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原文共 6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毛姆对女性及爱情的看法之探究
1. 简介
20世纪社会、政治、经济上发生的剧变不仅撼动了整个现代社会的基础,而且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及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年轻人们大胆向旧的道德准则发起挑战。工业社会的普遍特征是焦躁,质疑,叛逆,反偶像,以及由此引发的脱离社区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快并强化了这一趋势。新现实主义一词用来形容20世纪20年代里人们所有形式的愤世嫉俗。
在此社会环境下,女性走上了历史舞台。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工厂、开始就业,曾经坚不可摧、神圣不可侵犯的家庭基石就此动摇。性别不再是工厂雇佣工人的甄选条件,这给了女性一些机会去获得经济上的解放。工业化被认为引发了现代社会的问题。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与男性比肩的地位后,女性开始从一个全新的、独立的角度思考人生和其在爱情、婚姻中的角色。同时,避孕手段的普及也革新了人们对性的观念,男男女女得以在不必担心意外怀孕的情况下享受肉体的欢愉。人们不再受贞操信仰的束缚,婚外情也越来越普遍。如同毛姆所说:“现代避孕工具的发明和传播变革了西方社会及两性关系。年轻的小姐们现在意识到,圣女贞德不过是用来束缚女性的工具。过去,婚外情可能是什么伤风败俗的大事;现在,也不过是一出闹剧罢了。”毛姆在《忠贞的妻子》中,通过极力拒绝使用婚外情这一词,从某种角度表达了对曾经被视为美德的忠于婚姻的理念的不屑。
《月亮与六便士》这类型的作品恰恰反映了社会在两性观念上的进步,反映了公众对一些两性问题的看法的巨大变化。曾被社会谴责为不可饶恕的罪行,如今已不过是一出闹剧。“(对男女实行)双重标准”这一问题不断被提出,并遭到抨击。此思潮影响下,女权运动此起彼伏。这些社会变革,促使作者能够抓起笔杆来记录、反思复杂的两性问题——这一曾不能放到台面上来谈论的问题。如果一个剧作家试图如实地反映两性问题,那他多半会遭到强烈诟病。毛姆曾对英国读者讲,欣赏戏剧冲突就好,别把它当作现实生活中爱情的模样。他说:“他们(读者)不应将内心中认为性交行为是恶心的这种情绪隐藏起来。”作为一个典型的安格鲁撒克逊人,毛姆信奉清教主义。他曾直言不讳地从生理学角度解读过爱情,“不管人们多么厌恶这事实,多么地想否认它,毫无疑问爱情就是性腺分泌物的果实。”
毛姆认为并无判断善恶的绝对标尺。他秉持着快乐主义,另辟蹊径解释了登山宝训(指圣经马太福音中耶稣在山上所说的话):“遵从内心,但也要遵纪守法。”毛姆是一个先天决定论者,但他并不武断。他认为道德在不同的历史时间、地点、文化、社会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含义。他还说:“最大的道德,就是给予个人释放身心本能欲望的自由。”不可违抗的命令根本不存在。每个人都应遵从内心,找到自己的方式来获得快乐,但同时要谨慎行事。毛姆深知人身上的原始冲动的强大力量,但他也认为,一个清醒的人不会允许自己被这席卷而来的原始欲望带走。虽然毛姆相信,在冲动与理性的较量中冲动会赢,而且是每一次。
2. 毛姆的戏剧
没有一个作家比毛姆更犀利地揭示了20世纪的变革对道德观的重大影响。在《圈子》中,毛姆客观地描绘了陷入爱河的人们的弱点和无知,但并没有对他们进行道德评价。陷入爱河的人们难免被爱情“闪了腰”,变得行为不理性起来。这是天生的。受过教化后的人类遵从文明所设置的道德枷锁,开始压抑本性。与易卜生和肖恩一样的是,毛姆大肆嘲笑他所在的时代的道德;但与他的前辈们不同的是:他的讽刺如此机智巧妙,不至于让他的读者承受不了。毛姆在《圈子》中透露出了这样一种观念:在爱情与其他东西中选择一个,人们总是会选择前者。年轻人拒绝接受老一代的人生经验,为了爱情将财富、名誉、社会地位、稳定的婚姻通通牺牲。毛姆也对这个问题作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有人为爱冲昏头脑,就有人面对爱情保持理性。在毛姆的一部作品中,主人公凯蒂女士问她的丈夫,自从她离开,他有没有再爱过谁。她的丈夫很诚实的回答她:“坦白讲,凯蒂,难道你不觉得人们为了爱情做了太多庸人自扰的事吗?”这讽刺一针见血,直指婚姻制度,堪称整部作品最令人叫绝的部分。在另一部作品中,主人公阿诺德得知妻子与情夫离开之后,为自己辩护道:“结婚三年后,怎么还能要求我继续与妻子行周公之礼?” 毛姆想要揭示的,正是婚姻这世俗、自私的一面:人结婚是为了有个家,也是为了能有一个法定的可以同床的对象。在毛姆的作品中,凯蒂女士在吸取了痛苦的教训后,以过来人的身份警告伊丽莎白其轻率的决定可能会带来的后果:“是他们(男人)在制定法规,所以他们能叫我们(女人)痛苦。这社会的法则就是男人承担后果,男人发号施令。只有在女人能像男人一样赚钱养活自己时,女人才能拥有与男人一样的地位。”这一在当时并不正统的思想,也是毛姆的另一部作品《忠贞的妻子》的主题——婚姻,无论是为了何种目的,根本上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在这部作品中,“忠贞的”妻子最后还是与她年轻的情夫私奔了,尽管她清楚,过去有多少向他们一样的情侣从此身败名裂,永不得翻身。
毛姆把禁烟法案通过后社会的巨大改变展现得最淋漓尽致的作品,把一个剧作家的创作灵性发挥到极点的作品就是《忠贞的妻子》。这部作品也是剧院的心头好,常年演映。和《圈子》一样,《忠贞的妻子》揭露了神圣的婚姻制度绕不开的道德考验和社会考验。毛姆在这部作品中对婚姻忠诚度从一个不同的甚至是全新的角度做了阐释。卡尔弗太太,也就是“忠贞的妻子”的母亲,完全支持男权社会。她已学会向男人们的婚外情行为妥协,甚至对男性玩弄女性的行为视而不见。这正是这头怪兽的本质:婚姻被岁月摩挲,必然滋生出烦闷。如果男人在婚姻生活中只是偶尔迷失,依然对妻子很好,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妻子就必须从始至终恪守他们在婚礼上所发的誓言。卡尔弗太太支持这种依据性别来划分的双重标准的理由,倒是揭示了理想中完美的英国女性形象的由来。“因为总体上来讲,他们(男人)喜欢女人这样。我们(女人)所拥有的所有值得赞赏的地方,都来源于我们忠于自己的丈夫。如果不是这样,我不认为女人有什么值得赞赏的。女人天生是忠诚的动物,我们忠诚,因为我们也没有其他选择。”
谈到保持婚姻,卡尔弗太太虽然很清楚其丈夫在外面的事,但她相信,一个女人被欺骗,是因为她选择如此,因为男人的行踪从来不神秘。为了保持婚姻,她很务实地、故意地选择了对丈夫的婚外情视而不见。这种务实精神是卡尔弗太太的主要性格特征,因此她会做如此选择也没什么好惊讶的。但其他女性从别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也都选择了视而不见。婚姻细水长流也就意味着波澜不惊。卡尔弗太太接受了这个真相,无论这真相是如何的令人痛苦,无论这真相是否意味着向男人的自私妥协。卡尔弗太太又是怎么告诫那些新婚妻子的呢?那些在物质上依附于男人,因此不敢声张丈夫的婚外情的新婚妻子?她说;“只要情妇不声张,拿钱打发了就好。”她说,这些新婚妻子如果不想有一天做出这样的选择,就去获取经济独立。毕竟,要想保持婚姻,妻子就不能对丈夫的风流事含有怨怼之心。妻子又何苦如此呢?要知道,性欲是一时的,他们的丈夫只是一时昏了头。
剧情最后的高潮是一向为守护婚姻而妥协的妻子居然宣布她要和那个全心全意对她的男人私奔,因为她此时已感觉不到自己作为妻子和母亲的任何存在感了。既然她已能够养活自己(她已和自己的女性友人一起做生意),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那她就不再亏欠她丈夫任何东西,她能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她的丈夫,尽管被妻子的不轨行为气到发疯,却也无力阻拦她。
毛姆在其另一部作品《养家糊口》中以另一种方式严厉批判了传统的婚姻观。故事由两条线交织而成:第一条线是,一个男人为了与自己价值观并不相符的妻子和他们的孩子,拼命工作,为他们提供奢华的生活;第二条线的主题是无情揭露空虚无知的年轻一代。查尔斯,曾一度委屈自己做家中的顶梁柱,最终决定挣脱婚姻的枷锁,甩开自己在男权社会中不得不扮演的角色。当别人问他离开他的家庭他是否会感到孤独时,他的回答让人感到凄凉:“结婚十九年,我已习惯孤独。”当查尔斯向他的妻子坦诚自己在这段婚姻中并不快乐时,他的妻子玛杰里自然会争辩,下面是他们这段诙谐机智、令人发笑的对话:
玛杰里说:“你以为结婚就是为了高兴吗?如果婚姻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就不会有法律来保护婚姻,就不会有教堂来神圣化婚姻。难道你觉得女人就很享受婚姻吗?女人已经忍受了上千年了。我认识的太太中,有一半已经厌倦婚姻到只要她们一看到她们的丈夫就会大叫。”
查尔斯答道:“那你为何还要死抓住婚姻不放呢?”
玛杰里说:“因为别人也还在坚持着。因为婚姻本就如此。因为从古至今婚姻是否成功都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尊敬的唯一标尺。还有,为了孩子。”
这段对话尽管很平静,还有一点幽默,但它对婚姻的揭露无疑一针见血。在《贵族夫人》中,毛姆刻画了一群为了贵族头衔而与有头衔但家道中落的男子结合的美国贵妇。她们的婚姻其实比较容易维系。因为这些美国贵妇早已不在乎自己或另一半在婚姻中是否忠诚了。另外,毛姆还揭示了在婚姻一切安好的外表下潜藏着的不能被忠于婚姻的信条所克制的欲望与冲动。那些背弃了婚姻信条的人已然不再为他们的不轨行为感到一丝羞耻和愧疚,他们已然堕落到了一个“新高度”。弗莱明,《贵族夫人》中一个在社会上有头有脸的男性角色,曾抱怨道:“我不敢说她们在这里已经比在其他场合更放得开了,我也不会把她们当成故作矜持的女人;当然啦,我相信这世上还存在没有情人的女人,还存在所谓的荣誉、体面和自我约束。”
毛姆一贯喜欢赋予其女性角色不太讨喜的形象。然而在《人性的枷锁》中,内斯比特和萨丽是例外。除了她们两位,其余的女性角色都是放荡的。在这部自传性小说中,毛姆把爱情描述成“伤人的束缚。”把女人描述成“险境和圈套”。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31037],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中西文化的差异外文翻译资料
- 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外文翻译资料
- 从顺应关联理论视阈下解读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外文翻译资料
-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ture Feelings外文翻译资料
- 浅析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以张振玉版《京华烟云》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2.6 主语、动作者、主位外文翻译资料
- 为有争议的大众文学书籍制定一个评判标准 ——就艾丽斯·沃克的《紫色》外文翻译资料
- 中华帝国后期的科举制度,1400-1900外文翻译资料
- 《第二十二军规》中的异化主题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葛浩文:忠实于原文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