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9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
-
-
薄梁板
- 板梁从柱心到柱面、托臂或柱头的转动惯量应假定为等于柱、托臂或柱头的面板梁的转动惯量除以(1 – c2/ℓ2)2 ,其中 c2和ℓ2是在确定力矩的跨度方向上测量的。
- 应考虑板梁沿轴的转动惯量变化。
- 应允许使用混凝土的总横截面面积来确定节点或柱头外任何截面处板梁的惯性矩。
-
柱
- 节点处板梁柱从上到下的转动惯量设为无穷大
- 应考虑柱轴转动惯量的变化。
- 应允许使用混凝土的总横截面面积来确定节点或柱头外任何截面处的柱的惯性矩。
-
薄梁板
-
R8.11.3 薄梁板
R8.11.3.1 支撑物定义为柱、柱头、托架或墙。梁不被认为是等效框架的支撑构件。
-
-
-
- R8.11.4 柱—柱刚度是以柱的长度为基础,从上部板的中深度到下部板的中深度。柱的惯性矩是根据其截面计算的,如果有的话,考虑到柱顶提供的刚度增加。
- 如果在重力荷载下对板梁进行单独分析,则采用等效柱的概念,将板梁和受扭构件的刚度组合成一个组合单元。对柱柔度进行了修正,以考虑板柱连接的扭转柔度,从而降低了其传递力矩的效率。等效柱包括板梁上下的实际柱,以及柱两侧附加的、延伸至相邻板中心线的受扭构件,如图R8.11.4所示。
-
-
Fig. R8.11.4—等效柱(柱加抗扭构件)。.
--`,,````,,,````,```,`,,,,```,-`-`,,`,,`,`,,`---
-
-
-
抗扭元件
- 应假定受扭构件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恒定的截面,包括最大的(a)到(c):
-
抗扭元件
-
- 在确定弯矩的跨度方向上,宽度等于柱、托架或柱顶宽度的平板的一部分。
- 就整体结构或完全组合结构而言,指(a)中规定的楼板部分加上楼板上方和下方的横梁部分。
-
横梁按照8.4.1.8。
-
-
- 当梁在进行弯矩计算的跨度方向成柱时,扭转刚度应乘以有梁的楼板的惯性矩与没有梁的楼板的惯性矩之比。
-
-
--`,,````,,,````,```,`,,,,```,-`-`,,`,,`,`,,`---
R8.11.5 抗扭元件—计算受扭构件的刚度需要几个简化的假设。如果没有横梁框架进入柱内,则假定与柱的宽度相等的部分板为受扭构件。如梁架入柱,假定为l形梁或t形梁作用,其凸缘或凸缘从梁面伸出的距离等于梁在板上或板下的投影,但不大于板厚的四倍;指8.4.1.8。此外,还假定梁在超过支撑宽度的范围内不发生扭转转动。
用于计算扭转刚度的构件截面的定义见8.11.5.1。
各种板配置的三维分析的研究表明,扭转刚度的合理值可以通过假设一个时刻,沿着线性变化的扭转成员最大的中心柱在面板中间的零。假定单位扭矩沿柱中心线分布如图R8.11.5所示。
根据各种板形的三维分析结果,给出了受扭构件刚度的近似表达式(Corley et al. 1961; Jirsa et al. 1963; Corley and Jirsa 1970):
K
t
9Ecs C
c 3
l 1 2
2 l
2
Fig. R8.11.5—单位扭矩沿柱中心线AA分布如图R8.11.4所示。.
-
-
-
计算力矩
- 在内支架处,柱和中间条负Mu的临界截面均取在直线支架正面,但距离柱心不得超过0.175ℓ1。
- 在没有括号或大写字母的外部支撑处,垂直于边缘的跨中负Mu的临界截面应取在支撑构件的表面。
- 在有托架或大写字母的外部支撑物上,垂直于边缘的跨中负Mu的临界截面应与支撑物表面的距离不超过支架或柱顶在支撑物表面外投影的一半。
-
计算力矩
-
R8.11.6 计算力矩
R8.11.6.1 through R8.11.6.4这些编码部分调整负因子力矩到支撑物的表面。对于带有括号或大写字母的外部支撑,调整被修改为限制负力矩的减少。图R8.10.1.3说明了几种等效的矩形支架,用于建立非矩形支架设计的支架面。
-
-
-
- 圆形或正多边形支座应假定为正方形支座,负设计弯矩临界截面的位置面积相同
- 当用等效框架法分析8.10.2范围内的板系时,应允许按这样的比例减少计算力矩,即设计正力矩和平均负力矩的绝对和不必超过式(8.10.3.2)得到的值。
- 8.11.6.6在满足式(8.10.2.7a)的情况下,应允许按照8.10中的直接设计方法将临界截面的弯矩分配给柱条、梁和中间条。
-
-
--`,,````,,,````,```,`,,,,```,-`-`,,`,,`,`,,`---
R8.11.6.5 这一规定是基于以下原则:如果规定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获得特定的答案,则守则不应要求值大于最小可接受值。由于长期以来对总因子静力矩不超过式(8.10.3.2)给出的设计的满意经验,如果满足适用的限制,则认为这些值对设计是适用的。
第九章—梁
9.1—范围
9.1.1 本章适用于非预应力梁和预应力梁的设计,包括:
- 混凝土构件的组合梁在单独的位置建造,但连接使所有构件作为一个单元抵抗荷载
- 按照9.8的单向托梁系统
- 深梁按照9.9
—总览
-
-
- 材料
-
- 混凝土的设计特性的选择应符合第19章
-
钢筋的设计性能应按照第20章的要求进行选择。
-
-
- 混凝土预埋的材料、设计和构造要求应符合20.7。
-
节点
- 现浇施工时,梁柱、板柱节点应满足第15章要求。
- 对于预制施工,连接应满足16.2的力传递要求。
-
稳定性
- 如果梁没有连续横向支撑,则应满足(a)和(b)项:
-
-
- 横向支撑间距不得超过受压翼缘或端面最小宽度的50倍。
- 横向支撑的间距应考虑偏心荷载的影响。
- 在预应力梁中,应考虑薄腹板和翼缘的屈曲。如果预应力筋与特大型风道之间存在间断接触,则应考虑构件接触点之间的压杆屈曲。
R9—梁
R9.1—范围
R9.1.1 本章不包括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这种组合梁的设计规定已在AISC 360中涵盖。
R9.2—总览
9
R9.2.3 稳定性
R9.2.3.1 试验表明,横向无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梁,即使非常深和狭窄,也不会过早地因横向屈曲而失效,只要梁加载时没有横向偏心导致扭转。(Hansell and Winter 1959; Sant and Blet- zacker 1961)
横向无支撑梁经常偏心加载或有轻微倾斜。这种荷载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对长而无支撑的窄而深的梁是有害的。在这种加载条件下,可能需要间隔小于50b的横向支撑。
R9.2.3.2 在后张构件中,预应力筋与大型风管道有间断接触,该构件可因轴向预应力屈曲,因为构件可侧向偏转,而预应力筋不。如果预应力筋与受预应力构件连续接触,或者是无粘结筋的一部分,且衬板不超过预应力筋,则预应力不能使构件屈曲。
-
-
-
T梁施工
- 在T梁施工中,翼缘和腹板混凝土应整体放置或按照规定16.4组合
- 翼缘有效宽度应符合6.3.2。
- 对于主受弯板配筋与梁纵轴平行的t型梁翼缘,与梁纵轴垂直的翼缘配筋应按7.5.2.3进行。
- 根据22.7进行扭转设计时,用于计算Acp、Ag, 和 pcp的悬垂翼缘宽度应符合(a)和(b):
-
T梁施工
-
- 悬挑翼缘宽度应包括在梁的两侧,延伸的距离等于梁在板上或板下的投影的那部分板,以较大者为准,但不得超过板厚度的四倍。
- 当带翼缘的梁的实心截面参数A 2/p或空心截面参数 A 2/p小于不带翼缘的同一梁的计算参数时,应忽略悬臂翼缘。
—设计极限
-
-
-
最低梁高
- 对于没有支撑或附着在隔板或其他可能被大挠度破坏的结构上的非预应力梁,梁的总深度h应满足表9.3.1.1中的极限,除非9.3.2的计算挠度极限得到满足。
-
最低梁高
-
表 9.3.1.1—非预应力梁的最小深度
支撑条件 |
最小 h[1] |
简支 |
ℓ/16 |
一端连续 |
ℓ/18.5 |
两端连续 |
ℓ/21 |
悬臂梁 |
ℓ/8 |
[1]表达式适用于标准重量混凝土和fy = 60000 psi。对于其他情况,最小h应按照9.3.1.1.1至9.3.1.1.3的要求进行修改。.
-
-
-
-
- 对于60000 psi以外的fy,应乘以表9.3.1.1中的表达式(0.4 fy/100,000).
-
-
-
R9.2.4 T梁施工
R9.2.4.1 对于整体或完全组合结构,梁包括部分板作为翼缘。
R9.2.4.3 参考 R7.5.2.3.
R9.2.4.4图R9.2.4.4给出了在扭转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截面的两个例子
Fig. R9.2.4.4—板的部分的例子,包括为扭转设计的梁。
R9.3—设计极限
R9.3.1 最低梁高
R9.3.1.1 本规定适用于混凝土组合梁,请参见R9.3.2.2。
R9.3.1.1.1 对fy值的修正是近似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5958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