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关联理论视阈下解读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外文翻译资料

 2022-12-26 18:53:24

英语原文共 15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从顺应关联理论视阈下解读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

摘要:幽默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以达到幽默的效果的言语幽默更是如此。情景喜剧作为一种特殊的幽默载体和喜剧表演,在全世界范围内以幽默的语言吸引了无数观众。近年来,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已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美国情景喜剧,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言语幽默来达到幽默效果。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言语幽默的新模式来探讨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即顺应关联模式,以期揭示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人们对于幽默的理解能力,并分析其可行性。本文主要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分析列举的样本,最后得出结论,即作为两个强大的语用学理论,顺应关联模式具有理解言语幽默理解能力,能够用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数据分析言语幽默。此外,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顺应关联理论,扩展了该模型的应用范围和解释力。

关键词:言语幽默,顺应关联理论,《生活大爆炸》

一、引言

A.研究背景

幽默是日常生活中尤其在交际中一种重要现象,可以视为人类的智慧,因其可以将心态从浮躁调整到平静,调和相互冲突。面对问题和纠纷时,聪慧之人能很好地利用幽默将逆境转化成快乐局面。公元前400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许多学者通过其在在心理学、生理学、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掌握的方法和技术,已经开始把幽默研究纳入各自不同的理论领域。学者凯斯特勒(凯斯特勒,1993,p. 684-685)将幽默分为“言语幽默”和“情景幽默”。与情景幽默相比,言语幽默出现最多,而幽默大多是通过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近几十年来,各国学者开始从语义学、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不同的语言学角度对幽默进行研究。

近十年来,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即顺应关联理论,其包含两种有影响力的语用学理论,即顺应理论和关联理论。一些学者通过这两个理论已对幽默进行了研究,但这两个理论在分析言语幽默有一些缺陷。该新模型—顺应关联理论,不是简单的将这两个理论结合起来,而是结合每个理论的优点和摒弃缺点。该新模型的应用范围仍然待验证。本文旨在从顺应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对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言语幽默理解。近年来,该剧之所以已成为在中国最受欢迎的美国情景喜剧,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依靠言语幽默来创造幽默效果。其剧本和大量幽默诙谐的对话是本文幽默研究的理想资料来源。该情景喜剧中的语言素材是接地气的,与我们的生活很接近。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顺应关联模型是否具有解释言语幽默能力,是否可以通过《生活大爆炸》中的数据言语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该情景喜剧,以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情景喜剧。同时,本研究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该新模型--顺应关联理论,进而拓展这种模式的适用范围和解释力。从实践的角度看,在对情景喜剧中的例子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从一新视角来解释幽默在交际中的运用,从而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人沟通。

II言语幽默研究综述

幽默的定义和分类

无论性别、年龄、国家和文化以及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人们 有趣的东西就会笑。幽默是所有人共有普遍现象。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幽默进行了界定,但仍然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定义。

从词源学的角度看,英语单词“幽默”来自拉丁语,在古代的意思是“流”或“液体”(Attardo,1994,第六页)。麦吉(McGhee,1979)强调幽默不是漫画、笑话和小丑的行为等所特,也不是如大笑和微笑等行为,他认为幽默是心灵的东西,是不真实的世界。从心理学上讲,“幽默本质上是一种面具式的攻击,它给人一种极度渴望的满足感(佛洛伊德,1976,第299页)。)帕尔默认为,“幽默是一切实际或潜在的有趣的过程以及这种“有趣”发生的过程。”(Palmer,1994,第三页)

尽管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幽默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幽默的基本和本质要素。也就是说,幽默出现时,必须有能够产生和解释有趣现象的人类参与,而这些发生的事情必须是有趣的,可以逗人欢笑。

幽默是复杂的,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1993凯斯特勒(Koestler,1993)对幽默进行了总的分类,将幽默分为言语幽默和情景幽默。言语幽默是通过语言表达的,也是语言创造出来的,而情景幽默则不是。言语幽默通常通过修辞技巧如讽刺、嘲笑、讽刺、夸张、双关、用典等在一定的语境和修辞技巧来传达幽默(荣纳,2010)。幽默产生的效果的方式是通过声音、文字、思想、笑话、相声诗、轶事,讽刺、假谚语和无意义的寓言。与此相反,情景幽默关注的重点是模仿和伪装的漫画性的样式(邹海霞,2012)。本文主要研究言语幽默。

以往关于言语幽默的研究

对于幽默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对心理学、哲学、生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这些日趋见长的幽默研究将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可以归结为三类,优越论、宽慰论和乖讹论。二十世纪后期,人们将幽默研究纳入语言学领域。佛洛伊德的宽慰论对幽默语言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自拉斯金提出了言语幽默语义脚本理论(SSTH),人们便开始从不同的语言学角度研究幽默(Raskin,1985)

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开展幽默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研究多是采用各种语用学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包括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利奇和莱文森的礼貌原则、奥斯丁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和维索尔伦的顺应应理论。其中,幽默研究最多的是结合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格莱斯认为,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必须有一种相互默契,双方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才能在言语交际中达到特殊目的(格莱斯,1975),该原则由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态度准则构成。有时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来产生言外之意,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达意义,从而产生言语幽默。根据关联理论,“人的交际目的是寻求最佳关联,即听话者可以通过最少的信息加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当语言与具体语境的结合没有关联和冲突时,幽默就产生了(邹海霞,2012,第十三页)。“尽管这些理论都有其解释言语幽默的优点,他们仍然有缺点,即要兼顾幽默的产生和理解。因此,本文将顺应论和关联论相结合,进而对言语幽默进行解释。

三、理论框架

综上所述,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是两种具有影响力的新兴语用学理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包括介绍这两种理论,顺应相关理论这种新以及梳理两种理论的必要性。

A.关联理论

自1986年斯波伯和威尔逊正式在其书《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的关联理论,人们就认为该理论是研究幽默方面具有影响力的语用学理论。表面上看,关联理论只是对格莱斯合作原则中的四类准则之一关联原则进行详细阐述。然而,它却不同于合作原则,重点分析格莱斯交往理论存在的主要缺陷,这些缺陷表现在格莱斯对交往定义太含糊,也没能很好地解释这种交往(Sperber和Wilson,2001)。他们认为,人类的大脑会本能地对加密信息作出反应,认为这些信息视为具有相关性,他们因此提出了自己的明示推理模型。关联理论认为,“推理交际和明示是同一过程,只不过来源于两种不同的观点:即传播者的明示参与和观众的推理参与(Sperber和Wilson,2001,第五十四页)”。关联理论的核心是话语中的关联期望值是精确的,并具有足够的可预测性,能够引导听话者明白说话人的意义。

一般而言,关联理论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首先,有两个相关原则:“(1)人类认知趋向于关联最大化。(2)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认为有最佳关联性(Sperber和Wilson,2001,第二百六十页)。第一个原则是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而第二个是从沟通的角度出发的。第一个原则比第二个更一般性和基本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8117],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原文和译文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原文和译文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