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依赖和可持续性增长
原文作者 Yilmaz Akyuuml;z
摘要:本文探究自前十年起的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据估计,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尽管进口量高到40%至50%,但大约三分之一的中国经济增长由出口导向的,因为出口每年大约以25%的惊人速度增长。当消费和投资允许时,这个数字可以高达50%。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的主要原因是消费不足。这是因为占GDP比重的家庭储蓄不够高,家庭收入过低和公司收入过高。有人认为,中国不能再继续维持这么高的出口增长率,而需要通过扩大工资收入和中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加快推进公共支出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引导消费为主导的增长模式。
关键词:中国; 消费导向性增长; 出口依存度;贸易与增长
- 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到什么程度?
- 近期经验
上述研究的证据表明,中国出口产品具有较高的进口含量。平均而言,国内附加值由出口产生的不到总值的一半,其余的由外国增值提供,其中主要是进口零部件和其他中间投入。
然而,即使在附加值方面,中国的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即VAX/GDP之比)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大约到18-22%,其中有7-9个百分点包含由生产出口品部门产生的直接增值。这比针对经济规模所预估的值高出很多;它甚至比在美国、日本和巴西在传统上衡量的出口占GDP的比例更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自世纪初的出口以每年约25%的比率显著增长,是国内消费的三次和国内投资的两倍,这使得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出口占GDP的比例达到36%。
然而,即使在附加值方面,中国的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即VAX/ GDP之比)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在18-22%的订单,其中7-9个百分点,由直接的附加值生产出口品部门产生。这比将期望针对其尺寸的经济得多;它甚至比在美国,日本和巴西传统上衡量出口对GDP的比例更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自世纪初,其出口以每年约25%的比率显著增长,是国内消费的三倍,是国内投资的两倍,使得出口占GDP的比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达到36%(见表3和表4)。
表4使用由Koopman等人2008)给出的估计来计算VAX/GDP比和出口占GDP直接和间接的增值的比重内容。
表 3 中国实际GDP和及组成成分的增长率
年份 |
GDP |
消费 |
资本形成总额 |
出口 |
进口 |
2002 |
9.1 |
7.4 |
13.2 |
29.4 |
27.4 |
2003 |
10.0 |
6.6 |
17.2 |
26.8 |
24.9 |
2004 |
10.1 |
7.1 |
13.4 |
28.4 |
22.7 |
2005 |
10.4 |
7.3 |
9.0 |
24.3 |
11.4 |
2006 |
11.6 |
8.4 |
11.1 |
23.8 |
15.9 |
2007 |
14.2 |
10.8 |
14.2 |
20.0 |
14.2 |
2008 |
9.6 |
8.5 |
11.0 |
8.6 |
5.1 |
2009 |
9.1 |
8.5 |
19.8 |
-10.4 |
4.3 |
来源: World Bank, CQU (various issues).
表4 中国出口、进口和收入(%)
2002 |
2006 |
2007 |
|
XIGDP |
22.4 |
36.5 |
36.0 |
VAX/GDP |
12.1 |
18.5 |
18.3 |
Direct |
4.5 |
7.0 |
7.0 |
Indirect |
7.6 |
11.5 |
11.3 |
TBIGDP |
3.0 |
8.2 |
9.3 |
MIGDP |
20.3 |
29.8 |
28.3 |
M)M |
50.7 |
60.2 |
62.1 |
/GIM |
72.6 |
74.4 |
75.2 |
来源: IMF IFS, UN Comtrade and Koopman etal. (2008)
注解: X, exports;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VAX, exports measured in value-added; TB , trade balance;
M, imports; Mx, imports used for exports; /G, imports of intermediate goods.
2002年和2007年间VAX /GDP的增长主要反映了传统测量上的出口依存度的增加,而不是他们在国外增值含量上的下降。VAX / GOP比例大幅度超过贸易顺差占GDP的比率,因为不是所有的进口都用于生产出口品。进口总额的约60%和超过80%的中间产品的进口,直接或间接地用作出口,其余的作为国内消费和投资。
据估计,在中国的出口附加值要远小于表4中的数据,即Anderson(2007 a)所说的7.7%;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一半的VAX /GDP比值显示在表4中。然而Anderson(2007 )的这个估计不仅包括由生产出口品行业的 “相关的进口含量”,也包括扣除 “从其他部门的投入购买”。因此,它不包括国内间接出口增值的内容,正如前面所述,它确实大幅度超过了国内直接增值。事实上,它非常接近由投入产出表出估计出来的直接增值量占GDP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它低于贸易顺差占GOP的比例。因此,即使假定全部进口用于国内消费和投资,产生的增值仍然高于GDP的7.7%。
表5比较了在2004-2009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所做贡献的估计,这个估计是基于根据传统的等式2中的会计核算方式计算出的净出口值,和基于调整后的出口和对进口量的国内需求得的。对后者的估计取出口中的进口含量为50%左右。这是基于以上所讨论的,特别是对于最近几年的输入输出数据的各种估算。因此,在表5的最后一列中的数字应理解为出口对增长的最小贡献。即使这样,他们大幅度超过危机前几年基于净出口的估计。根据传统的估计,从2004年至2008年,平均来讲,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不超过15%,而当把出口和国内需求的进口内容都考虑在内时,出口的平均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因此,在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已经相当显著,尽管出口中包含非常高的进口量。
表5中的数字不包括对消费和出口收入的乘数效应。考虑到这一点,就必须估算进口中的消费含量(式5)。这是不能直接可以得到的,但在某些合理的假设下,它可以被估计为小于8%。 这意味着,在2004-2007年,超过60%的总进口量被直接或间接地作为出口,低于15%的总进口量被计入国内消费。即使进口量包含较低的出口量,令= 0.40,国内消费的进口力度不会高很多,接近于10%,而用于国内消费和投资合作的将勉强达到进口总数的50%。相比那些发达经济体,这些数字在中国是相当低的,特别是因为商品占消费品的比重较高,占服务产品的比例较低,以及商品比服务有更高的进口强度。他们认为,除去出口和出口导向型的投资,中国经济是相当接近进口的。
根据消费中的进口强度的这些值(公式5中的),调整后的进口乘数介于1.5和1.6,这意味着在危机爆发前大约50%的GDP的增长是由于出口,包括通过其影响消费。但是,我们有理由期待从出口部门的收入所得获得一个更低的乘数,而不是从一个整体的平均经济体出发。如上所述,约三分之二的出口部门增值累积到总收益中,而不到五分之一增值计入工资。工资在出口部门中所占的份额要低得多,而且利润所占份额比在整体经济中所占份额要高得多(参见图1)。由于工资消费倾向比从高利润中获得的消费倾向要显著,因为出口部门的利润大部分归入外国公司,这些部门的收入所得被期待产生比其余经济部门所获得收入的更少的消费倾向。获得了这些部门的收入可望产生消耗比赚取的其余收入比例较小经济。因此,乘数将较小。但是,即使如果一个人将要占用一半的平均消费比重,乘数仍然约为1.2,这意味着危机前大约40%的增长归功于出口。
表5. 国内需求和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年份 |
GDP(%) |
常规 |
进口调整后 |
||
国内需求 |
净出口 |
国内需求 |
出口 |
||
2004 |
10.1 |
9.6 |
0.5 |
63 |
3.8 |
2005 |
10.4 |
8.1 |
23 |
6.7 |
3.7 |
2006 |
11.6 |
9.8 |
1.8 |
7.5 |
4.1 |
2007 |
14.2 |
11.7 |
2.5 |
10.6 |
3.6 |
2008 |
9.6 |
8.8 |
0.8 |
8.0 |
1 .6 |
2009 |
9.1 |
1 2.R |
-3.7 |
11.0 |
1.9 |
来源: Conventional Accounting: for 200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23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8733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基于4P模型和品牌的路易威登中国营销策略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互联网 ”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四川达州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外文翻译资料
- 品牌年轻化策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后疫情时代咖啡企业新零售营销策略研究——以瑞幸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中国精品咖啡电商市场营销研究 ——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社交网络的跨境电商用户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索——以小红书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数据仓库的培训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外文翻译资料
- 支持在线学习环境和慕课中的自我调节学习:系统综述外文翻译资料
- 中日韩FTA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研究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