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10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
Yuhong Cao*, ***, Jianxin You*, **, Yongjiang Shi***, Wei Hu****
摘 要: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包括员工维度,政府维度,顾客维度,商业伙伴维度,生态效益维度和包含18个指标的子指标评估汽车制造商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可拓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模型,并引入了群体特征值法(GEM)。运用建立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模型,对实证分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评估的最终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不仅可以克服其他需要大量数据的方法的不足,而且可以明确CSR如何产生竞争力的机制和决定因素,在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关键词:社会责任,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扩展理论,创业板
- 介绍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综合竞争力有直接影响,因此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成为加快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提升国民经济的关键。在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方法方面,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例如,Yan(2004)结合汽车制造商的特点,将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分为四个层次指标,包括规模与盈利能力指标,技术要素指标,市场容量指标,组织管理能力与企业文化指标,由33个二级指标构成,闫亦用模糊综合法进行实证评估,根据结果,他指出,作为衡量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是市场效率,创新,管理和环境因素的综合结果。Yu(2004)分析了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现状,提出劳动力成本应该被视为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他还提出,培育和提升汽车制造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应该分几次方式如: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服务业等。Zhao和Neng(2006)采用八项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净资产回报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营业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净利润增长和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得出规模因素,盈利能力和发展因素,管理因素影响汽车企业竞争力的三个主要因素。Zhang和Zhu(2009)指出,汽车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达到了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了包括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个维度的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基于证据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Wang(2005)利用粗糙集理论进行分析筛选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在评估汽车制造企业当前的竞争力时,反映规模和效率的指标如销售收入和净资产是关键指标。另外,Cong(2008)分析了长三角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劣势,提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实施开放,竞争,重组和整体成本领先战略。Qiu(2008)认为提高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扁平化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方式。Fan(2009)认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现阶段提高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明智选择。Zhao和Chai(2006)从规模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两个方面分析了汽车制造企业的竞争力。Kang和Wang(2006)使用包括市场份额,利润率等七项指标来评估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国际竞争力。
由此可知,尽管学者在研究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将社会责任纳入竞争力的研究却很少。以往的竞争力评价因素选择主要涉及经济利益维度和技术创新水平,较少涉及企业应承担的客户利益,生态效益和其他社会责任维度。Porter和Kramer(2006)认为,企业应该将社会责任管理与公司战略相结合,从而创造企业与社会的共同价值,这是影响公司未来竞争力的重要因素。Visser(2010)还指出,当前的社会责任已进入一个新时代,社会责任管理将从专业转向多元化,即从负责的专家到公司的管理层,甚至融入公司的核心业务。由此可见,在选择竞争力评价方法时,学者通常采用基于证据理论或粗糙集理论或ANP的因子分析或综合评价模型,这些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其计算过程非常复杂,在实际应用中会造成很多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将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设计指标体系,建立AHP,GEM和扩展理论相结合的评估模型。这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不仅能够解决以往的困难,而且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的其余部分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根据社会责任理论,结合汽车制造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出绩效特点,提出了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五个维度;第三部分提出了AHP-GEM-Extension综合评估模型,该模型能够克服Saaty矩阵构造的不一致性;在第4节中,基于所提出的评估体系和模型,对实证分析进行了详细解释;在第5节中,最后一节,结论和一些管理含义是从研究中得出的。
2. 基于社会责任的设计竞争力评价指标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关于社会责任概念的争论从未停止过(Li and Xiao,2008; Drucker 1984)认为,社会责任要求管理者应该了解公司的政策和行为,考虑他们的商业活动对社会的影响,考虑某些行为能否促进公众利益,有利于社会基本信念和社会稳定,繁荣与和谐的进步。Koontz(1998)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意味着经理人应该认真考虑公司运动对社会的影响。麦克威廉斯和西格尔(McWilliams and Siegel,2001)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超越商业利益和法律要求之外的一些行为,所有这些行为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Chen和Mao(2006)认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应该把社会价值最大化作为社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目标,他们应该超越直接的利益,思考的不仅是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助于社会的发展。施瓦茨和卡罗尔(2008)也指出,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绩效和自身发展时,不仅致力于创造社会网络,而且应该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环境考虑和关注自身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以及地方经济增长等。如果从制度理论的逻辑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是一种制度安排,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整体行为,从而对价值创造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这个新的机构-公司安排会对现有制度体系产生影响,企业在社会责任和业务运作的长期相互融合过程中会发生组织变革(Yuan et al,2011)。随着中国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十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企业仍存在普遍的误解,即社会责任行为反对日常经营活动,属于超出企业责任范围的附加行为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削弱其竞争力。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企业产生心理冲突,履行社会责任,妨碍社会责任推动。有些公司甚至被迫在外部压力下做出反应,但他们的行为通常是口头和书面的限制,缺乏创造真正的社会价值。
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主要出口国。中国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将劳动力问题作为社会责任,并试图将其与贸易联系起来。通过购买力,这些国家要求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如改善加工厂(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力待遇,保护环境等。一些涉及绿色和平,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人的非政府组织权利,上诉重复,要求社会责任应与贸易挂钩。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统计,一些行业和全球行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甚至制定了自己的守则,这些守则已超过400项,其中包括中国最具影响力和最为熟悉的SA8000。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正在全面开展社会责任认证活动,尤其是汽车制造企业,因为他们在出口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与一般商业不同,汽车制造业的社会责任与汽车行业生态链的各个方面有关,它具有多层次性。首先,汽车制造企业要承担基本的社会责任,如产品质量和服务,盈利等。其次,虽然汽车能够创造财富,实现社会进步,提高公共生活质量,但它是一种消耗大量能源,物资和其他供应的特殊商品,因此它将成为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威胁生命,因此汽车制造企业也要承担其他深层次的社会责任,可以突出企业的形象,如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劳动权利,遵纪守法,维护公共关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社会责任形势不容乐观,劳动矛盾较为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社会信任危机严重,成为阻碍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战略与运营的整合不好。因此,本文将从社会责任与汽车制造竞争力战略整合的角度构建社会责任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加强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优势,促进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多学者研究了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Liu and Song,2010)。然而,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并不多,大多数围绕着不同利益相关者(毕南,2012)或不同社会责任问题(贺和卢,2008)讨论绩效社会责任会产生的相关文献很少积极影响竞争优势,其中更具代表性的观点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以满足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从而提高企业声誉,从而为企业的竞争力做出贡献(Bi and Feng,2011);如果企业的社会责任能够融入其核心战略,它可以带来竞争优势和社会优势(Michael和Klame,2006)。不幸的是,这些研究未能从企业竞争力创造过程的角度审视社会责任带来的深刻变化。就竞争力创造的本质而言,社会责任的竞争力整合可以看作是商业模式创新(Visser,2010)。这种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整合社会责任实现的:通过整合核心价值观来促进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使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的价值主张;整合汽车制造业务的全过程,实现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价值整合;最终改变企业原有的行为方式,建立符合社会期望的新企业行为,将其作为企业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最具实力和竞争优势的企业。因此,基于社会责任的竞争力建设的实质是两种制度的融合,制度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化是整个整合过程的最终目标(Maon等,2009)。为了成功地将社会责任的概念和要求制度化为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制度,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竞争力,我们需要分解竞争力战略,将社会责任融入一系列有竞争力的绩效管理指标。
在企业竞争力测度方面,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并提出了许多评价指标体系(Fan,1997; Yang and Zhang,1999; Zhang,1999; Wang,2002; Jin,2005)。其中,最具影响力,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是Jin(2003)提出并在中国工业经济发表的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整合社会责任的竞争力指标,因此,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主要从社会责任角度进行假设。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责任(Clarkson,1995; Freeman,1984; Frederick,1994),本文将采用由加拿大经济学家克拉克森(Clarkson,1995)提出的RAOD模型作为基础,结合中国的现实,将汽车制造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五个方面: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对客户的社会责任,对商业伙伴的社会责任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在设定指标时,我们也将这五个维度作为划分指数维度的基础。(1)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维度。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基本上维护了他们的社会声誉和形象;这将有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拥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是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员工的企业责任主要体现在对员工的报酬上,其中包括员工培训所花费的报酬和支出。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收入增长(Friedman,1970; Archie,1994; Clarkson,1995; Abagail,2001; Garriga,2004),雇员的利润水平(Harrison,1999; Garriga,2004) Kelvin和Jarrett,2002; Jocelyn,2003)来描述。(2)对政府的社会责任维度。企业是政府政策法规的执行者和建设者,合法的商业和税法是企业对政府最基本的责任。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政府有利政府的批准,并获得更多的政策倾向,例如在土地管理,税收,贷款等方面,所有这些优惠政策都有利于企业经营。在本文中,我们将利用税收占收入比例的增长(Luetkenhorst,2004; Lois,2005),规模竞争力(McGuire,1988; Porter and Kramer,2002)和市场竞争力(Porter and Kramer,2002; Schwartz,2003)。(3)对顾客的社会责任的维度。顾客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和使用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顾客的身份,顾客的身份越强,消费越多,企业获得的利润就越多,因此,顾客的最终目标是企业竞争是赢得客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关注并不局限于其基本功能,而是关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同时,越来越多的客户也关注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等等。基于此,本文将使用客户满意度(Maignan,2001; Michael,2006),客户增长率(Maignan,2001; Michael,2006),汽车安全等级(Yu,2004; Cong,2008)预计市场份额(Yan,2004; Michael,2006)。(4)对商业伙伴的社会责任维度。企业业务伙伴通常指的是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同行公司密切接触的业务活动的合作伙伴。商业伙伴同意: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较低的操作风险,所以如果与他们进行交易,潜在的风险也较少。因此,企业履行对商业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相当于向各个利益相关方传达信号,表明他们有良好的公众声誉,并有助于获得各方的信任和支持。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投资效率系数(Alexander,1978; Clarkson,1995; Abagail,2001),合同成功率(Jeff,1997; Abagail,2001),制造成本(Harrison,1999; Abagail, 2001)和危机管理能力(Barney,1991; Harrison,1999
全文共18220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1355],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