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12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2001年至2010年美韩“离家出走与无家可归的青少年研究综述”趋势比较
摘要
本研究试图对2001年至2010年美国和韩国期刊“无家可归青年”223篇文章的研究趋势进行回顾和比较。美国68篇期刊中有141篇,南韩43篇期刊共82篇,符合纳入评审标准。调查结果显示,过去十年间两国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的青年问题的数量不断增加。内容分析的结果表明,美国文章探讨了更为多样化的话题,重点解决了这些问题,而韩国文章着重于了解成为离家出走与无家可归青少年的离家出走原因并提供服务提供。抽样框架分析显示,美国文章主要采用“街头青年抽样”,而韩国文章则利用“青年避难所”采取避难所青年抽样。研究方法分析的结果表明,“描述性设计”是两国最常见的共同研究方法。这些发现突显了两国研究趋势的差异,讨论未来研究的意图。
关键词 无家可归 离家出走 青少年 美国 韩国 研究趋势比较 阶段分析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地提出越来越多的无家可归的青年的问题。离家出走、无家可归的青年,既不是最近的社会问题,也不是某个国家的具体问题。青年无家可归是全球关注的日益增长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并增加类似的策略,以满足基本需求。许多国家的这些青年人已经表现出毒品和酒精滥用,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受害和社会异化。然而,一些研究认为,对街头儿童和相关问题的社会和结构性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服务和政策背景下的跨国差异提供了重要的机会来检查青少年进入和离开无家可归者的途径的国家层面的差异。
跨国文化研究自2000年以来开始出现在杂志上。比较研究已在加拿大和危地马拉,美国和澳大利亚,美国和韩国和亚太地区。不幸的是,目前国内外关于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青年的研究趋势尚未开展。 在本研究中,美国期刊只发表了一篇关于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的青年问题研究趋势分析的文章。同样,韩国的期刊只有一篇文章涉及到这个话题。
因此,本研究试图回顾和比较美国和韩国期刊中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青年的研究趋势。 美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研究和服务的西方国家,而南韩则是处于这个问题的早期阶段的东方国家。 美国为无家可归的青年提供近半个世纪的服务,而韩国正处于向无家可归的青年提供服务的初期阶段。两国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当涉及离家出走、无家可归的青年研究的历史。 在美国,“流浪青春”被认为是关于这个话题的第一篇文章,尽管有关于这是否是第一次当代对离家出走的研究的争论。在韩国,第一个研究是1971年出版的“失学青年犯罪与预防研究”。
这一分析旨在更全面地比较研究趋势,并确定两国期刊文章之间采用或忽略的主题和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
(1)从2001年到2010年,审查有关无家可归青年的发表文章,分析美韩期刊的内容,抽样框架和研究方法。
(2)比较内容,抽样框架和研究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特别的限制使离家出走的青年和无家可归的青年的概念化。离家出走一词通常被定义为未经照顾者同意而离开家园的人,而无家可归的青年通常被定义为无家可归的家庭,缺乏稳定住房的人,例如居住在街上的居民,避难所,或与朋友或熟人不稳定的住所。一些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无家可归的青年应该被认为是与离家出走的青年互换的概念,而其他研究者将它们置于相互排斥的类别中。无家可归的青少年包括离家出走者,他们离开家乡,没有父母亲,可能是重叠和模糊的。定义离家出走的青少年或无家可归的青年在美国已经变得多年了。曾有人讨论过,甚至法律也提供了一些不同的定义。在韩国文学中也有类似的定义问题,这些术语的定义是模糊和重叠的。尽管有这些限制,但这项研究采用“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这两个术语可互换,因为这两个群体处于不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街头风险行为中。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由一名作者和两名社会工作研究生组成。研究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分享了专业的关注,以及跨文化研究对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的青年的研究趋势的重要性。之后,我们研究了社会工作中的主要在线数据库,关键字和每个问题。 研究团队的两名成员,社会工作研究生已经受到作者监督,审查期刊文章。 我们从2001年至2010年期间通过搜索主要的社会工作在线数据库调查了关于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青年的全文。为了确定在此期间发表的文章,我们在美国搜索了社会服务摘要和社会工作摘要以及韩国的相关资料中离家出走,无家可归,街头,青少年等关键词的组合,找到相关文章。
作者根据以下标准确定了文章的筛选范围。 首先,本文中仅列出了全文, 政府报告,简要报告和书评不包括在内。 第二,文章没有根据质量进行评估。 第三,搜索仅限于在美国和韩国学习的文章,所以其他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的文章不包括在美国刊物或南韩期刊上。
美国68篇期刊共141篇,南韩43篇期刊共82篇,符合纳入标准。 在分析了本次审查选择的文章时,三个领域是研究内容,抽样框架和研究方法。 研究者和两位评审员对研究内容,抽样框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独立评估。 评论者之间的差异是通过讨论和审查文章来解决的.
研究过程
所有223个确定的文章分为9个内容类别。 文章的主要分类是由具有内容分析背景的作者进行的。 根据前人的发现,通过对所选文章中的标题和摘要的审查,制定了初始类别列表,然后再进行进一步修改和修订
(一)离家出走和再犯的原因。这些条款涉及各种原因或原因,成为失踪和重复的离家出走行为,如虐待儿童,家庭冲突和学校困难等。
(二)社会心理问题和教育问题。这些文章介绍了青少年逃离家园后遇到的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物质使用,犯罪同伴关系和教育问题。
.(三)性风险行为。当主要侧重于失踪和无家可归的青年的风险性行为,怀孕和性传播感染时,编码了这个行为。
(四)受害人和罪犯。这些条款着重于受害者和罪犯的过程,以及犯罪行为和身体虐待的经验。
(五)观点,生活和经验。这些文章通过离开家园和街上经历的叙述来概括个人观点
(六)离开街头,家庭团聚和生活过渡。这些文章回顾了影响他们离开街头的决定因素,以及家庭团聚或独立生活的预测因素
(七)干预和治疗。这些文章侧重于具体类型的服务,家庭治疗,心理辅导,药物咨询和过渡性生活方案的结果。
(八)政策,理论与研究问题。这些文章介绍了无国籍青年相关的国家或地方政策,各种理论和研究问题
(九)其他这些文章被判断为不适合任何其他内容类别。
抽样框架
由于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青年人口可以在许多地点(例如收容所,街道和他们返回的家
所有识别的文章分为八种抽样框架。 对抽样框架的分析,包括实证文章,排除正式研究的文章。 采样框是(a)家庭样本或学生样本,(b)街头青年,(c)住房青年,(d)街道青少年十庇护青年,(e)学生样本 住宿青年,(f)服务提供者,(g)收容青少年 服务提供者,(h)街头青年 家长。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设计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的青年人口研究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类别列表进一步修改,扩展和修订。 223篇文章的研究设计分类分为六类。
(1)描述性设计:这些文章是在生命周期中进行的,但没有实验控制。
(2)实验设计:这些文章检查了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现实生活或实验室环境中的干预结果。
(3)定性设计:这些文章旨在通过深入访谈和参与者观察,收集经验,生活史和生活,深入了解青少年行为。
(4)二次研究:这些文章利用了其他研究人员进行的现有数据或现有调查。
(5)文献综述:这些文章探讨了从以前的研究和实践文献综述中得出的现有知识的关键点。
(6)混合方法:这些文章用定量方法混合定性方法。
研究结果
总体趋势
从2001年到2010年,美国出版了68本关于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问题杂志和141篇文章。 图1显示,文章数量在10年以上波动,但逐渐增加。 在十年期间发表了43篇韩国刊物的82篇文章。 结果显示,2001年韩国文物数量突然增加,2002年下降,随之逐渐增加。2001年发表的文章突然增加可能与1999年由于韩国金融危机突然增加的离家出走青年和青年避难所数量有关。 十年来,两国的期刊发表的重点文章总体上增加了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问题。
研究内容
表1列出了两国文章内容类别的分数,频率和排名。 在141篇美国文章中,36.5篇(25.9%)涵盖了“心理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的一流内容。 36篇文章(25.5%)涵盖了“干预治疗”第二高。 18.5条(13.1%)涉及“离家出走和再犯的原因”的第三类。 “观点,生活和经历”的第四个内容类别共有16篇文章(11.3%)。
在82篇韩国文章中,33篇文章(40.2%)中排名第一的内容类别是“离家出走和再犯”的原因,其次是27篇文章(32.9%),其次是“干预治疗” “心理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共11篇(13.4%)。 有趣的是,韩国文章中没有发现“性风险行为”类别。
过去10年来,“心理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类别,“干预治疗”类别,“离家出走和再犯”的原因类似,是两国领先的内容类别。 这一发现也表明,“政策,理论和研究问题”类别和“离开街头,家庭团聚和生活过渡”类似乎是相对忽视的话题。
这表明,经审查的美国文章探讨了更为多样化的话题,着重解决问题和治疗发展问题,而韩国文章着重于了解离家出走原因并提供服务提供。 差异似乎是由于研究历史和观点差异所致。 美国文章的结果表明,目前对青年无家可归的选择表示接受,并重点关注环境服务提供和减少伤害。 相比之下,与无离家出走的青少年相比,韩国的文章揭示了更多的兴趣来解决有无家可归的青少年的风险和保护因素(Kim和Kim 2008; Oh 2010)。 韩国文章的结果还表明,继续关注服务利用和提供服务,以改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青年的生活。
在经审查的韩国文章中,没有发现风险性行为的类别。 韩国的研究人员往往对风险性行为问题几乎没有什么担忧,因为韩国文化一般不愿解决青少年的性行为。 相反,美国的文章直接涉及危险的性行为,与艾滋病毒相关的性风险因素和从事性工作,尽管研究少。
美国和韩国文章抽样框架的频率分布如表2所示。在美国文章中,最高的数字表明使用“街头青少年抽样”(53篇文章,43.8%)。 “住房青年抽样”占文章数量第二高达40篇(33.0%)。其他抽样框架较低,“学生样本 住房青年抽样”没有找到类别 在82份韩国文章中,“收容青少年抽样”占最高数量:30篇(39.5%)。 “家庭样本和学生样本”排名第二(28篇,占36.9%)。 在82篇文章中,只有一篇使用了街头青年调查的样本设计。
从两国的抽样框架之间可以发现很多显着差异。 x2检验显示,两组的频率分布在采样帧使用方面有显着差异:x2为77.327(p = 0.000)。 这些似乎与研究内容和方法密切相关。美国文章主要采用“街头青年抽样”和“收容青少年抽样”,探索社会心理问题和教育问题,找到最有效的服务和治疗干预手段。 韩国文章主要采用“住房青年抽样”和“家庭样本和学生”样本“来探索影响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者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学生样本 收容所青年抽样”类别是韩国文章数量第三高。
研究方法和各类别百分比的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在美国文章中,“描述性设计”是56篇文章中最常用的方法(39.7%)。 第二大利用方法是,定性设计“28篇(19.9%)。 “中学学习”和“文献综述”达到20篇(14.2%)。 在韩国的文章中,“描述性设计”是34篇文章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41.4%)。 第二种最常用的方法是15篇(18.3%)的“次要研究”。 “实验设计”占14个(17.1%)的第三大类别。 “定性设计”占13篇文章数量第四高(15.9%)。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描述性设计”是两国最共同的共同研究方法。 具体来说,比例越高,定性设计似乎与美国文章中“观点,生活和经验”内容类别的分布更高有关。 “次要研究”的较高比例似乎与较高的百分比密切相关的“家庭样本和学生样本”在韩国的文章。 x分析显示两组在研究方法cx2 = 15.209,p = 0.01的使用方面有显着差异。
讨论
本研究旨在审查和比较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的青年的研究趋势,并确定过去10年来在美韩期刊上采用或忽视的主题和方法。 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了他们之间的差异。
首先,这一发现显示,过去十年来两国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的青年问题的数量不断增加。 与早期研究的结果相比,文章数量有所改善。 为了确认改进,未来的研究应根据杂志上每篇文章的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青年的比例来解释。
第二,根据本研究对研究内容的分析,美国文章探讨了更为多样化的话题,着重解决问题和治疗发展问题,而韩国文章着重于了解成为离家出走事业的原因并提供服务。 差异似乎是由于研究历史和观点差异所致。 美国文章的结果表明,目前接受青少年无家可归者的选择,重点是提供环境服务和减少伤害。 相比之下,与无离家出走的青年相比,韩国文章更多地表达了解决无家可归者青年的风险和保护因素的兴趣。
第三,近10年来,“心理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干预治疗”,“离家出走与再犯”的原因是两国领先的内容类别。 这些常见的出版形式似乎与国内专业问题以及全球性问题相对应。
第四,两国使用抽样框架的频率分布差异很大。 这些似乎与研究内容和方法密切相关。 美国文章主要采用“街头青少年抽样”和“青少年收养考察”来探索“心理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找到“服务和治疗干预”的有效性。 韩国文章主要采用“收容青少年抽样”和“家庭样本和学生样本”来探索影响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
最后,研究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描述性设计”是两国之间最常用的。 第二种使用的方法是美国文章中的“定性设计”和韩国文章中的“次要研究”。 具体来说,“定性设计”的高比例似乎与美国文章中“观点,生活和经验”内容类别的高度分布有关。 “次要学习”的高百分比似乎与
全文共6360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45188],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