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建设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1-11-05 22:08:08

英语原文共 5 页

“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建设研究

张文杰1*,屈培源2,张文博3

( 1. 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2. 河南新乡市水利局,河南新乡 453000; 3.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局,河南新乡 453000)

1 “近自然”滨水绿地的概念

“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是指模拟自然滨水绿地形态或恢复和保护滨水绿地的自然形态,通过保留、模仿或修复地域性自然生境来构建主要环境,以保护、营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局部生态系统的一种景观。它能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教育、游览、休憩、实践等场所。

2 “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特征特性

滨水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不包括海滨和水库等水体。相比其他城市绿地,滨水绿地有其独特的景观特性: ①多样性。由于地形特殊营造出活动所的多样性、空间形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②自然性。滨水绿地由于有水和起伏的岸边而具备比人造绿地景观更多的自然界特性。③可亲水性。城市滨水是不可多得的可以亲近自然水源的场所之一。滨水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和价值,另外还具有极高的景观美学价值和游憩价值( 表 1) 。

表 1 “近自然”型滨水绿地与传统人工滨水绿地的异同点

项目

“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

传统人工滨水绿地景观

目标和功能

目标

保护、修复区域性生态系统,提供自然教育、休憩、娱乐场所

提供休憩、娱乐场所

基本功能

生态效应、娱乐游憩,自然生态教育与体验

娱乐游憩,仅发挥植物方面的生态效应

景观特征

空间

从满足生态系统的要求出发,空间多样性

从满足防洪、水利的要求出发,空间单一

环境建构

地方特色强

特色以人为确定主体

建造材料

低消耗,可再生

基于美学因素考虑

生态特性

生物群落

接近自然群落,生物多样性高

观赏植物为主,生物多样性低

养护管理

养护管理

动态演替为目标,低强

为达到景观和功能目的,高强度管理,投入高,抑制自然演替

效益

生态效益

保护和改善自身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全球生态系统 3个层面,生态效益高

主要作用服务于景观和防洪、水利功能,生态效益低

文化特征

自然和人的融合为审美

以人的审美为主

3 “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的建设原则

3.1将接“近自然”的滨水地带土地连成网络 要想创造完美的 “近自然”的生境,必须依据生态学的观点。将近于自然形态的土地如农田中的树林、接近自然形态的滨水区和接近自然的绿地和自然保护区连成网络,为各种生物的栖息、觅食、休养、生殖、迁徙等创造必需的空间环境和通道。

3.2控制滨水保护的地域界限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当确定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也就是控制好滨水的蓝线和绿线。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滨水两侧各控制不低于 30 m的绿化带。城市主要水体防洪堤自基底应控制不小于 20 m的非建设地带,并进行绿化处理。城市水源涵养林宽度两侧各不少于 200 m。在控制范围内禁止违反城市蓝线和绿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依据景观生态性原则,结合滨水的自然特性划定蓝线和绿线的形态。

3.3恢复滨水的自然形态 采用自然材料护坡,采用适合动植物生长的特殊结构护岸;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使滨水形成有凹岸、凸岸、有浅滩和沙洲等的自然分布,与多种构造多种材料的堤岸浑然一体,营造出生境丰富的多样空间。这样仿照在自然力作用下的滨水能够增加调蓄洪水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水流含氧量的改善和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3.4扩大作为生物生存区域的水面和绿化 将具备多样性的环境条件的区段尽量延长,跨越上、下游等与滨水的联系网络之间,还要辟出绿道,在森林和原野上布下一张由流水和绿带编织成的网络。只有这样,其中的生物才有可能自由迁徙,种群不断增加,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3.5恢复滨水景观的地方特色 在利用植物栽植的护岸上,从当地的柳树中选择适当的品种,地面利用当地的野草,石材的选择同样如此。

3.6保护水质 在进行滨水绿地治理时,景观设计规划必须把水质保护计划考虑进去。滨水绿地本身有水体自净能力,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滨水绿地中流入的污染物多半超过滨水绿地的水体自净能力。因此,将污水排放到滨水绿地之前进行污水处理,使污染物质不被排放到滨水绿地中是第一重要问题。

3.7营造构图简约、朴素优美的景观 “近自然 ”滨水绿地最大限度地使用了天然植物栽植和石材,并构筑成近似自然的形态,避免设计上人工色彩过分张扬,表现出一种朴素的美。

4 建设“近自然”的滨水绿地景观的方法与措施

4.1滨水的平面 设计滨水绿地的平面布局应该综合考虑,形成有机系统。具体来讲,首先在解除滨水瓶颈基础上,尽量保持滨水的自然弯曲,滨水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其次,尽可能地多安排一些蓄水湖池,这种“袋囊状”结构不仅有益于防洪,而且对于景观和生态都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尽可能使周围的水系形成网络,有益于构建生态系统的基础框架(图 1)。 图 1 不同处理模式的滨水景观比较

4.2滨水景观断面处理 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河床。可以采取一种多层台阶式(复式)的断面结构(图见第2 )或自然原型驳岸 (图3),使其低水位滨水可以保证一个连续的蓝带,能够为鱼类生存提供基本条件,同时至少满足3~5年的防洪要求。当较大洪水发生时,允许淹没滩地。而平时这些滩地也是理想的开敞空间环境,具有较好的亲水性,适合居民游憩。

图2多层阶梯式截面 图3自然原型的横截面

4.3滨水护岸的处理 鼓励运用植物、石头和土壤等生态材料来构建滨水堤岸,以代替钢筋混凝土和石砌挡土墙的硬式河岸。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滨水地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护岸形式的设计和选择,要充分考虑特定滨水的自然生态状况,因地制宜。另外对于河底处理也应尽量保持自然状态,促进地下水补充。同时能供人们休息、乘凉。园林植物还可以用来分隔空间,组织游览路线,有时可以起到障景的作用。

4.3.1社会经济作用 在城市建设中,绿化程度、植物景观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还能够推动城市的发展。另外,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护和调节能力,既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又可以将树叶转变为植物营养的原料,变废为宝,减少不必要的养护管理工作,从而降低养管费用。

4.3.2各类园林植物应用

(1)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应用广泛,在树木下、溪水边、山坡上、岩石旁、草坪上均可栽植,形成不同的生态景观效果。利用地被植物造景时,比草坪更为灵活,且种类繁多,有蔓生的、丛生的、常绿的、落叶的、多年宿根的及一些低矮的灌木等。它们将地表覆盖,增加植物层次,丰富园林景色,给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

(2)水生植物 水体植物景观分为水面植物景观和水岸植物景观。水面造景植物主要是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水岸造景植物则以垂柳、落羽杉、水杉、菖蒲、芦苇等植物为主。这些植物大多枝条柔软,树型优美,临水而植更平添了水体的轻柔婉转,水中的倒影也丰富了水面景观。

(3)攀缘植物 攀缘植物可分为缠绕类、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攀缘植物在园林中主要应用有 :一是爬山虎、五叶地锦、常春藤、凌霄等附着于各种墙面、挡土墙、桥梁、楼房等,形成绿墙、绿坡。二是附着于篱架、栏杆、铁丝网、栅栏、矮墙、花格的立体绿化。这类设施在园林中最基本的用途是防护或分隔,也可单独使用,构成景观。三是附着于棚架进行造景。其装饰性和实用性很强,既可作为园林小品独立成景,又具有遮阴功能,有时还具有分隔空间的作用。四是附着于假山置石上的绿化。五是吸附类的攀缘植物最适于立柱式造景。常用凌霄、金银花、五叶地锦等,栽植于专设的立柱或墙柱旁,攀缘植物靠卷须沿立柱上的牵引铁丝生长,形成立体绿化景观。用地锦、常春藤等垂挂于景点人口、立交桥、楼顶边缘或阳台等处,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

(4)彩叶植物 彩叶植物一般分为常色叶植物、春色叶植物和秋色叶植物 3类。彩叶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有 : ①孤植。一般处于构图的中心,发挥景观的中心视点或引导视线的作用。②丛植。可以美化环境,增添色彩。③彩篱或模纹花坛。紫叶小檗、金叶女贞、金叶黄杨等耐修剪的彩叶植物是极好的彩篱植物材料,与绿色植物相搭配可构成美丽的镶边、图案,其广泛应用在城市公共绿地、分车道、立交桥下、绿岛、小游园、厂矿企业、居住小区中。④群植或片植。可分为单纯树种群植和混交树种群植,形成多层次结构,注重色彩搭配。将色叶期较长的彩叶植物成群或成片栽植,既突出了整体美,又可营造出较有气势的景观。

(5)竹类及棕榈科植物 竹类植物四季青翠、挺拔雄劲、潇洒脱俗、虚心有节、不畏霜雪,能与自然景色融成一体,在庭园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易形成优雅清静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以竹造园,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还是以竹造景、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多种多样。

棕榈科植物树型多样、独特,颇具南国风光特色,高大的树种达 10余 m,树姿雄伟,茎干单生,苍劲挺拔,加上叶型美观,与茎干相映成趣,可作主景树 ;有些种类则茎干丛生,宜作配景树种 ;低矮的种类,株型秀丽,则作盆景观赏。棕榈科植物以单植、列植或群植形式,广泛应用于道路、公园、庭院、厂区及盆景绿化。

4.4营建近自然的植物群落 滨水绿化有特殊要求,堤防管理范围内不得种植高秆植物,绿化及休闲设施的建设应尽量减少对行洪排涝的影响,并尽量维持河滩现状,确保堤岸安全。另外滨河防护林带树种要发挥防风、固堤、保土的功能,必须选用主根深扎、根系发达、枝叶茂盛、抗风能力强、耐水湿的树种 ;而滨河公园绿地的绿化树种选择则应根据绿地景观需要,符合园林绿化有关规定。陆生植物带可结合地方的气候特点选择树种,除了保证植物的多样性和立体化原则外还应适地适树进行植被恢复和栽植,最终达到滨水岸边植物群落的生态性和乡土特色。

4.5减少不透水表面 为保护被水滋润的景观,尽可能减少使用不透水铺装材料甚至不用铺装。必须对地面进行铺装的,也需精心选择线路,或者铺设大孔隙的铺装材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采用渗透性好的铺装材料如木片、鹅卵石等。

4.6保留富有多样性的滨水边界部分 滨水区周期性的泛滥和漫长的历史演变,使得岸边出现富有多样性的边界部分。在改造中,应保留这些富有多样性的边界部分,这种边界是动植物长期在此生长、繁衍并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空间。

4.7营建构筑物 滨水要求有踏步、散步道、座椅、桥、亲水平台等景观要素,在景观要素配置方面应注意下列问题 :原有灌木等自然植被,只要其不会对泄洪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则应尽量不作处理,予以保留 ;散步道应该沿着水道边生长的湿生植物和水边的自然植被迂回设置,并在道路沿线观景效果良好的地方设置座椅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低水护岸部位接近水面的地方设置亲水平台。建议在临水的边缘和接近水的地区设置人性化的警示标志 ;滨水景观中的建筑应遵循 “可建可不建者不建,需建者建好 ”的原则,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除了一些必需的构筑物和小品 (如步道、座椅等 )外,尽量减少人工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