车道(图8).

图 8

到目前为止,市中心已建成约60公里的地下公路,其中40公里的跨江

全文共7042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730]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