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7 页
论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发展及前景
程子彪,王成端,蒲爱丽
四川文理大学财经管理学院,四川达州;四川文理大学党委办公室,达州;成都东软大学,成都,中国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乡村旅游的起源,认为中国乡村旅游起源于1988年在深圳举办的首届荔枝节。通过对我国乡村旅游30年发展历程的分析,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中国,乡村旅游,起源,发展,预测
中图分类号:
- 介绍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我国将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将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提出,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的资源和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此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增加乡村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同年1月,农业和农村部农产品加工业局将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作为2018年的工作重点[ ]。4月13日,农业和农村部起草了《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通知》,7月13日,农业部农村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通知》。乡村旅游发展全面转型升级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在中国乡村旅游的转换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在眉睫的,是乡村旅游的定义的界定,探讨乡村旅游的起源,把握乡村旅游的发展轨道,认识到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才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进入新时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和转型之路。
- 乡村旅游的概念
国内学者肖有兴于2001年首先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地方主义是乡村旅游概念的重要内涵。何敬明2002年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发表了《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一文。他认为地方主义是用来界定乡村旅游概念的最重要的标志。他指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进行的以乡村自然和文化为对象的吸引旅游者的旅游活动[ ]。截至2018年12月22日为止,这篇文章一共被引用了912次,在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中排名第二。国内学者普遍认同何敬明先生对于乡村旅游的定义。本文所提到的乡村旅游概念也采用了何敬明先生2002年所给出的乡村旅游概念的定义。虽然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相关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但在以下两个方面基本达成了共识。一是“乡村性”是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最显著的区别,同时也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基础性特征。二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形式包括农业休闲观光游、农庄文化体验游等。
- 中国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可以一直往回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一时期,乡村是一个经历了多次改造,并且可以作为旅游之地的基本条件的农耕之地。然而,这些地区并不是在没有任何旅游条件的情况下,凭空由人类改造而成的。可以说,当时的“乡村旅游”是基于客观现实而做出的选择。本文所讨论的乡村旅游在发展动机和发展机制上,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乡村旅游的概念有所不同。因此,笔者将乡村旅游的起源的时间确定为近现代。查芳[ ]2004年发表论文,认为乡村旅游的起源有两种观点。一种说法是,认为乡村旅游萌芽于20 世纪50 年代, 当时由于外事接待的需要, 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另一种说法是,认为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荔枝节,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招商引资, 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1988年6月28日至7月8日,首届荔枝节在深圳举行。22万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被邀请来参加这次的荔枝节。多种形式的经贸、文化友好活动以“荔枝”为主题开展来。这些活动包括,在荔枝园中品尝新鲜的荔枝,即立即采摘立即享用,并且还能同时欣赏荔枝乡的美丽风景[ ]。这次荔枝节的规模大、影响广、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符合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定义的内涵。因此,笔者更认同国内乡村旅游起源于1988年在深圳举办的首届荔枝节的说法。随后,凌申[ ]1990年在《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中发表了《中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一文,确立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念,开启了中国乡村旅游学术研究的先河。乡村旅游在我国随着春游活动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 乡村旅游逐渐受到我国政府和理论界的重视, 各种乡村旅游资源已不断被发现和开发。
-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
2018年12月22日,中国知网关键词查询乡村旅游 (http://www.cnki.net/)中一共有12381条针对乡村旅游的文章。对所得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结果。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学者与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相结合对乡村旅游进行研究。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emsp;
文献数量
年
图1 国内乡村旅游文献时间序列图编号。
4.1 第一阶段-萌芽期(1988年至2005年)
受1988年的深圳首届荔枝节的影响,全国各地都开始开展了以采摘农产品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在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地方开始蓬勃发展。在这一阶段,少数研究者开始将视线关注在乡村旅游这个课题上,但是此时研究领域还相对比较狭窄,内容也主要涉及在乡村旅游资源的起源、概念和开发。金学良《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录)》[ ] (1992年)、舒象连《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散论 》[ ](1997年)、周作明《走向广阔的乡村:广西旅游资源开发的系列研究》[ ] (1999年)、高增伟《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 ] (2002年)、杨燕《重庆市乡村旅游的发展》[ ] (2003年)等学者发表论文对此进行了探讨。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比较少。2005年出版出版物95种,数量最多。1988年、1989年、1991年和1995年,这个数字是0。
4.2 第二阶段-高速发展阶段(1988年至2005年)
2006年,国家旅游局全面贯彻落实2005年10月8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2006年全国旅游的主题是“2006中国乡村旅游”,口号是“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业各项功能,挖掘农村生态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等的价值。5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第5个中国旅游日,对湖北省恩施市旅游扶贫贫困地区进行重点调研。他强调,乡村旅游是基层群众的创造成果,是贫困地区进行扶贫行动的有效途径,是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渠道。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奖励而非补贴、先建设后补贴、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政策,来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国家大力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指导农村资源的开发,以促进农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随着乡村旅游政策的出台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研究视野也越来越开阔。王宇 [ ]在2012年提出了四农之家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的理论。周庆 [ ] 2015年发表论文,认为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居民、社区和政府来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方玲梅 [ ] 2016年发表论文,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在这一阶段,研究成果开始遍地开花,研究数量也大大增加。2015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首次超过了1000项,达到1087项,2016年达到了1419项。虽然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但对乡村旅游发展和转型的质量关注却非常少。
4.3 第三阶段——转型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二次明确提出了有关乡村旅游的问题。但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相比,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加注重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方面的问题。2018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强调了,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质量的项目的重要性,并将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乡村旅游转型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乡村旅游正式进入了以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
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关注正不断上升,一些学者开始冷静的思考乡村旅游发展的下一步要如何进行。2017年公开发表的关于乡村旅游的科研论文有1587篇,预计2018年发表的科研论文将会达到2000余篇。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转型升级的有关问题。国内学者正在研究乡村旅游领域中的快速发展方面的问题,并开始逐步向乡村旅游质量型发展、内涵型发展转型的研究过渡。
-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5.1 创新和改革驱动发展
由于国家的政策的影响,乡村旅游市场得以蓬勃发展,并且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然而,乡村旅游发展中还是有例如缺乏特色、缺乏个性、同质化严重等现象难以掩盖,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没有办法得到保证。因此必须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进行全面的创新,在不丧失乡村特色的前提下,保持乡村原有的风貌,才可以保证乡村旅游的发展永葆活力,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2 地方乡村旅游产业化
目前,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却忽视了乡村旅游配套产业设施的发展的现象。突出问题包括有交通不便、娱乐项目低俗单一、生活条件简陋、卫生条件差等。如何全面的为游客提供行、玩、吃、住等的场所,是乡村旅游发展转型升级中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推进乡村旅游就地产业化,培育“旅游、购买、娱乐、饮食、生活、旅游”一系列的完善产业链。地方工业化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繁荣要求的回应。它可以帮助乡村旅游发展进行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可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类型的转型升级。
5.3 培育生机勃勃的农村传统文化
古屋、古树、古桥、古溪这些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物品都是传统文化的形态,承载着传统文化,但是它们没有办法自己来讲述自己的千年故事。了解其文化传承,才能感受传统文化的灵魂。例如,当文化继承者以全新的方式,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再创造一个新的故事,当游客们看到和听到这些饱含着传统文化的灵魂和形式的传奇物品以及传奇故事,传统文化就能在游客的思想中变的立体,并且还会不停延续下去。
5.4 打造智慧旅游、个性旅游、体验旅游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信息都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进行互联互通,开辟了新的乡村旅游信息渠道。通过对旅游偏好数据的分析,就可以简化乡村旅游规划过程,为游客提供智慧、个性和体验型的,并符合时代和现代审美需要的乡村旅游。
- 结论
我国乡村旅游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1988年开始进入了转型发展阶段。通过创新改革、乡村旅游地方产业化、活态传统乡村文化等的培育,如何打造智慧旅游、个性化旅游、体验型旅游内容,已经成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关键方向。乡村旅游的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各层次的支持。因此,研究乡村旅游转型与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农业厅[1]号通知。发布《农产品加工办公室2018年工作重点》。http://zwgk.gd.gov.cn/006939908/201803/t20180306_755280.html
[2] 何敬明、李立华.《乡村旅游的概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5):127-128页。
[3] 贺小荣.《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1):90 -94页。
[4] 查芳.《乡村旅游的起源与概念》[J].安康师范学院学报,2004(6):29 -32页。
[5] 《推动深圳南山荔枝文化旅游节区域经济发展》,中联商报。http://www.cubn.com.cn/news3/news_detail.asp?id=12779
[6] 凌申.《中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0(5):14 -17页。
[7] 金学良,陈常优.《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录)》[J].人文地理学,1992(3):28页。
[8] 舒象连.《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散论》[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7(2):25 -29页。
[9] 周作明.《走向广阔的乡村:广西旅游资源开发的系列研究·乡村篇》[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73-74页。
[10] 高曾伟,高晖.《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2(3):60 -64页。
[11] 杨燕.《重庆市乡村旅游的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6):114 -116页。
[12] 方凌梅,李月红,杨帆,丁龙庆.《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环巢湖周边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6):62 -67页。
[13] 周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互动机制研究》[J].太原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17 -19页。
[14] 王钰.《乡村旅游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以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娄山关村为个案》[J].中国乡村发现,
资料编号:[4698]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