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6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中国长春亚洲城市环境研究所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
亚洲城市的节能与碳排放
。
城市滨水区的防洪减灾绿道空间战略思考
赵宏宇、于如海
(1、2: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摘要
在滨水地区处理洪水的传统方法大多是植树、筑坝、引渠和清淤。这些方法对保障城市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城市滨水区设计为研究对象,在三种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绿道的概念。提出了滨水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的新框架。绿道由三部分组成:1)宏观规划;2)中观控制;3)微观设计。我们相信,绿道与防洪减灾系统的结合,将为市民带来健康、舒适、安全的滨水生活。
关键词:滨水绿道;坚实基础;高差;连续渠道。
。。。。。。。。。。。。。。。。。。。。。。。。。。。。。。。。。。。。。。。。。。。。。。。。。。。。。。。。。。。。。。。。。。。。。。。。。
1.背景
1.1滨水区的重要性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空间中的一个特殊区域。它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与城市相邻的土地或建筑物,在城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滨水区是城市的一种稀缺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城市滨水区通常具有景观优势和交通优势,因此在商业和房地产活动中较为活跃,地价也高于其他地区。如纽约曼哈顿、上海陆家嘴、香港的中环等,滨水建筑往往代表着各城市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形象。其次,滨水区具有独特的社区文化价值。滨水区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亲水的场所,并吸引大量的人和企业聚集在这里观赏水、玩水、享受水。例如,在台湾高雄的爱乐河畔所形成的亲水场所,将使河流的管理走向休闲开发的功能,以“水”为出发点,让公众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第三,滨水具有气候和景观价值的自然优势,可以调节当地气候,净化环境,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如法国里维埃拉的亚里茨小镇,它是欧洲高尔夫、冲浪和温泉的发源地,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吸引了无数游客来此度假。
1.2洪水的威胁
城市是灾害的主战场,而对于滨水城市来说,洪水是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从表1可以看出,洪水对滨水城市的破坏是巨大的,甚至可能会颠覆整个城市。
表1.历史上的大洪水
时间 |
地点 |
结束 查看 |
死亡 人数 |
原因 |
1887 |
。。。。。。。黄河,。。。。。。。 中国 。。。。。。。。。。。。。。。。。。。 |
。。。。。。。。。。。 成千上万的城市被洪水淹没 |
150万到700万 |
暴雨;。。。。。。。。。。。。。。。。。 堤坝破坏 |
1889 |
约翰斯顿, 英国 |
2000万立方米的水 倾泻而下 |
。。。。。。。7000.。。。。 |
水库啊啊啊啊啊 开裂 |
1908 |
莫斯科, 俄罗斯 |
水漫溢侵入城市 |
成百上千的人 |
暴雨侵袭 |
1913 |
美国伊利诺伊州、 印第安纳州、 俄亥俄州 。。。。。。。。。。。 |
洪水淹没 城市 |
一万多 |
暴雨; 堤坝破坏 |
1921 |
密西西比联合州 。。。。。。。。 |
洪水泛滥, 淹没城市 |
成千上万的人 |
暴雨侵袭 |
1931 |
中国长江 |
7省205县被淹 。。。。。。。。。。。。。。 |
150千 |
暴雨侵袭。。。。。。。。。。 |
1943 |
恒河, 孟加拉国 |
全国一半地区被淹 |
300万 |
暴雨侵袭 |
1951 |
北部意大利 |
千万公顷土地被淹 |
超过1000 |
暴雨侵袭 |
1952 |
本州岛, 日本 。。。。。。 |
大片土地被淹没, 国家交通堵塞 。。。。。。。。。。。。。。 |
13千 |
台风; 堤坝破坏 |
1953 |
荷兰 |
海水淹没了陆地 |
2000 |
台风; 暴雨; 堤坝破坏 |
1953 |
英国东部 |
泰晤士河 河水溢出 |
307 |
台风; 暴雨; |
1954 |
中国长江 |
250千平方公里 土地被淹 |
34千 |
暴雨侵袭 |
1988 |
孟加拉国 |
全国2/3的地区被淹 |
138千 |
暴雨侵袭 |
1998 |
中国的长江、 松花江、 珠江 |
2000万公顷农田被淹 |
4150 |
小男孩 |
防洪减灾措施关系到城市和区域的安全,其中滨水地区首当其冲。虽然人工防汛减灾措施不能完全避免灾害的发生,但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洪水灾害是由一系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引起的。自然因素在“天”里,社会因素在“人”里。当然,自然因素是形成洪水的重要因素,但其背后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人口的增加、工业污染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平衡的破坏。因此,结合滨水城市防洪减灾中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我们应该防汛减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洪涝灾害。
2.防洪空间战略
目前,我国城市滨水区发展迅速,防洪减灾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着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入河泥沙增多、防洪工程标准低、抗洪能力弱、围湖造地、河道蓄水能力差等问题,是防洪减灾的主要对策还原法,其原理包括:固体燃料、穷人水平的形成和连续渠道的创造。
2.1植树
种树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在防洪减灾方面,主要表现在提高水、土、水、调节气候、风沙等方面。中国的黄河流域大部分是沙土,在水中被冲走后非常脆弱。所以我们需要种植大量的植被来巩固大量的海岸植被,需要实现海岸植被的巩固。然而,黄河流域植被的破坏已经持续了数百年,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黄河洪水频繁泛滥的重要原因。1921年,密西西比河洪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之后美国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通过植树,他们有效地减少了密西西比河洪水的威胁。
2.2筑坝
筑坝抗洪是最直接的途径,而防洪的原则是通过自身的拦蓄来控制流量,形成水位差。大坝有两种,一种是河坝,另一种是海坝。河坝可以为下游城市提供安全保障,比如美国的胡佛。荷兰的海堤是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从1958年开始的三角洲项目为海拔低于海平面的荷兰设置了一道雄伟的屏障。这座大坝不仅使荷兰西南部摆脱了洪水带来的困扰,也使荷兰人走出了1953年洪水的阴影。
2.3疏浚河道
引导和疏浚运河的关键是根据地形和水创造一个连续的通道,其基于技术及水的潜力。四川都江堰大坝是一个古老的科技奇观。该系统是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为了项目的成功,大坝自动将岷江改道把它引到灌溉渠里。多年来,大坝一直在充分利用水利工程。
近年来,许多学者在三种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绿道”的概念。这里有一个“绿道公式”来解释绿道与防洪的关系:绿道=坚实的基础 高差 连续的河道。因此,绿道作为一种防洪空间策略被引入城市滨水区。
3.园林路空间策略
绿道的概念是多种多样的,但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是:绿道是规划、设计、管理的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美学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网络系统,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绿道是一种开放空间,通常沿河岸、山谷、山脉等自然廊道建设,或沿铁路、运河、景观道路或其他线路改造的休闲娱乐通道建设。
Ahem总结了绿道的特点:轮廓线的形状;具有连通性;具有通用性;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而最重要的是绿道是其他非线性景观规划的重要补充,通过与其他非线性系统的连接风景园林要形成一个整体,以保护为目的,而不是取代其他规划。
我们将绿道与滨水区结合起来,利用绿道的特点,改善滨水区的景观和空间设计,同时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我们将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讨论。
3.1宏观绿道
宏观绿道是指城市或城市上下游之间的绿道布局,作为区域性的绿道系统可以连接多个城市。在大绿道建设中,我们应与城市自然环境相结合。它依靠地形的自然布局来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连接空间的碎片性,重组生态系统。它可以引导人们从城市自行车道到季节性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从海滨到遥远的河岸荫道等地区游览。
3.1.1在调节气候的同时保留水土
大量地上绿化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和改善当地气候,减少可能引起洪水的恶劣天气的数量。
3.1.2保存大鳞片水
绿道具有很强的节水功能。目前常用的河道整治方法称为河道整治,河道不能用于露天蓄水。绿道可以利用自然或人为的洼地、湿地、湖泊等水体,起到蓄水的作用,更具生态性和主动性。
3.1.3河流净化
以绿道为滨水缓冲带,有效净化河道。滨水地带主要以乔木、灌木、草地等植物为缓冲地带。它能成功地组织泥沙径流,防止上游污染物和其他非点源污染。它不仅可以在保持土壤和水的同时,恢复到最佳温度,而且是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有效途径。缓冲带越宽,水中泥沙的去除比例就越大,而只有少量的附加泥沙相当于保证了河道的清洁,使河道运行更加顺畅。基于缓冲区的研究。帕弗里和布拉德利提出了最小缓冲区的概念——“高水位线或水边或潮汐/非潮汐湿地延伸100英尺。这样一个缓冲区应该包括一百年一遇洪水的地区,特别是土地,以及靠近水体和湿地的高地。
绿道具有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涵养大型水源、净化河流等功能,可减少洪水发生次数。
。。。。。。。。。。。。。。。。。。。。。。。。。。。。。。。。。。。。。。。。。。。。。。。。。。。。。。。。。。。。。。。。。。。。。。。。。。。。
3.2中景绿道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54916],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