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预测外文翻译资料

 2022-11-10 14:37:17

英语原文共 20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中国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预测

摘要:本文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首先利用加权TOPSIS(与理想解类似的排序偏好技术)方法从经济、社会、资源相关角度构建了更加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旅游环境因素与可持续发展评价长江经济区11个省市的旅游水平;第二,基于静态时空耦合协调模型下分析了旅游与长江经济带不同省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演变关系;最后,在GM(1,1)模型下,它预测了过后几年的区域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和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通过研究,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对认识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制定具体、科学的改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加权TOPSIS;耦合协调模型;GM(1,1);长江经济带

1.引言

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资源耗减、环境恶化、失业危机和贫困问题的扩散,这个世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15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发展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了该协议。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包括三个可持续性方面:经济、社会、环境,消除全球贫困和建立有尊严的生活[1]。旅游可持续性的概念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世界旅游组织(世贸组织,马德里,西班牙)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利益攸关方需求的一种方式,例如游客,旅游,环境和当地社区,同时充分考虑到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2]。要想进一步深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这需要通过评估现有实践和倡议的可持续性,并探索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来分析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各个地方的旅游业协调发展。因此,本文的目的是构建一个能够有效评价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型,只要分析出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耦合之间的关系,这些分析能够帮助理解现阶段的旅游业发展,以及为未来持续性发展提供建议。本文的其余部分组织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介绍研究范围和数据来源;第四部分介绍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TSI)、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和加权方法;第五部分是阐述结果和讨论;然后,第六部分是区域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最后,第七部分是结论和未来展望。

2. 文献综述

近几十年来,许多研究专注于评估旅游业持续性发展。大力开展乡村社区,地方、城市,区域,国家和国际规模的旅游可持续性研究,(如表1所示)。而且,据说旅游发展持续性原则是建立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上,并且必须建立三者之间适当的平衡,才能保证长期的持续性[3]。旅游业持续性是建立在三个基础上:经济增长、环境持续性、社会公平,是显而易见的。一旦旅游持续性被定义确定,就需要去发展旅游持续性目的水平,一些指标、指示系统就会出现,去管理旅游持续性[4]。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实际状态并分析它们的发展和变化是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主要优点[5]。旅游可持续性指标可以为更好地理解旅游对目的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提供必要的信息。这是不容易的,能够准确反映旅游、自然、社会、文化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且长期以来,有关国际组织、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旅游可持续性指标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世贸组织,马德里,西班牙)提出的社会、经济、环境三维指标体系,世界旅游组织已得到广泛应用[6]。欧洲委员会(欧盟、布鲁塞尔、比利时)从目的地管理、社会文化影响、经济价值、环境压力等四个方面选择了27项核心指标和40项可选指标来构建欧洲旅游指标体系[7]。尽管图多拉奇和西蒙[4]分析了ETIS应用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考虑到了目的地的特殊性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然后结合了附加的指标,但该系统仅适用于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巴黎,法国)以经济为主,结合社会文化和环境视角,构建旅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8]。在这基础上,研究员们做了不同的尝试。崔和西拉卡亚[9]认为,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政治宪法和权力分配; 交通、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对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政治、技术、文化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维度。卡斯特拉尼和萨拉[10]从社会经济、旅游、自然和文化遗产三个维度构建了一个指标体系。百慕大和飞利浦[11]指出,社区指标可以把生活质量与更广泛的社会目标联系起来,特别是解决居民、游客、组织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周小川提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包括四个要素:旅游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市场影响和旅游辅助条件:旅游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市场影响和旅游辅助条件,能更好地反映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12]。罗[13]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区位条件等,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

表1:不同尺度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由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界定不清,造成困难”,测量和监测问题是可持续发展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28]。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在许多研究中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定性分析主要集中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路径和原因[29-32];定量研究主要包括旅游可持续能力的综合评价[14,17,33],影响可持续发展[34]的因素分析及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耦合与协调关系[18,20,21,23,25,35,36]。虽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城市或省份,但是基于宏观尺度的跨省比较和大流域协调分析的研究仍然不足。此外,本研究主要侧重于横断面数据或短期发展阶段的分析,缺乏对未来旅游业与经济、社会、资源或环境之间协调关系的预测。

标准化、加权和聚合通常构成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过程。权重法是评价的关键步骤,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主观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各指标的得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如层次分析法(AHP)[16,33]和德尔菲法[37]。这种方法可能夸大或降低某些指标的影响,容易导致指标之间关系的反映不准确。另一种是客观方法,根据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异程度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偏差,包括主成分分析法[24,35]、熵值法[17,18,20,21]和TOPSIS法[25]。以往的研究方法在可持续性度量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存在一些不足。灰色关联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主要用于综合评价中AHP或PCA的后期分类[38]。它们的独立性差,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加权TOPSIS方法本质上是对传统TOPSIS方法的改进,该方法通过组合加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近似理想解排序技术确定评价对象的排序。它不仅可以客观地反映指标体系中某一指标的重要性,而且可以反映指标权重随时间的变化,因此更适合于衡量旅游的可持续性。为了定量评价和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揭示和预测旅游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本文综合考虑旅游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方法和耦合协调理论模型两个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两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区11个省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研究;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未来几年各省市的协调发展进行预测;为增强竞争力和提高可持续能力提供参考。

3. 研究范围和数据

3.1.研究范围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三大区域,总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组成(如图1所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长江经济区的11个省市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产业整合基础。其人口、地区GDP和第三产业产值均超过这个国家的40%和它已经成为中国最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之一:扮演着重大战略支持的角色。长江经济带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到2015年底,世界遗产、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占全国旅游资源总量的44%,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2%、48%、41%和36%[19]。长江经济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状况依然严峻。因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对优化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对优化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1:中国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

3.2. 数据来源

根据指标体系的要求,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7-2016)[39]、《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6)[40]、《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7-2016)[41]和《中国11个省市统计年鉴》。通过计算公式将一些指标的数据从原始数据中转换出来。指标的数据来源见附录A。

4. 研究方法

4.1.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探寻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正负因素,有助于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扫清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在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演变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旅游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集约利用,但也可能导致环境恶化。脆弱的环境和稀缺的资源,不仅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而且在破坏资源环境系统后,还会制约旅游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客观上,旅游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和互动。旅游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复杂系统可被定义为一个耦合系统,和谐的耦合关系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4,12,17,18,20 22,25-27,33,35,36,42-44],结合我国长江经济带的旅游发展,建立了由4个标准、8个方面和33个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在该指标体系中,将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层划分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规则层。根据开发这些方面的要求,在每个规则层下构造评价指标(指标层),并对每个指标层设置评价因子。索引选择的逻辑如下:

旅游经济的可持续性运行不仅可以实现目前经济的增长,而且需要实现未来旅游业的可持续生产和经济增长。旅游经济涵盖了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各种经济因素。它包括所有的经济战略、经济行为和经济能力。其功能是在保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优化经济结构,使区域旅游能长期保持较高的经济效益。旅游经济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效益和经济影响。经济效益是旅游经济活动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获得的效益,经济影响是指旅游经济对第三产业产值和本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以及附加能源问题,为经济发展做准备。

旅游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旅游交通线路可以合理规划和安排,提高区域旅游的吸引力。社会影响是指能够支持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社会劳动力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因此,社会影响指标需要包括衡量区域人力支持和可及性的因素。

表2: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储备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旅游资源包括区域旅游的辅助产业资源和旅游业发展所需的市场条件(风景和旅游资源)。因此,资源储备指标需要涵盖能够反映区域旅游市场规模和接受能力的内容。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基础,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生态污染会降低环境承载力,进一步制约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业发展中,有必要关注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便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生态环境指标需要包括环境状况和生态治理的内容。

4.2.模型概述

基于客加权重法、TOPSIS法、耦合协调理论和灰色理论,建立了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预测模型,测度预测的逻辑如图2所示。在该模型中,目标加权法是综合利用余弦角权重和熵权法对各测度指标赋予目标权重的方法;利用TOPSIS方法,根据各研究对象(省市)的加权归一化指标值与理想解之间的距离,求得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度)的综合发展;耦合协调模型用于度量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和协调关系,灰色GM(1,1)模型用于预测未来几年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图2:模型的逻辑映射

在图2中,–表示每个省和城市的旅游可持续性的原始数据。

4.3.模型的求解步骤

根据上面的测量模型(图2),具体的分析步骤如下。

4.3.1指标权重的确定

余弦夹角值,又称相似度,可以客观地刻画各指标值分布的偏差程度,从而更好地反映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熵权法是根据各指标的变异程度确定权重的客观方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如下:

  1. 余弦角重量的测定
  2. 熵权的确定
  3. 最佳组合重量的确定

4.3.2.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计算

相似于理想解的排序偏好技术(简称TOPSIS)是黄和尹在1981[46]首次提出的一类多准则决策方法[45]。TOPSIS通常用于确定系统工程方案来分析目标决策[27]。核心概念:最优方案应该是最接近正理想方案,最远离负理想方案。

4.3.3.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计算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高度复杂、不确定、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形成系统的各种要素之间存在着多重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发展。耦合是指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相互影响的两个或多个系统和运动形式[23]。通常,这些系统或因素的相互作用程度用耦合程度来表示。协调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或因素共同工作,处于一种和谐和可持续的关系。

4.3.4.可持续发展预测

灰色预测方法是一种预测具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的有效方法,具有样本需求小、预测精度高、计算简单、检验方便等优点[18]。其原理是识别系统因素之间不同程度的发展趋势,生成原始数据,找出系统的规律,生成强规则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5.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9159],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