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览设计:意义的传达与知识的塑造外文翻译资料

 2022-05-02 22:54:13

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Communication of meaning and the shaping of knowledge

Shamsidar Ahmad*, Mohamed Yusoff Abbas, Mohd. Zafrullah Mohd. Taib,Mawar Masri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Planning amp; Surveying, 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 40450 Shah Alam, Malaysia

Abstract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museum management in shaping of knowledge can be achieved by a communication of meaning through quality displays of the permanent collection or temporary exhibitions, the specimens of a continent or the interactive apparatus of science. This paper looks at research derived primarily from the museum scholars and experts with academics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visitor studies towards developing exhibits that facilitated visitor learning. These findings are recast the approach in order to offer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visitor behavior has implications for service management of the service encounter at the museum in Malaysia.

1. Introduction

Globally, the museum industries have concurred a museum as an organization that a non-profit making, permanent institution in the service of society. The definition of a museum has evolved, in line with developments in society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alities of the worldwide museum community. The role of museum further as an institution that which acquires, conserves, researches, communicates

and exhibits for the purpose of study, educational and enjoyment, material and evidence of people and their environment. These roles of museums are not restricted to just providing information. Today, a visitor may develop such traits as seeing, grasping, analyzing, questioning, extracting clues related to life from what they see (Unal, 2012). In Malaysia, apart from agreeing with International Museum Associations, a museum functions are not limited as to preserve and store artefacts of national treasures, but it is also a source of knowledge for a holistic view towards all way of life. Ismail (2011) be of opinion that it was seen vital to gather entire material heritag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civilization of a country. Cultural heritage attra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niche products in Malaysia tourism industry (Ahmad amp; Badarulzaman, 2005) and has also been identified a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Mey amp; Mohamed, 2010). Museum has also been identified in Malaysia as an institution to spread knowledge to the public on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natural history(Tambi, 2011). Museum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ed as a characteristic part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subsist to store selected objects and specimens and in doing offer their own direct and distinctive messages from their object media through their exhibitions and museum education policies (Hooper-Greenhill amp; Pearce, 1995). Museum exhibitions are goods of research, organized and designed to communicate ideas. They communicate through the senses, the primary sense being visual, by a process that it both cognitive and cultural. This process incorporates the way people think about what they see and meanings the attach to it (Hooper-Greenhill amp; Kaplan, 1995). Traditionally, museums have communicated collections-based and associated information through a variety of media, but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now presents them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expand new ways of communication which allow the visitor to explore the richness and range of collections at their own pace and to their own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seeks, through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search, to identify specific museum learning using communication media that promote in shaping of knowledge to the museum visitors. The agenda easily be accomplished by communication of meaning through the richness of display techniques. This paper intends to initiate a discussion on how museum exhibitions communicates to visitors in delivering information by using those communication media. These findings will be a best-practiced for future exhibition making in helping the shaping of knowledge for Malaysian community.

  1. Literature review
    1. Museum exhibitions as a function of museums

Museum exhibitions offer to the public as the museums main attraction and their principal benefit. Many previous museum scholarsrsquo; have agreed that exhibitions as a core function of the museums. They totally agreed museum exhibitions are media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that offer a 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 also expanding and altering the visitors awareness, interest and valuation of many aspects of themselves and their world. The Museums as cultural institutions with exhibition functions that collecting, documenting and preserve the objects, artefacts or specimens as assets and perform the activities such research, display and interpret by communicates of meaning through exhibition making for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Dawson, 2006).

Maryrand (2001), has strongly claimed that the museum exhibition must communicate to the visitors deep to their mind and feeling, The key is to develop a view that will perform the interface. The museum has to offer the visitor two things namely: x collection (objects or archives) x knowledge (facts or stories) Those two elements put are together appropriately create “meaning”. If this is not accomplished, then the richness of collections and all knowledge in the world will not grow and not appreciated. Meanwhile, Hooper-Greenhill (2000) has viewed that definition of “meaning” in a museum is constructed in relation to the collections, which the museum holds. Objects as collections in museums are assembled to make visual statements, which combined to produce visual narratives. Hence, the ideas that displays have been mounted to communicate in the texts of the exhibition, which may offer a preferred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va

全文共19627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博物馆展览设计:意义的传达与知识的塑造

沙姆西达尔·艾哈迈德, 穆罕默德·尤索夫·阿巴斯,莫哈末·扎夫鲁拉·莫赫德

马瓦马斯里·泰卜-----马拉大学建筑学院,40450马来西亚沙阿兰

摘要

博物馆管理在形成知识的过程中,主要的目标是通过对永久收藏品或临时展览的质量展示、一个大陆的标本或科学的互动装置来传达意义。本文主要从博物馆学者和专家学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在游客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以促进参观者的学习。这些发现是为了为参观者行为提供一个完整的框架,这对马来西亚博物馆服务管理的服务管理有启示意义

1. 介绍

在全球范围内,博物馆行业已经将博物馆视为一个非营利性的、为社会服务的永久机构。博物馆的定义已经发展起来,符合社会的发展,也符合世界博物馆界的现实。博物馆作为一个获得、保存、研究、交流的机构,其作用进一步扩大。展览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教育和享受,材料和证据的人和他们的环境。博物馆的这些作用不仅仅限于提供信息。今天,参观者可以轻松的从他们所看到的东西中发展出诸如观察、掌握、分析、提问、提取与生活相关的线索等特征(Unal,2012)。在马来西亚,除了与国际货币联盟达成协议文物协会,博物馆的功能不限于保存和储存国宝文物,它也是对所有生活方式采取整体观点的知识来源。

伊斯梅尔(2011)认为在建设一个国家的文化特性和文明过程中收集全部物质遗产是至关重要的。文化遗产吸引已成为一个马来西亚旅游业的利基产品(Ahmadamp;Badarulzaman,2005),也被确定为旅游业的影响因素之一(Meyamp;Mohamed,2010)。博物馆也被马来西亚认定为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的机构(Tambi,2011)。博物馆是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特色部分而发展起来的,这种文化遗产是用来储存选定的物品和标本的,并通过展览向文物媒体直接提供独特的教育政策讯息(Hoper-Greenhillamp;Pearce,1995)。博物馆展览是研究、组织和设计以交流思想的产物。他们通过感官进行交流,主要的感觉是视觉的,是由认知和文化两方面共同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人们思考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的方式,以及对它的附加意义(Hoper-Greenhillamp;Kaplan,1995)。

传统上,博物馆是用于保存长期材料的相关信息通过各种媒体来沟通的,但现在新技术的引入给他们提供了机会,扩大新的交流方式,允许参观者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自己的需求去探索更加丰富性范围。本文试图通过广泛的文献检索,找出具体的博物馆去学习,利用传播媒介,促进博物馆参观者知识的形成。议程很容易通过丰富的展示技术实现意义的交流。本文拟就博物馆展览如何利用这些通讯媒介与参观者沟通以及传递信息来展开讨论。这些知识的发现将是未来展览的最佳实践,有助于马来西亚社区形成。

2.文献评论

2.1作为博物馆功能的博物馆展览

博物馆展览向公众提供博物馆的主要吸引力及其主要好处。许多以前的博物馆学者就已经同意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他们完全赞同博物馆展览是一种公共传播的媒介,它提供了一种变革性的体验,也扩大和改变了参观者对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世界博物馆的许多方面的认识、兴趣和评价。

博物馆是具有展览功能的文化机构,其职能是收集、记录和保存作为资产的物品、艺术品或标本,并进行活动。这样以学习为目的研究、展示和解释通过展览来传达意义。(道森,2006)。

玛丽兰德(2001)曾强烈宣称,博物馆的展览必须向参观者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感受,关键是要发展出一种将界面展现出来的观点。缪斯恩要给来访者两样东西,就是:收藏(物品或档案),知识(事实或故事),这两个元素放在一起,恰当地创造了“意义”。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世界上的收藏和所有知识的丰富性就不会增长,也不会得到赏识。

同时,霍普·格林希尔(2000)认为,博物馆中“意义”的定义是与博物馆收藏的藏品有关。博物馆收藏的物品被组装成视觉陈述,并结合产生视觉叙事。因此,展出的思想被安装在展览的文本中进行交流,这可能为不同视觉元素(显示技术)提供一种更好的解释。

2.2博物馆展览作为意义的传播

展览是博物馆所特有的交流工具。作为公共传播方式的成功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世界在保护我们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一般情况下,这两种类型的展览都是为了展示目的而展出的,可能包括视听图像和交互体验。

显然,重要的区别在于,博物馆并不像展示会那样试图零售产品或服务,而是博物馆独特地提供了独特体验。以前很明显的是,博物馆展览主要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如果他们能教育来访者了解他们的主题,展览就会成功;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就会失败。任何展览的教育价值都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因此,随着博物馆的逐渐普及,适应了许多其他方面的技术,包括视听节目、多媒体节目、模拟和其他经验,都已被采纳。讨论了博物馆展览成为了一种娱乐方式。像科学中心这样的互动体验可以激发参观者对环境的兴趣,也可以了解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热情。

在每一次基于对展品真实性的信心的转化体验中,只有当博物馆参观者真正地享受到自己的乐趣时,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洛德(2001)

博物馆的目的是指在展出的物品中,由参观者的发现或与其有某种程度的交流,有效地改变了参观者的兴趣、态度或价值观的某些方面。通过参观者对展品的真实性的感知的信心来刺激和维持。

然而,道森(2006)强调博物馆展览本质上是一种交流的媒介,这一观点的大趋势导致了一种新的重要性,即以沉思和索菲沙特的方式来促进参观者的体验。各类互动展品与其他交流博物馆主题的新手段。此外,我们还举办了各种展览,这些展览通过各种经验类型的混合,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学习风格,并将令人兴奋的新建筑形式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城市的一个城市,它通过可见的通讯来描绘一个城市的特征,并与周围的聚居地沟通。

2.3展览方式的理解

聚焦于博物馆展览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改变参观者的兴趣、态度或价值的某些方面,因为参观者的发现或在展品中有某种程度的意义,而这些展品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维护参观者对这些物品的真实性的信心。这使得参观者对博物馆展览的理解成为他们成功的关键。虽然可能有很多方法来探索博物馆的展览,但游客的理解方式(Lord, 2001)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方式:

注视

以审美体验为目的的艺术博物馆最喜欢的观光客理解模式,当然,历史博物馆或科学博物馆也可以利用这种模式。它是由个人的艺术品,图像,工艺品或标本来展示的,这些作品或标本目的在与自己的欣赏,并与其周围的其他作品区分开来。

按照传统,博物馆的描述标签用来给我们提供尽可能少的信息,即标题、艺术家、日期、媒介、捐赠者,以确保对其自身和对象的观照。现在有一种模式是在画廊墙壁上提供开放式图形评论,以激发人们对作品、艺术和音频游览的深思,这也可以帮助一些参观者在展出中进行思考。目前,一些画廊和博物馆采用了这种方法。

展览中作品的对比或比较也可以是一种娱乐功能,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比较的基础,每一件作品都是要单独欣赏的。在观赏模式中,参观者身体上相对不活跃,尽管他们的智力和情绪可能非常活跃。

这种变革性的经验在于增强了对每一件作品的意义和品质的理解,不同的是,历史和自然科学博物馆更倾向于在背景或主题展览上展示艺术品,标本或展览上的其他物品,并不是作为单个物品来研究的,而是与彼此相关联的。

有时他们可能在一个房间里,或者是立体模型,或者他们可能只是在一个陈列柜里的主题或者背景关系中进行分组。图像可以多层,可以将文字和图像结合在一起,但是仍然需要理解每个单独目标的特性。这里的目的是鼓励参观者通过将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联系起来,或者是对整体的上下文或主题来发现它们的意义。参观者能更积极参与的过程的关系,研究其图形和标签以及相关的或比较对象。这种变革的经验包括在其背景下的对象意义的质量影响发现或与展览主题的关系。

发现

一种静态或静止的、视觉上和智力上更活跃的参观者参与博物馆展览的方式。参观者可以探索一系列的标本或人工制品,欣赏个别的例子或留意它们之间的关系。传统上,这种模式被用于有许多系统的标本收藏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里面,但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所有类型的博物馆中。这些博物馆采用了展品的可见存储方式,在这些博物馆中,物品被归类为储存物,可以在有玻璃的箱子或抽屉中可直观地观察欣赏。通过在电脑屏幕上提供完整的目录条目或与可见的存储箱和橱柜相邻的层叠卡片,可以进一步增强发现人工制品或标本的意义。

交互

对参观者的理解最激动人心的方式是许多科学中心和儿童博物馆所青睐的,在这里,工作人员、志愿者、展览设备或重复的标本被认为是实践教育的集合,可能被用来吸引参观者的反应,从而触发改变参观者的体验,发现影响参观者价值、兴趣或态度的意义。

参观者调查显示,最具影响力的互动展品类型是参观者对有见识的导游、博物馆演示者或口译员的反应,还有时代服装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博物馆能提供的最有效的体验之一,特别是如果工作人员或志愿者被训练来引出问题并让参观者参与他们的演讲时。

许多交互式展览的例子是机械或电子设备,例如举起面板盖来阅读和回答图形所提出的问题,或者按下按钮来照亮三维模型或地图。近二十年来,多媒体程序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程序的应用,使得交互式设计成为现实,更广泛和富有想象力,特别是在自然科学、物理科学和历史和艺术博物馆的介绍中。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互动展览包括乘车、模拟和虚拟现实体验。也有一个扩展的范围,如显示器上的程序,帮助参观者可视化一座历史建筑,原来站在拱门上。现在被缩小到它的基础上的生态遗址。

下表1显示了参观者对展览的理解方式摘要:

2.4博物馆学习、意义交流与知识塑造

博物馆在知识的塑造上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它是几个世纪前建立起来的。它积极地重新组织他们的空间和集合,特别是通过展览顺序展示作为正式学习、自主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环境,并经常向新受众介绍经验。

2.5定义学习

霍普·格林希尔amp;密苏里州(美国州名)(2002);道森(2006)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参与经验的过程。当人们想了解周围的世界时,他们就是这样做的。它可能涉及提高技能、知识、理解、价值观、感情、态度和反思能力。有效的学习可以带来改变、发展和学习更多的欲望。

学习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使用感官输入,并构造出它的意义。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因为学习既包括构建意义,也包括构建意义的系统。构建意义的关键行动是精神上的,它发生在头脑中。实际的行动,例如亲身经历,可能是对儿童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然而,当我们需要提供与头脑和双手相关的活动时,这是不够的。

学习涉及语言可能会影响到学习。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我们的学习与我们与其他人类的关系密切相关,包括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家人,以及普通的熟人,包括在我们面前的人,或在展览的旁边的人。学习是一种情境,因为我们没有学习孤立的事实和理论,在某些抽象的概念中,我们的思维与生活的其他部分是分开的,我们学习的东西与我们所知道的、我们相信的、我们的偏见和恐惧有关。一个人需要学习知识,如果没有从以前的知识中发展出来的结构,就不可能吸收新的知识。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时间,这意味着学习不是瞬间的。动机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Hein 1991:90-91).埃蒂安·温格(1998:226-228)认为学习是一个从事社会实践的过程,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

3研究方法论

本研究的方法是基于三角剖分法。本文仅采用定性的方法,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辨析。是博物馆学者和专家对马来西亚博物馆展览发展方向的一些反思,以供公众学习。大部分的文献评论都是以西方学者为基础的。了解成人参观者在博物馆学习的情景。这将是参观者研究的基本思路。这是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本研究的要求。在马来西亚,由于博物馆在意义传达到知识塑造的研究范围内,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研究有限。

3.1研究局限

涵盖奖学金和研究赠款确定的参数,其中资金仅用于马来西亚境内的当地网站活动(二级数据收集)。本文中关于其他国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都完全依赖于次要数据。

4调查结果

研究结果将分两个阶段进行讨论。第一阶段讨论已确定的博物馆学习和所涉及的学习者类型。在第二阶段,将错综复杂的博物馆沟通的意义,阐述了在博物馆展览展示技术。最后,第二阶段将讨论和总结关于加强博物馆参观者对知识的塑造的意义传达。

4.1博物馆学习与学习者的成果

随着展览馆与参观者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也许通过认识到他们的学习需要更负责任,或者通过通过展示技术传达意义的方式来吸引更广泛的人群。道森(2006)强调,在博物馆环境中,学习者需要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学习者通过反思自己的经历,诠释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从而构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很明显,博物馆的学习总是发生在博物馆内,或者可以在博物馆内通过展览和节目以及在更广泛的社区内作为一个学校团体参观者参与文化团体和互联网的传播。学习分为三类:

正式学习:学校类型的经验,教师或工作人员领导,可能涉及工作表,往往是被动的,并可

全文共5541字,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12821],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